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古玉老化特征,需要反复地欣赏、观察馆藏有明确发掘记录的标本。但我们在拍摄馆藏古玉时,往往会受到背景、光线、角度、像素、距离等因素影响,比如,有时候因为背景不同,拍出来的玉器颜色也不一样,本来是一块青玉拍出来却可能变成了白玉;再比如,有的古玉包浆很厚,从几个固定的角度去拍很难拍清楚,费了半天力气拍出来照片除了反光什么也看不清楚。所以,玩古玉既要以馆藏玉器为标本,也需要我们尽可能地多上手一些藏友手里的古玉。本文分享一件自藏的玉环,它的年份晚到西周、早到龙山,外径6.9厘米、孔径4.4厘米、厚大约为0.7厘米左右,这件玉环的包浆、绺裂、土蚀斑、沁色和内生性白化很有意思,周末没事我用不同的光线、不同的背景多拍几张照片,供爱好古玉收藏的朋友慢慢欣赏,也欢迎朋友们多拍一些自藏古玉分享学习。
一是玉环包浆观察
1
2
上图为自然光线下拍摄的玉环,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到其包浆较厚,通体一致。这种包浆是自然包浆,笔者购藏这件玉环时,只是将表面泥土冲洗了一下,然后直接封入塑料袋中未曾盘玩
上图为灯光下观察的包浆
二是玉环绺裂观察
1
2
上图为自然光下观察玉环的绺裂。可以清晰地看到,裂口自然钝化
三是玉环沁色观察
1
2
上图为自然光下观察玉环的沁色,可以清晰地看出,玉料原生颜色应为青黄色,但有黑色由外向内沁入,同时玉质从里向外发生内生性的白化。有趣的是黑色沁与内生性的白化互不相干。下面这张照片从玉环边缘拍摄,看得更清楚。
从正面看效果是下图这样的
从上图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出沁色、玉料本色、内生性白化的关系
四是玉环土蚀斑观察
1
2
上图这两张照片上略带黄色的部份为土蚀斑,很细密,在包浆的覆盖下不注意看不见
五是玉环旋痕观察
1
2
该玉环外缘和内孔均有细微的雕琢时留下的旋痕,工很细,不注意看看不出来,拍照更难拍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