目前,陶瓷界对原始瓷器和成熟瓷器的划分方法是以时间为界。即:东汉以前的瓷器划归为原始瓷器,东汉及其以后的瓷器统统称为成熟瓷器。可以说,这种划分方法是不够科学的,那成熟瓷器与原始瓷器怎么划分比较科学呢? 一、成熟瓷器与原始瓷器划分的理论依据 原始瓷器是用二氧化硅(SiO2)和三氧化二铝(Al2O3)为主要成分的瓷土制作胎坯,一般情况下,器物上半部分浇施石灰水釉,下半部分不施釉;在1200℃左右的温度烧成的瓷器,其胎质不细;杂质和气孔较多,结构不紧密,烧成温度偏低,有一定吸水性;胎土多呈灰色、灰中泛褐或褐色。釉水极其清淡、稀薄,有玻璃质感和光泽,胎釉结合紧密;釉色青黄、黄绿、青绿或青中泛褐色、泛灰色。石灰水釉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和8%左右的三氧化二铁(Fe2O3),若含铁量增加,釉色则呈青黑色。 原始瓷器施釉工艺不完整,瓷化温度较低,胎骨瓷化程度的物理表现为气孔较多和有吸水性。而成熟瓷器的烧成温度高于原始瓷器,其烧成温度在1300℃左右;成熟瓷器的器物整体施釉并且釉层厚度明显高于原始瓷器;成熟瓷器的胎骨基本上没有气孔,成熟瓷器没有吸水性。 成熟瓷器区别于原始瓷器,不在时间的先后,而是生产工艺。成熟瓷器除了釉层明显增厚、造型和装饰工艺提高之外,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成熟瓷器的瓷土基本上完成了瓷化过程。也就是说,胎骨完全烧熟透了(因为汉代至元代也还有些瓷器胎骨并没有完全瓷化,只能算不成熟瓷器)。一般说来,瓷土在1250~1350℃左右的高温下才能够完成瓷化过程,而在1200℃左右还不能完全瓷化。当然,化学成分不同的瓷土,耐受高温的程度是不同的,瓷化的温度也有所不同。有些瓷土可能在1250℃左右就基本上完成了瓷化过程,有些瓷土则要在1350℃以上才能完成瓷化过程。 所谓瓷化,就是瓷土中的高岭土、石英、长石及氧化钙(CaO)、三氧化二铁(Fe2O3)、氧化镁(MgO) 氧化钾(K2O)等等物质完全熔融、烧结。瓷土中的硅、铝、钾、钠、钙、镁、铁等物质在高温作用下,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环境中发生氧化、化合或者还原反应,改变了原有矿物化学成分的结构和性质,生成新的物质。主要化学成份为钾、钠、钙的长石,在熔融过程中变成乳白色粘稠玻璃体,它在瓷化过程中起助熔作用和高温胶结作用,冷却后以透明玻璃体状态存在于瓷体中,增加瓷体的光泽和透明度。 因此,瓷土完全瓷化了的成熟瓷器,胎骨结构紧密,瓷质坚硬,具有瓷质光泽和薄片具有一定透光性,气孔率和吸水率低。由此性质来界定:只有瓷土被完全瓷化了的瓷器,才是成熟瓷器;没有被完全瓷化的瓷器就是原始瓷器,或者说带有原始瓷器的属性。 二、成熟瓷器与原始瓷器的特征 1、胎骨质量和烧成温度 成熟瓷器的瓷土经过精选或淘洗,非金属的二氧化硅成分减少,瓷土中的金属成分、相应增加,因此,成熟瓷器比原始青瓷的瓷土更耐高温,它的烧成温度比原始瓷器高,因而结构更紧密,极少有气孔,甚至没有气孔,用手指敲击可听见带钢铁般的“铛铛”高音,烧成温度低的瓷器,多为“啵啵”或“噗噗”的低沉音。下面是公认的成熟瓷器南宋官窑的胎骨: 2.、瓷器装饰工艺: 原始青瓷的釉层稀薄,胎体纹饰很简单。而成熟瓷器具有瓷质光泽和薄片具有一定透光性,装饰工艺更为成熟复杂。下面是东汉、三国等所谓“成熟瓷器”的纹饰: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文章来源:https://www.kaimen360.com/article-7362-1.html 欢迎添加微信zmkmsc或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
成熟瓷器与原始瓷器的划分的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