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91|回复: 0

隋代瓷器特征及在陶瓷发展历史上的贡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0-7 21:48: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隋朝建国区区37年,但这一时期对陶瓷的发展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隋代之前,烧瓷的窑场主要在江南及现在的四川一带,北方几乎没有什么重要的窑场。隋代一统天下,结束了几百年的战乱,制瓷业在北方迅速发展。河南安阳窑、巩县窑,河北邢窑、磁县贾壁村窑等诸多窑场逐渐崛起。

1.jpg

隋 白釉高足杯 故宫博物院藏

虽然从安阳隋代开皇十五年(575年)张盛墓,以及西安隋代大业四年(608年)李静墓等墓葬出土的器物来看,隋代已经能烧制白瓷。但这一时期青瓷生产仍是主流。目前已经发现的隋代瓷窑,全都烧制青瓷。

2.jpg

隋 邢窑 白釉辟雍砚 河北博物院藏

隋代青瓷有着比较明显的外观特征——器外施半截釉,常有流淌。彼时制瓷,用的是石灰釉,高温流动性大,为避免烧造时与窑具粘连,故施釉不到底。

3.jpg

隋 褐釉刻花长颈瓶 国家博物馆藏

这种釉玻璃质感很强,釉面常有细碎开片。这也是隋代瓷器的一个特点。由于烧成气氛和釉料成分不同,这一时期南北方青瓷釉色有一定差异。北方一般用馒头窑,升温快,温度高,降温慢,有利于氧化气氛烧成,因此釉色常青中闪黄或青中闪绿。南方用龙窑,温度升降快,烧成温度较低,容易升成氧化气氛,故而釉色多呈青灰。

4.jpg

隋 青釉龙首盉 湖南湘阴出土

隋代,南方制瓷多使用原地风化的瓷石,杂质较少,氧化铝含量也较少。因此,烧成后基本可以达到完全烧结的程度,胎质普遍比较致密,胎体也较薄。胎色多为青灰。北方制瓷则多用流水沉积的次生高岭土,含杂质较多,氧化铝含量较高,因此不容易完全烧结,烧成后胎质大多粗松,胎体也较为厚重。胎色常呈灰白。

由于胎色不佳,隋代青瓷多使用化妆土。也就是在瓷胎上先敷一层含铁质很少的瓷土,减少深色胎体对釉色的影响,使瓷器更加美观。这一工艺,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彩绘陶器。三国、两晋时期,为南方的婺州窑、洪州窑等少数瓷窑采用。及至隋代,南北瓷窑普遍运用了化妆土工艺。

5.jpg

隋 青釉碗 南昌县博物馆藏

瓷器在隋代已经成为重要的生活用具,各种器形丰富多样。虽然造型在很大程度上继承南北朝时期的特点,但也形成了自身的特色。相比之下,隋代瓷器更显秀气,瓶壶等立件器身较长,腹部多呈椭圆形。

6.jpg

北朝 青釉龙柄鸡首壶 河北博物院藏

7.jpg

隋 白瓷鸡首壶 国家博物馆藏

同时,南北方瓷窑的产品在造型上同样存在着一些差异。一般而言,类似器形,南方产品相对修长,北方烧制则略显敦厚。 瓶罐等物,北方所制肩部多为四系,南方所产常六系或八系,且常为条形系和桥形系相间布置。

8.jpg

隋 青釉模印塑贴四系罐 故宫博物院藏

9.jpg

隋 青釉贴花罐 国家博物馆藏

隋代瓷器的装饰风格颇具物色,虽然一般采用的刻划、戳印、贴塑等多为之前已经惯用的手法,但其花纹配合得当,构图富有变化,穿插组合巧妙,常显得富丽精巧。

10.jpg

隋 褐釉戳印碗 南昌县博物馆藏

以现代标准衡量,隋代瓷器有很多还只能算作是精陶,但是这一时期南北方瓷窑迅速发展,制瓷工艺有很大进步,为之后唐宋各大名窑的诞生奠定了基础。在中国陶瓷发展的历史中,有着不可乎视的承前启后作用。

11.jpg

隋 青釉盘口瓶 美国芝加哥美术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