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31|回复: 0

铜镜的仿古作伪识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3-14 16: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仿古作伪
1.jpg
  在中国古代铜镜的鉴定工作中,识别仿古镜是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一些仿古镜仿得逼真,鉴别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目前在我国各地收藏的铜镜中仿古镜有一定数量,而且这方面很少有人研究。 识别仿古镜首先要了解仿镜的类型、仿镜的时代,特别是找出不同时代仿镜的特征和规律。

  二、仿镜的时代

  所谓仿镜的时代,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我国什么时候开始制作仿古镜?二是仿镜中仿制哪些时代的镜子?

  一种意见认为:铜镜仿古是从唐代开始,宋以后宫廷、民间仿古镜盛行,各种样式的镜均仿。一种意见认为:仿古镜始于宋代,唐代不仿汉镜,仿汉镜是从宋代开始的。另一种意见认为:宋并不仿汉镜,过去一直认为的许多宋仿汉镜实际上是明代仿镜。

  仅从仿镜的时代来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可见研究、识别仿制镜,对于广大的文物考古工作者来说,实属当务之急,因它涉及到鉴定、收藏、征购、出售等多方面,必须谨慎从事。

  三、仿制的手法
2.jpg
  从目前所知,仿镜不外乎两种方法,一是用早期镜直接翻模,二是用摹本仿照制模,前者方法简单,制作容易,识别起来,说易也易,说难也有一定难度。因为原镜花纹、铭文清晰、线条流畅,而直接翻模镜,虽然镜型相同,但往往纹饰、铭文模糊,线条不流畅,显得板滞。一眼望去,感觉便不一样,容易鉴别。但是的确有些真镜,由于年代久远,制作不精,铭文、纹饰也较模糊,而一些仿镜也仿得不错,因些仅用这些标准确定仿镜是不易的。在镜型、纹饰、铭文相同的情况下,还需注意铜镜的铜质、镜体厚重。

  用原镜作摹本仿照制模的情况就复杂一些了。至少有两种情况,一是完全按照原镜纹饰图案、铭文仿刻于模范上,铸成的铜镜虽然型有异,但铭文、纹饰大同小异,需要加以比较、确定是否仿镜。二是虽然以原镜为摹本但铸镜匠师又加刻纹饰和铭辞,铸出来的镜子有的纹饰与铭辞时代不合,如明明是汉镜却加上明代镜中常见的铭辞;有的形制与纹饰不等。只要稍为熟悉中国铜镜,这类镜子倒容易识别。

  四、仿镜的类型

  各个时代仿镜的类型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种类型的镜子,不同时代仿制也有侧重点。

  唐代仿镜:

  唐代是否有仿镜?尚有不同看法。程长新先生曾说,见唐仿汉镜。此外《陕西省出土铜镜》中曾有二面墓出土的仿汉镜,如果墓碑葬的时代不误,那么这二面铜镜应是可靠的唐仿汉镜。

  宋代仿镜:

  前面已经提到,有人认为宋不仿汉镜,也有人认为宋已仿汉镜,但主要是仿唐镜。根据目前所见资料,宋代确已仿汉唐铜镜。

  仿汉镜:日光镜、昭明镜、清白镜、画像镜、规矩镜、龙虎镜、

  金代仿镜:

  金代主要仿汉、唐、宋镜的图案。

  仿汉镜:星云镜、四乳“家常富贵”镜、日光镜、昭明镜、规矩镜、四兽镜、画像镜、清白镜、龙虎镜。

  仿唐镜:海兽葡萄镜最多。

  仿宋镜:花卉镜、八卦镜、湖州无镜。

  明清及民国时期仿镜:
3.jpg
  仿古风气极盛,宫廷民间均仿,各个时期的镜子都仿。 仿战国镜:日光镜、昭明镜、规矩镜、盘龙镜、龙虎镜、双凤镜、画像镜、蟠螭镜。 仿唐镜:海兽葡萄镜、花鸟镜、弯兽镜。 仿宋金镜:人物故事镜、湖州镜、双鱼镜、铭文镜。

  从以上各个时代仿镜的类型看,汉代的日光、昭明等铭文镜、规矩镜、画像镜、龙虎镜,唐代的海兽葡萄镜、瑞兽镜、花鸟镜,宋代的湖州镜、八卦镜等是后世仿制的重要镜类。其中汉代的日光、昭明镜几乎历代都仿。明确了各时代的仿镜,对于鉴别仿镜无疑划出了重点范围。

  不同的时代 ,铜镜具有不同的特点,都会受到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及习俗的影响。真镜如此,仿镜又怎样呢?我们认为仿镜虽然具有真镜的特点,但毕竟不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必然或多或少地显露出仿镜所处时代的某些特征,总结不同的时代的仿镜特征是极为重要的。

