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秉贞,字尔正,山东济宁人,生卒年不详,清朝前期宫廷画家,康熙时官钦天监五官正,供奉内廷。擅画人物,吸收西洋画法,重明暗,楼台界画,刻划精工,绘有《仕女图》,《耕织图》等。
作为一个宫廷画家同时又是一个科学官吏,在钦天监供职,对算理和科学的了解自然要比其他担任文官的宫廷画家要多一些,对于建立在数学、物理研究基础之上的西方绘画也较容易了解和接受。这仅仅是一个客观的因素,当时康熙皇帝对于参用西法的绘画的喜爱和赞赏是焦秉贞学习西法的主观因素和重要动力。
流传至今较多的他的绘画中多带有“臣”字款,这些作品从整体上看多用色浓重艳丽,布局紧凑,细致工整,“参用西法”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人物大小的安排,透视和明暗的运用及空间处理上,人物大多按近大远小的原则来安排,不同于传统中国画按人物身份高低安排人物大小的习惯,在空间处理上,也把人物放在一个真实的空间中,以人物为中心营造空间,建筑大小也考虑到人的尺度,甚至不惜牺牲建筑空间的完整性。
《国朝院画录》记载说:“秉贞职守灵台,深明测算,会司有得,取西法而复通之。圣祖(康熙)之奖其丹青,正以奖其理数也。”另外还说他工人物、山水、楼观,参用“海西法”,“海西法善于绘影,刻析分,以度量其阴阳向背,斜正长短,就其影之所着而设色,分浓、淡、明、阴焉”。
这种画法早在明神宗时,从利玛窦带来天主像、圣母像开始,西洋画就随着宗教,传到了中国。西洋油画“与生人不殊”,让中国画家“无由措手”。虽然当时的文人画家,对它不屑一顾,说它“笔法全无,虽工亦匠”。但终究给中国画坛引入了一丝新风,使得一些画家,开始探索中西画法相结合的道路。
在他此幅作品中所绘人物众多,设色浓艳,富有装饰性,已呈现清代人物画的主要特色,笔法工整细腻,气息华贵。图上建筑物的绘制采用欧洲焦点透视的方法,注重明暗晕染和远近透视,使人物富有立体感,环境有纵深感,形成别具一格的工笔重彩画风,有别于中国的传统界画。
画面中人物主仆性质分明,三位老者围榻而坐,中间一老者端坐于榻上双手抚琴,琴音随风绕庭院,又似泉水匆匆流。下方两位家佣忙碌的身影也刻画的栩栩如生。这种悠然安逸的生活跃然纸上。
另一方面借这种等级关系来宣传封建社会的伦理纲常,给主仆关系竖立行为楷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