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94|回复: 0

康熙五彩瓷器惹人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9-29 09: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jpg
五彩转心棒槌瓶
彩瓷分五彩、斗彩、珐琅彩、粉彩,这个分类并不是古人在开始生产彩瓷的时候就进行的分类,而是逐渐形成的一个过程。
比如斗彩这个词,明代反而没有人称之为斗彩,明代直到清代前期都称之为五彩,明瓷就有这个特征,它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分类,然后很具体地加上前缀。

2.jpg
明万历 五彩开光花鸟图罐
成交价:22.5万港元
五彩源于我们早期的彩瓷,唐代的长沙窑开彩瓷的先河,宋代的宋加彩也是彩瓷的一支,但是都不构成中国彩瓷的一个主流,对后世影响就不够大。
真正对我们彩瓷产生巨大影响的是明清开始的,实际上元代的后期彩瓷就开始形成,我们知道就是青花瓷,青花也可以列为彩瓷。
五彩和青花是同时期诞生的,但五彩并没有青花这样有名气,原因之一就是青花是一次成型的,它是釉下彩,烧完了就是成功的,因此成本就比较低。
彩瓷相比青花就有一个劣势,它需要二次入窑:就是我先要烧一个素器,烧好了出窑,画上彩瓷;第二次入窑,以低于第一次的温度把它烧成,这个烧结温度是不能高于第一次的,高了就烧成废品了。
元代后期至明代初期,彩瓷在文人心目中是一件很俗气的东西,明初曹昭《格古要论》载:有青花及五色花者且俗甚。
这个时期的文人审美,还是停留在宋代以朴素为美这样一个基础上的,青花和五彩比较:五彩由于热烈,就显得更俗。清代以后,彩瓷逐渐细分,才有了珐琅彩和粉彩。

3.jpg
明万历

五彩穿花龙纹瓶(嵌鎏金口、足)

成交价:46.25万港元

五彩创烧于元代,它深受西域的文化影响,比如景泰蓝对五彩就产生过影响,元代的后期,由于元代人从西域带回来大量的文化,对我们的文化带来了一个不可估量的影响,五彩中一类显然是受掐丝珐琅就是我们俗称的景泰蓝的影响。

进入明代以后,由于文人士子对五彩的认识不高,所以没有那么快的发展,以致后人认为明初不生产五彩。

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有学者去西藏的萨迦寺,首先发现了宣德五彩,这是全世界范围内第一次发现宣德时期的五彩,当时这个发现轰动世界,这几只五彩的碗在萨迦寺摆放了近600年,没有挪过窝,由于西藏地理位置的偏狭,由于寺院供奉瓷器的严谨,导致它600年没有任何伤残,这就跟史实记载非常吻合了,我们终于有证据来说话了。

这个青花五彩碗漂亮之极,在内壁口沿上写了一圈藏文,内容是:昼吉祥,夜吉祥,正午吉祥,昼夜吉祥,三宝吉祥。

宣德五彩就这么几件存世,谁得到一件都不得了,景德镇在上世纪80年代出土的很多残片,又可以跟它印证。到了明代中叶成化时期,成化斗彩在当时就称之为五彩。

斗彩这个词直到清代晚期才出现。成化的五彩就是这个斗彩风格发生了一个突变,这个突变就使得它跟五彩有所剥离。

4.jpg
斗彩

5.jpg
五彩

斗彩和五彩简单的区分:

第一点,从感觉上五彩热烈,斗彩柔和;

第二点,从技术上讲五彩是平涂的,斗彩是勾勒的。

什么叫勾勒呢,就是我们先用青花画一个边,然后把色彩轻轻地填进去,五彩就直接拿五彩涂上去了。

我们想一开始区分五彩和斗彩是个挺困难的事,多看一些图片,多看一些展览,多看一些实物,就很容易从感觉上抓住它。

明中期成化、弘治、正德三朝五彩都非常少见,当时瓷器是青花的天下,彩瓷也是以斗彩为主,主要的原因是:当时的青花在成本上控制了整个市场,在经济不是很好的情况下,便宜是最能占领市场的。我们在改革开放初期,便宜的商品是最能占领市场的,我们现在就便宜是占领不了市场的,必须还要质量。

