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36|回复: 0

《瓷说蒙元》 蓝釉白龙纹与玉溪窑(原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5-7 08:43: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M1I9e79Joj7i9V7C.jpg


感 谢 您 支 持 原 创 文 章
《瓷说蒙元》— 蓝釉白龙纹与玉溪窑
文/浓墨探花 图片整理/ 壹毛
deb4ybnjZHF4kEH2.jpg



「蓝釉白龙纹」
今天给大家讲一讲继元青花钴料高度发展后,又衍生出来的一种釉色新品种——蓝釉白龙纹。
其实这种蓝釉早在唐代的鲁山窑以及以后的宋朝的五大窑之一的钧窑就已经试烧成功了这种比较粘稠的鼻涕釉,只不过那时的钧窑之蓝色还不是像元朝那样的纯粹的深蓝,而是里面加入了大量的白釉,而且上完釉后为了使釉色表现力丰富,还或多或少的加入铜红釉来表现色彩。蓝天白云本来就是蒙古人最忠实的朋友,而少数民族各种艺术品都和生活有直接关系,比如辽代玉器主要就是天空飞的大雁和经常打猎所获得的鹿等,而最著名的“春水秋山玉”描述的也是这种场景。所以蒙古贵族使用的日用瓷器也最喜爱与他们为伴的蓝天白云。
J7c7z1ah0q799Bas.jpg


由于元朝统一大江南北,中原的窑工南迁,有一些在景德镇安家落户,其中就有烧制钧窑的窑工,也使得这项烧制钧窑的技艺在景德镇生根发芽。这种工艺主要是先用白泥堆贴然后立体凸雕出白龙来,再在除白龙的地方涂上蓝釉,而且用钴料点睛,再罩上透明釉,然后再入窑烧造。除了白龙纹外还有白花纹,虽然这种釉色的研制成功比青花还要晚,但一旦烧制成功,就得到了元朝政府皇帝大臣们的高度重视,其喜爱之程度不亚于伊斯兰人喜爱青花瓷的热度。除此之外,元朝人对这种蓝色釉极为重视,小件器物基本全部都描金,而且这种釉色中东人也很喜欢。杭州出土元代蓝釉爵杯一种,保定市出土元代蓝釉金彩杯和盘个一种,其呈色蓝如宝石,金彩画法娴熟,灿烂的金光与蓝宝石似的釉色呼应成趣,给人以富丽华贵之感,是代表元代蓝釉烧造水平的杰出之作。
在元朝末年,军阀割据,政治极度腐败,一次黄河泛滥,皇帝组织拨款治黄,当时脱脱丞相极力反对,因为朝廷拨款也都被地方政府贪污,而且以治理黄河为借口还要大力欺压盘剥百姓,又会引起更大范围的反抗,所以当时已经政令不出京城了,而当时的瓷器并没有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因为游牧民族都喜欢金属器皿,马未都有一期节目这样介绍,唐朝有一部分鲜卑血统,比较喜欢金银器,因为骑马游牧携带方便,带一鸡缸杯从马上滚落直接就摔碎了,而金杯子不怕摔,摔扁了也值黄金钱,所以普遍元朝掌权的人都不喜欢瓷器,只有少数汉化很严重的比较享乐的蒙古贵族才喜欢,从我们今天的几个窖藏就能看出来,比如高安窖藏,这个窖藏出土了六个带盖梅瓶和一些大罐和饮酒的杯子,一看就知道这个窖藏的主人是一位爱喝酒的贵族,梅瓶在古代无论哪个窑口的都是用来装酒的,我收藏了一个元青花八棱盖盒,子母口都是用胶水粘住密不透风的,可见当时是储藏食物的。而这六个带盖梅瓶也都是装满酒把口盖封好,那些大罐是用来储存肉干和奶制品的,蒙古人很善于储存食物,蒙古兵出征,把一头牛的精瘦肉剔下来煮熟阴干,用棒子打烂放到膀胱里,然后挂在马背上,饿了就拿出一点泡水喝,这一膀胱的精瘦肉够一个蒙古兵吃一个星期的。而在元朝以前古代是喝十几度的米酒的,武松十八大碗过景阳冈要是六十度小烧能喝死他,所以宋人喝的是酿造酒,而元朝已经有蒸馏酒了,和我们今天的工艺一样,当时的人也知道酒是陈的香,埋在地下储存几十年更好喝,而且当时也是各路起义军蜂拥而起,兵荒马乱的年代,而青花瓷在当时也是稀有品,把大量的酒,肉干和精美的瓷器埋藏起来,等到日后太平了,再挖出来用,可它的主人不会想到,这一埋,竟是近千年。还值得一提的就是保定出土的元代瓷器,保定在元代属于直隶,直接拱卫着元大都,在历史上也是军事重镇,就连民国的北洋名将,都是出自保定的军官学校。而在保定出土的,还有稀有的蓝釉描金器,可见,当时驻守保定的,肯定是拥有重兵可以与朝廷抗衡的喜爱景德镇瓷器的将军,而在元末的战争中他的宫殿被挥之殆尽,一件完整的也没留下来。
eHkPrp2IftW2BgKW.jpg


