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159|回复: 3

关于铜元铜质判断的错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19 22:05: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于铜元铜质的问题,科学地讲只有青铜.黄铜白铜类,[白铜都是样币.珍稀品.红铜主要见诸于新疆、西藏]
其他的均不被认可。铜质的分辨对于铜币来说尤为重要,有些朋友掌握不好,尤其是新手朋友,很容易上当吃亏.
很多省份为了节省开支,也会大量收购民间废铜、古钱、香炉等物用于生产铜元,各省因为自身条件限制等原因各省铜元材质也各有特色,比如:山西麦穗铜元颜色发黑者很多见,甘肃机制铜元则多为暗红色,四川部分品种红铜元橙色者常见等等.

容易造成泉友误判为黄铜质的青铜材质的铜元主要有以下一些品种:

1.开国纪念币(主要有环叶纹和繁/简边花类)
2.四川光绪铜元(主要有当二十大火焰龙、当二十珍珠龙、P面、L面、H面);
3.湖北鄂大清双冠龙和湖北八瓣花系列;
4.吉林光绪元宝;
5.十三年/十五年双枚;
6.十字星版户部光绪元宝二十文
7.山西军工工友消费证系列;
8.湖南黄铜元系列;
9.部分黄铜质的小面额铜元
10.广东一仙
这些铜元最容易造成误判,一定要谨慎购买。湖南的不敢妄言,山西消费证到目前为止从来没见过红铜的.

在WOO谱上已经讲到这个问题,铜圆的生产开始户部规定了铜锌(等)
的比例大约是95/5,这就是红铜,而我们看到的红铜,不一定是这个
比例咯,这是因为各个铜圆生产厂在实际投料生产时,并不一定是按
户部的标准办事的。所以,各个局的铜圆有很大的差异,而这个的差
异我们还是看得出的,基本是青铜。在这个期间也有不少局生产了黄
铜元。比例是6/4。具体的有,浙江,
江苏,奉天,四川,江西,.湖南等,几个厂局以外
大部分是青铜.如果有黄铜的那应该是试机(样)或是样币,
其他在材料上称为黄铜的材质,钱币圈是不认可的
而户部规定了2文和1文的是以黄铜批量生产的,而红铜的是试机(样)
或试生产,量小。
到了民国,特别是第1次世界大战,经济、能源和战争物资的问题,
铜价飞涨,铜质(铜、锡、铅)的比例为88.75/8.8/2.45。这个明显
要比大清的铜圆要黄点,但还是青铜,有的厂局比这个还要小的铜比
例,看上去要比红铜的黄,这就是我们所讲的“杂铜”,正宗的黄铜
的比例,应该不会高于6,(国外除外,上同)。
讲到江西的钨铜,以前在网上有专门的贴讨论过的,目前在没有化验
报告出来前,我们先不要下结论。
这是我个人的看法。仅共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19 22:0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资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0 01:05:51 | 显示全部楼层
说了很多铜,愣是没有看懂,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0 08:3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资料,真假还应从多方面参考

点评

不是辨真假.  发表于 2013-11-20 09: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