嘉靖、万历以后,五彩骤然增加,主要的原因是商业的发展迅速,市场繁荣。

隆庆开关以后,中国尤其是江南社会的经济商业发展迅速,百姓生活质量急剧提高。市场一繁荣,第一个问题就出现了:市场的媚俗化。我们今天说有的事怎么这么俗,那个事怎么俗到家了,那是因为市场突然地开始繁荣,这是一个必经之路。

6.jpg
明万历

五彩莲塘鸳鸯图蒜头瓶

估价:120万-150万港元

明朝五彩的特征,第一个是明五彩都叫青花五彩,它还离不开青花,此时五彩上的蓝色是用青花来表现的,那它要做一个作品就有一个问题出现,青花是第一次就要画上去的,剩下的色彩要第二次再画上去。因此,当你看到一个还没有二次入窑的半成品,它的画面是非常抽象的。

我碰到过无数次,有人拿青花给我看,说这青花非常怪,图案非常地不完整,看不出画的是什么,这种一般情况下都是半成品,当时没有二次入窑就流入民间。

历史上有人碰到过这种东西的时候,就会偷偷藏起来,然后拿到景德镇进行二次加工,就是把有彩的地方全部补上。所以,就出现了一个专业术语叫:后挂彩,是指间隔了几百年后再度挂彩,有作伪的嫌疑。

后挂彩出现的时候有的商人会钻空子,晚清到民国初年,后挂彩风行,原因是那时五彩比青花贵,那就一定有人想办法把它变成五彩,有人就拿纯青花的往上添彩。

怎么区分呢,很简单,你设想把那个彩去掉后图案是不是完整的,是完整的,一定是后挂的,不是完整的,只是有可能后挂。

晚明的五彩以红绿为主,色彩的表达比较简单,它不强调过多的彩,曾有一件这样的大罐,在2000年香港创下过中国瓷器的世界纪录,4400万港币,这个纪录保持了很久。

明代红绿为主的色彩,使其浓重的表现意图一目了然,后来就变成一种流行,就是大红大绿。

7.jpg
清康熙 五彩山村仕女图仰钟杯

成交价:3.5万港元

我们过去认为,红配绿是一种很怯的颜色,但是,它就用红和绿这种颜色强烈的碰撞,形成一种风格,这种风格在日本还被命名为:大明赤绘,以红为主。

明代晚期流行以红为主,但也有以绿为主的,也叫大明赤绘。有明一朝,200多年,只有万历时期五彩可以和青花抗衡,占有半壁江山。其主要原因:

第一,是因为当时奢靡之风充斥市井,五彩比青花热烈,显得宝贵,这种媚俗的倾向就十分的明显。

第二,文化的审美趋势使然,我们把已知的文化排序的时候就会发现,文化的审美是有趋势的,比如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比如瓷器,唐代的秘色瓷、宋瓷、元青花、明五彩,按的是一个从含蓄到委婉到通俗到直白的这么一个趋势。

含蓄的东西理解它需要你有功力,但直白的东西不需要,颜色的浓而艳非常容易获得人的一般好感。比如小女孩,当她对社会知之不深的时候最容易喜欢大花裙子,这是天生的,不用人去教,是一种直觉。对于修养不高的人来说,色彩就不能太素,所以,五彩在明代持续了很长的一段时间。

陶瓷的过渡期彩瓷生产得非常少,因为这个时候正是国家动荡,民不聊生的时候,人们对生活的要求就降到最低点。

到了康熙时期,五彩迅速地达到了顶峰,中国彩瓷剩下的两款珐琅彩和粉彩都是这个时期创造的。当时珐琅彩和粉彩还没有构成市场的重点,再加上斗彩,这一朝真是五彩缤纷。

8.jpg
清康熙 五彩人物图盘

成交价:1万港元

五彩元代创烧,明代发扬光大,清初顺治虽然有,但是,只有到了康熙才一时云集,迅速增多。

最关键的一个原因就是成本问题,康熙时期生活开始富足,不再计较五彩二次入窑的成本,虽然多了一道程序,但是也多了一层美丽,说明康熙时期我们有能力做这件事了。

清朝的经济,在康熙一朝得到了迅速的复苏和发展,可以接受这个成本,而且还受一般人的喜欢,这是主要原因,跟政治原因关系不大。

9.jpg
清康熙 五彩蝶恋花卧足杯

成交价:358万港元

康熙五彩的变化:

第一,它不再局限于红绿两色,如果没见过五彩的人,第一次看到康熙五彩的时候,就会感觉这颜色怎么这么乱,就是颜色非常丰富,都有点过了。

第二,它用釉上蓝代替了青花,这是一个技术革新,换句话说,康熙有很多五彩就烧一白罐子,第二次全部画上颜色。

清早期的时候,五彩还叫青花五彩,到了康熙中期,青花最为成熟的时候,五彩就彻底摒弃了青花,开始用白色的底。以釉上蓝色代替了釉下蓝色,从某种意义上也降低了成本。

第三,康熙时期的画工生动细致,一改晚明只重色彩不重形貌的特征,过去古玩界管大明五彩叫粗大明,就是说明朝画得很粗率。

到了康熙就注重细节表现,比如,它那银杏叶花鸟纹碗,那鸟画得毫发必现,描绘得非常真实。

第四,是五彩的典型特征色泽强烈,不犹豫,不暧昧,色彩上不讲究过渡,红就是红,绿就是绿。不强调由深红到浅红,由浅绿到深绿的这种过渡,就是直接表现我内心的这种感受。

10.jpg
清康熙 五彩花鸟图三足大盘

成交价:10.625万港元

11.jpg
康熙就是色彩丰富起来而已,他的红、绿、蓝、黄、紫、黑,都明确的表现出他的创作意图,由于康熙五彩的色调强烈,较之康熙晚期创烧的粉彩,被人称为硬彩;粉彩称之为软彩,又因为粉彩是后发明的,所以,康熙五彩也被称之为古彩。

所谓的硬,就是指这种颜色上的不犹豫,不暧昧,比如我们说一个人态度强硬,就是他不犹豫不暧昧的表达他的意见。

康熙以后,五彩迅速衰落。

到雍正朝就只有少量存在,其中的原因:首先就是雍正本人审美观带来的一个改变。雍正是一个艺术修养极高的皇帝,他看不惯父辈的那种过于热烈的审美观。而且,生活所处的环境也不一样,康熙的时候还有内忧外患,到了雍正基本上就是内忧,就是吏治。

12.jpg
清康熙 五彩叩马阻兵图棒槌瓶(局部)

成交价:175.5万美元

雍正本人的审美趣味非常高,因为他登基的时候已经45岁了,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文学艺术的修养,他写得一手好字,对所有艺术品的判断都高于其它皇帝,这是和他早年的教育和中年的学习分不开的。

第二点,就是五彩的审美时间太久,百姓过于疲劳,要休息一阵子,康熙晚期的时候心态已经开始平和,比如名品五彩十月花神杯,每一个花代表一个月,代表一个时令。

其它彩瓷就是珐琅彩和粉彩的成熟,在雍乾以后占据了彩瓷的主要地位,导致五彩数量急剧下降,再不构成瓷器的主要品种。

13.jpg
清康熙 五彩寿桃盘

估价:20万-30万港元

晚清的时候就是第四次收藏热的时候,有五彩出现,主要是为了迎合收藏市场,大量的五彩瓷都是仿冒康熙五彩,以博得西方人的喜爱。

有次我一朋友拿了个五彩的棒槌瓶给我看,我一看就说这不够康熙,晚清的。他说别轻易下结论,这瓶造型、颜色、画意都是康熙的,我说问题是哪儿都差一口气,要注意细节,当它每个地方都差一点,多了整个就走了调了。

康熙五彩的风格,实际上就是康熙风格的一个表现,掌握的要点就是硬,胎也硬,釉也硬,造型也硬,色也硬。

造型硬指的是大量的直肩的作品,不做溜肩。雍正的特点就是线条柔和,把直的地方尽量圆滑了,尽量用曲线过渡,康熙就是直线过渡,少有曲线意识,康熙的政治态度一贯是强硬的,不搞中庸,瓷器虽然是艺术品,但它也能表现这个意图,这就是政治和艺术的一个关系,千古不变。

14.jpg
清道光 五彩水仙纹小杯(一对)

成交价:11.25万港元

15.jpg
清18-19世纪 五彩百蝶图棒槌瓶

成交价:10.625万港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