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536|回复: 0

知识科普:红山文化玉器玉料的来源解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1 09:28: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知识科普:红山文化玉器玉料的来源解析

在红山文化还没被人们发现和认识前,红山文化的玉器就不断出土,如前所述的1979年凌源县找到具有科学依据的红山文化玉器墓葬,红山文化有玉器才为定论。现有的文物考古资料表明,早在六、七千年前我国南北各地便都出现了用玉、碾玉的现象:有黄河流域的陕西临潼姜寨仰韶文化的玉器配饰,有长江流域河姆渡文化的玉珠、玉管、玉块,有辽河流域沈阳新乐文化的玉斧。这时的玉石没有分离。大约过了一两千年,到红山文化晚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对生活的理解日益加深的基础上,人们对玉石特殊的质地开始有了新的关注和理解,玉石地位上升成为矿物之主、百石之王。(据有关专家鉴定红山文化玉石属于东北玉系统)红山文化玉器的玉材主要来自辽宁的岫岩玉,以前人们认为岫岩玉是一种蛇纹石假玉,然而据近年地质矿物学分析可知,岫岩县也出产阳起石或透闪石的软玉即所说的真玉。这种玉石的硬度较大。下面就来分析一下红山文化玉器玉材的基本情况,来说明岫岩软玉确实是红山文化玉器的主要来源。

1.岫岩软玉的类型:
据地质情况的不同,岫岩软玉分为原生矿和砂矿两大类,后者又可分为坡积矿和冲积矿,生产玉石的地质情况不同,导致玉石的质量和特点也不同,故此将岫岩软玉分为山料玉、河料玉和山流水玉三个品种。山料玉被称为“老玉”,指从当地细玉沟山顶上原生矿挖掘来的透闪石玉料,是人们放炮崩山而采得的。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多为棱角形状。这种块状玉石表面上一般都有崩裂面,这种崩裂面常有不同厚度的白色表皮,与内部的有明显的界限,被称为“石包玉”,这是玉接近地表沿裂迹风化褪色的原因导致。山流水玉是分布于靠近原生矿附近的山角或山沟谷两侧凹地中的玉石块。这是由于玉料块经洪水冲击沿上坡冲到凹地中并在此长期停积而形成的,由于滚动的距离较短故此棱角略有磨痕,呈次棱角状。河料玉是产于细玉沟东侧的白沙河河谷底部及两岸一级阶地的泥沙砾石层中的岫岩软玉,被称为“河磨玉”,是原生老玉风化后被洪水冲至河谷中经滚磨沉积而成的,形状不一,一般为次圆状或次棱角状。大小不一,小的几十克,大至几吨,通常几公斤至几百公斤不等。

2.岫岩软玉的颜色
岫岩软玉有各种颜色,主要为黄白色、浅绿色、青色和黑色四种。中间还有一些过渡的颜色,下面逐一介绍一下。黄白玉:是颜色较浅的一种,质量、价值都是最高的,玉中白色成分越多颜色越淡,则质量最高。但到目前为止发现这样的玉是非常稀少的。绿色:呈浅豆绿色,档次仅次于黄白玉,其中绿色越深价值越高,绿色的玉是比较常见的。青玉:颜色深浅不一,有浅青、深青、碧青、灰青、深灰青等等,这种玉比较少见。墨色玉:由于含较多的细鳞片状石墨,使颜色过渡由墨色至浅墨色至灰墨色,还有的软玉内部有一片一片的淡褐。黄色:颜色近于红糖色,所以又被称为糖色。这是由于靠近地表的玉石内渗入三氧化二铁溶液而致,糖色分布面积较大的可称为“糖玉”。

经偏光显微镜鉴定、并通过电子探针、红外光谱和X光衍射分析验证岫岩软玉的主要矿物成分为透闪石,含量95%以上,在墨玉中含少量阳起石,杂质少于5%,如含有方解石、磷灰石、石英、石墨等。岫岩软玉的内部分子密度很小,借助显微镜观察其内部结构岫岩软玉和新疆和田软玉都属于透闪石软石,虽然其矿物组成、结构等基本相同,但其形成的环境却完全不同,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如颜色上,和田软玉有大量的白色玉,并有质量最好的羊脂玉,但是白色的岫岩软玉是很少见的,岫岩软玉黄白色玉较多,和田玉则没有这样的颜色。由于软玉硬度高、韧性好、性质较稳定,故此可在外在条件作用下形成大量的河卵石砂矿,俗称“子玉”。新疆和田和辽宁岫岩都发现了软石沙矿,产出大量子料(河料石),但由于气候、地貌、水文条件的不同,故此子料的特点也不同,如和田软玉子料一般较小(约两公斤以下),而岫岩软玉子料一般较大(约几十公斤几百公斤);外表风化厚度:和田软玉外表风化厚度较薄(约零0.1厘米),岫岩软玉子料外表风化一般较厚(约1厘米至几厘米不等)。这些特点为研究红山文化玉器玉的来源提供佐证。

研究人员通过对没有沁色的红山文化玉器或没有沁色的部分进行对比分析,从已观察的红山文化玉器统计,主要有两种颜色,一是浅豆绿色,一是黄白色。一部分玉器除主要颜色外,有的局部为褐黄色,这都与岫岩软玉的颜色特点相一致。所以可以判断红山文化玉器的玉材主要源自岫岩软玉,证实了新石器时代的玉就近取材的特点。

文章选自/信昶银艺术品鉴定资料库(公号gzxinchang),论坛首发,2017/1/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