  五、各时代仿镜的特征

  我们认为要掌握各时代仿镜的特征最重要的还是发解各时代铜镜的特点,即形制、纹饰、铭文、铜质等方面。有关这些前面已经阐明,不必重复。这里还需强调几个重要特征。

  铜质有别。由于宋以后是我国铜镜合金成分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含锡量明显地减少,含铅量增多,锌的比例也加大。因此铜质、色泽均有变化。这应是辨别仿古镜与真镜的一个重要方面。

  宋仿镜质地不如汉唐镜。质较软,黄铜质,黄中闪红。金仿镜一般比仿宋镜铜质略泛黄。明清宫廷仿镜虽然是黄铜质的,但明仿镜黄中闪白,清仿镜黄中闪黄。

  品相有异。合金成分的变化,带来的质地和色泽的不同,也必然影响到铜镜的优劣。宋金信镜铜质粗糙,纹饰模糊,线条粗放,显得板滞。明清仿镜纹饰远不如汉唐精致,也汪如宋镜,这与日月明清仿镜含锡量大大减速低,含锌量大幅度增加有关。当然明清仿镜也有很好的。

  形制不同。铜镜虽然一般不大,镜背面积小,但在这一小块天地中,各时代的匠师在纹饰、铭文、外形、划分纹饰的圈带、边缘、钮、钮座等各个方面花样翻新、极尽变化。我们对比不同时代的各部位的特征,掌握哪怕是微小的变化,也是区分真镜与仿镜的重要方面。仅举几例:

  宋仿唐菱花形、葵花形镜,唐代此类镜均为入出形,而宋代多六出形,即使是八出形,唐宋弧边曲度也不尽相同。 金代仿镜中,不管仿哪能个朝代,如果有錾刻的官府检验的文字和画押,便极易辨明。

  明清仿镜镜缘直齐、棱角分明。钮的差别较大。明代银锭钮居多,明清钮顶平且面积比宋元仿镜大得多,还多在平顶上铸出铭文。 增加内容。前面已提到,在用原镜摹本仿照制模时,当时匠师又加上一些纹饰和铭辞。据我们看到的一些资料,所增加的,图纹和铭铭文在内容及形式上,虽然随意性很强,没有非常明确的规律,但从许多仿制镜增加的内容看,增加铭文的占绝大多数,而这些后加的铭文,最多的又是那些铸镜作坊、店铺和匠师的名号,极少数应是铜镜使用者的姓名。

  从增加铭文所在位置看,大致有几种不同的情况,视原镜的纹饰内容而定。原镜只有纹样没有铭文的,增加的铭文多在纹的一处或二处地方,压住了原纹饰的一部分。原镜内区为纹饰外区为铭文的,增加的图文有的放在纹饰内。原镜没有纹饰仅有铭文的,如果是单圈带铭文镜,增加的铭文则加在原铭文圈带中,如果是二周圈铭文的,增加的铭文一般加在外圈铭文中。

  粗略地统计一下,增加的铭文有:宫、陈、孙、笪、曹、李、吕、赵、马、祁家、曹铺、孔记、吕造、马青、鲁家造、张家造、李泰山造、李铺青铜、假充李镜真乃猪狗、祁家包换青铜、谢少塘造包换青铜等。

  这些增加的内容,有的极明显,有的则比较隐蔽,本来镜子是一个平面,面积不大,可一览无遗,但有时因纹饰复杂和模糊,未深加注意,以至某些重要的著录中也出现失误,将后增加内容的仿制镜子定为原时代镜子。

  六、薄弱环节

  在对铜镜进行鉴别、欣赏和学习这方面知识的时候,广大的文物考古工作者和铜镜爱好者,乃至于研究铜镜的专家,都不约而同地感到:战国汉唐镜倒好办,难就难在五代以后的镜子了,正是“辨古容易辨近难”。其它的文物鉴定是否有这种情况,我们不愿妄加评论,铜镜领域的的确确存在着这个问题。 长期以来,古玩收藏家嗜好汉唐镜,提起铜镜必夸汉唐,一是当时对战国镜识别不够,二是对宋以后镜又重视不够,即使入藏,分析研究都差。此风一经形成,影响至今,直到现在才引起学者们的重视。著名学者李学勤说得对:“古镜发展的后一半历史半明半暗,许多疑难说不清楚。”

  另一方面,近40年来,汉唐古墓出土了许多铜镜,资料可靠,研究较多,因此汉唐镜,特别是汉镜的分期、类型、发展序列基本清楚,下一步的工作是深入研究了。

  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许多文博单位、文物商店以及文物市场上属于这段时期的镜子还较多,因时代不能确定,也不好公诸于世。中国铜镜发展史上这后一半“半暗半明”的历史,什么时候能明晰呢?从整理中国文化遗产,加强学术研究来说,从现实收藏、整理、征集等工作需要来说,加强宋及以后铜镜的研究、鉴定确是当务之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