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367|回复: 0

汉室复兴无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13 15: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汉室复兴无望,诸葛亮为什么在全军将士面前挥泪斩了干儿子.

诸葛亮深藏济世奇才,大隐隆中。刘备攻新野时,徐庶极力推荐卧龙诸葛亮,刘备于是“三顾茅庐”请卧龙先生出山。诸葛亮在隆中,就已经将天下大局运筹帷幄、将战略规划成竹在胸,提出了帮助刘备复兴大业的《隆中对》!自此,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在他的精心谋划下,火烧新野,大战赤壁,妙夺荆州······逐步奠定了刘备三国时期与魏国、吴国三分天下的霸主地位。然而,诸葛亮北伐之时,将咽喉要地街亭锘交马谡,随之上演马谡失街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等一连串千古憾事。用人失误,导致出师无功,此后诸葛亮北伐战略接连受挫,汉室复兴因此无望,连诸葛亮自己,最后也在五丈原抱憾而逝。

马谡,三国时蜀主刘备手下的著名将领,与其一起在刘备麾下做官的,还有自己的兄长马良。因为非常喜欢谈论军事,丞相诸葛亮特别看重马谡。不过,刘备却觉得,马谡特别喜欢高谈阔论,而且说话不踏实。临死前,刘备专门对诸葛亮说:“丞相,马谡此人言语浮夸,且远远超过其实际能力,切不可重用。丞相干万千万要留意!”

蜀后主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为实现统一大业,发动了一场北伐曹魏的战争。他命令赵云、邓芝为疑军,占据箕谷(今陕西汉中市北),亲自率10万大军,突袭魏军据守的祁山(今甘肃),任命参军马谡为前锋,镇守战略要地街亭(今甘肃秦安县东北)临行前,诸葛亮再三嘱咐马谡:“街亭虽小,关系重大。它是通往汉中的咽喉。如果失掉街亭,我军必败。”并具体指示让他“靠山近水安营扎寨,谨慎小心,不得有误”。

马谡到达街亭后,不按诸葛亮的指令依山傍水部署兵力,却骄傲轻敌,自作主张地想将大军部署在远离水源的街亭山上。当时,副将王平提出:“街亭一无水源,二无粮道,若魏军围困街亭,切断水源,断绝粮道,蜀军则不战自溃。请主将遵令履法,依山傍水,巧布精兵。”马谡不但不听劝阻,反而自信地说:“马谡通晓兵法,世人皆知,连丞相有时都得请教于我,而你王平生长戎旅,手不能书,知何兵法?”接着又洋洋自得地说:“居高临下,势如破竹,置死地而后生,这是兵家常识,我将大军布于山上,使之绝无反顾,这正是致胜之秘诀。”

王平再次谏阻:“如此布兵危险。”马谡见王平不服,便火冒三丈说:“丞相委任我为主将,部队指挥我负全资。如若兵败,我甘愿革职斩首,绝不怨怒于你。”王平再次义正词严:“我对主将负责,对丞相负责,对后主负责,对蜀国百姓负责。最后恳请你遵循丞相指令,依山傍水布兵。”马谡固执己见,将大军布于山上。

魏明帝曹睿得知蜀将马谡占领街亭,立即派骁勇善战,曾多次与蜀军交锋的名将张郃领兵抗击,张郃进军街亭,侦察到马谡舍水上山,心中大喜,立即挥兵切断水源,掐断粮道,将马谡部围困于山上,然后纵火烧山。蜀军饥渴难忍,军心涣散,不战自乱。张命令乘势进攻,蜀军大败。马谡失守街亭,战局骤变,迫使诸葛亮退回汉中。

诸葛亮总结此战失利的教训,痛心地说:“用马谡错矣。”为了严肃军纪,诸葛亮下令将马谡革职入狱,斩首示众。临刑前,马谡上书诸葛亮:“丞相待我亲如子,我待丞相敬如父。这次我违背节度,招致兵败,军令难容,丞相将我斩首,以诫后人,我罪有应得,死而无怨,只是恳望丞相以后能照顾好我一家妻儿老小。这样我死后也就放心了。”诸葛亮看罢,百感交集,老泪纵横,要斩掉曾为自己十分器重赏识的将领,心若刀绞;但若违背军法,免他一死,又将失去众人之心,无法实现统一天下的宏愿。于是,他强忍悲痛,让马谡放心去,自己将其儿收为义子。而后,全军将士无不为之震惊。

马谡被推走了。诸葛亮拭干眼泪,又宣布一道命令:对力主良谋,临危不惧,英勇善战,化险为夷的副将王平加以褒奖,破格擢升为讨寇将军。善于自省的诸葛亮斩马谡,升王平之后,多次以用人不当为由,请求自贬三等,一品丞相为三品右将军。

早在往昔,刘备临终前就告诉诸葛亮马谡这个人是虚才,绝对不能重用,可最后他还是犯了不该犯的错误,结果硬是逼着自己要再走一着险棋。其实对于诸葛亮来说,对于整个作战的布局,自己是了然于心的,唯一没有做好的还是一个用人上。既然刘备都说了,这个人肯定不能用,你用的时候是不是心里也应该绕几回呢?人们常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越是关键的时候,哪怕这个人有百分之一的可能会坏事儿,也是绝对不能用的。因为只要那百分之一真的成了真,整个的谋划布局都会化为一片泡影,诸葛亮想必也不会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可自己偏偏还是要走这一步,这怨得了谁呢?

文章编辑/信昶银艺术品鉴定资料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