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鲁迅,不知道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什么?
是书本上长到背不下来的课文?
是做题时怎么也读不明白的阅读理解题?
还是考试前疯狂背诵的文学常识?
那你就真的“太不了解”鲁迅啦!
鲁迅 (1881-1936)
鲁迅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
他跟美术也有密切的关系。
大家所熟悉的北京大学的校徽就出自他手!
除此之外,他的书法也十分优秀。
大概是他的思想和文学成就过于突出,使得人们往往忽略他的书法成就。
郭沫若曾称其书法“远逾宋唐,直攀魏晋。”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
……
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上面这段文字是不是看起来很熟悉?
这就是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里面提到的“私塾先生”,就是鲁迅的老师寿镜吾先生。
老先生书画修养不俗,而那时书法又是必修课,大概这些都对鲁迅的书法产生了影响。
鲁迅手稿《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大家都知道鲁迅的家乡在浙江绍兴,而这里就是著名的“会稽山阴”,在这种“兰亭”文化的熏陶下,这里的人们大概都会对书法有着不同寻常的热爱吧?
鲁迅《自题小像》
鲁迅求学归国后,曾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和任绍兴中学堂任教。
任教期间,他常到古玩店购买画像砖和铭砖,还对绍兴附近的古迹进行考察,拓碑工具经常随身携带。
这段时期,他大量抄写古碑,整理编辑金石拓片。
在《呐喊》的自序中,鲁迅也提到了:
“许多年,我便在寓所里抄古碑。”也正是这些古碑,使得鲁迅的字中包含了碑帖的古韵。
鲁迅手抄《曹全碑》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鲁迅的书法非常时髦,国内许多报刊的题头、电影院、各大文化馆等,都喜欢集他的字体放大做成招牌。
一时间,“鲁迅体”风靡全国。
譬如《参考消息》的报头,就是从鲁迅的手迹中收集了这四个字而成的。
鲁迅一生留下了大量的墨迹存稿,但是以书法作品形式存在的却很少,留下的更多是书稿、日记、信件等。
鲁迅日记(局部)
从他的日记和信件中,我们看到的不是那个课本中笔锋犀利的鲁迅,而更像是一个存在于生活中的普通人。
这些日常的文字,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的鲁迅。
题《呐喊》
《书李贺诗轴》
《赠瞿秋白先生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