由于高额利润的驱使元政府的威逼之下,景德镇的窑工在短时间内在这种蓝釉的基础上,继续深挖,研烧出了比这种深蓝釉更淡的颜色,被称之为翠兰釉,很像银器上面的点翠烧蓝,又像清代的孔雀绿釉和法华釉,这种釉色烧出来之后本来是给元朝政府烧的,可这些狡猾的波斯商人长年累月都有蹲守在景德镇的,这件口径达41.5厘米的蓝釉白花麒麟凤凰纹花口盘一拿出来,当时就把波斯人给惊呆了,波斯商人几乎花光了所有带在身上的钱来买这块大盘,在这些黄白之物和绫罗绸缎的驱使下元朝政府的官员冒着掉脑袋的风险,把这个大盘卖给了波斯商人,而这个波斯商人拿上盘子之后星夜兼程回到了家乡,献给了他们的大王。这块盘体通体施蓝釉,在平坦的盘心上用白釉堆贴出麒麟、凤凰、山石、灵芝、牡丹等图案,在色调明亮的蓝釉衬托下,白色花纹不仅层次鲜明,而且还具有一种剪纸贴花的艺术美感。而在当时麒麟,凤凰等纹饰只能是元朝的皇帝才能使用,而它,却在金钱利益的驱使下成为了东罗马帝国国王的心爱之物。
蓝釉白龙纹在元朝创烧成功的成就是巨大的,不仅开创了元朝历史上单色釉的范例,也为明清两朝成功烧制霁蓝釉以及衍生出来雪花蓝,孔雀蓝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玉溪窑」
wUJ5CGCY6y2AJVuG.jpg


在民国以前,云南省人百分之八十的人都出过国,但大多说人都没出过省,原因是云南全省多山地,去缅甸都很方便,如果云南本省人来内地就得从缅甸或者印度坐船来,所以在民国以前,云南和内地的联系都很困难,而在云南省境内居然发现了本地所产的近似景德镇窑的青花瓷,这让所有业内人士都很惊奇,甚至不敢相信。那么云南烧制青花瓷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JxZkCBwXK4J8hK0h.jpg


公元1294年元朝政府派云南昭通梁王翼军1000名汉族官兵,奉命迁入新兴州,以300人守城巡逻,700人屯田耕种。当时云南行省设置劝农官,倡导以军屯和民屯点为中心,传播、推广中原地区先进的农业、手工业技术,以发展边疆的经济。在这其中就有一部分是景德镇人,因为南宋末年战火纷飞,百业凋敝,那个时候给长江以南的人民带来的苦难是最深重的,当时景德镇很多窑厂都已停烧,窑工逃的逃,被抓充军的充军,而这批被派往云南开荒的士兵就有景德镇的窑工。而玉溪古瓷窑址位于红塔山脚的瓦窑村,是曾经因为有优质泥料才孕育出瓦窑村的陶泥山,这里绿树茂密,薪炭林尤其丰富,境内玉苗的碗花山上,遍露着繁星似的钴矿层。
EeM3T8he3Uhr6383.jpg


在元代遗留下的数以百计的小型钴矿坑,就是当时窑兵们开采钴矿的最好佐证。原来这批窑兵最开始来云南是从事的农耕工作,在播种的同时,他们经常会挖到埋藏不深的钴矿,而且在红塔山附近还有质地优良的白瓷土,时间久了有一个窑兵就向当时的长官汇报,说这里有具备烧瓷窑的所有材料,如果我们在这里弃农改烧瓷器,不但可以销往内地还可以通过水路卖到外国去,这样利润远比种地挣得多,当时上报给了统领云南的最高长官,刚开始人们对这项工作还不重视,渐渐的有几个窑兵建起了简易的窑炉,开采了瓷土和钴料,烧造出了第一批青花瓷,拿到了当时长官云南省的最高行政长官眼前时,大家感到非常震惊,而且就连云南当地的土司也非常喜好,随即云南全省爆发了烧瓷热,由军队中的景德镇人牵头,带领当地的老百姓,漫山遍野的采挖钴矿,并在红塔山脚下开辟出一条路来专门运送瓷土,在钱瓜山脚下开设了上百座窑厂,由景德镇人统一教授烧窑技艺,不久,第一批瓷器就烧造出来了。
云南玉溪窑的瓷器和景德镇窑相比胎泥淘洗不净,有夹砂和气孔,断面吸水率较高,胎质多为土灰色和浅灰色。釉色呈青黄或青绿色。施釉较厚且釉面厚薄不均现象明显,常见开片纹,有大小不一肉眼可辨的气泡。施釉不及底,方法为蘸釉和刷釉,足端处常有流釉痕迹。不过相对于比较闭塞的云南来说,在当时也算是奇迹了,而在以后的日子里这批窑口烧造出来的瓷器在云南全省以致贵州、四川等销路特别好,而且一江之隔的越南受玉溪窑的影响也开始烧瓷了。
pXBj2GElOFfPp8eb.jpg


人们再也不用翻山越岭的到江西去贩运瓷器了,也不用冒着生命危险去河南河北有血水和泪水换来相对高价的瓷器,主要烧制地方性日用瓷器,盘碗居多,亦有玉壶春瓶及罐类,应为酒器。以青釉和青花瓷占大多数,因釉内铁元素的浸渗,故青花色泽暗淡、发灰,釉面呈乳浊状。青花器所绘纹饰,主要是景德镇当时所流行的纹样为主,因为最开始绘画的窑工都是景德镇人,他们头脑里的记忆只有这些,再后来云南本地人也学会了画瓷之后,也零星有一些具有云南本地特色的纹饰,比如云南的山和水房屋,花卉主要是具有中国传统特斯和佛教特色的牡丹、菊花、宝相花、兰花、西番莲、水仙花等,最具云南特色的是身子细长如棒的鱼,明显为急流之中所产鱼类。
除此之外,玉溪窑不但烧青釉瓷和青花瓷,酱釉瓷、青釉印(划)花瓷、青釉褐彩瓷,花纹制作法有绘、刻、划、印、贴、捏等器形主要有碗、盘、杯、壶、罐、瓶、炉等,青花瓷受当地原料的影响,釉色略黄有印花和划花及问纹饰三种,印花多为阳纹花卉,划花为简单的云纹及水波纹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