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清代十三帝,雍正是位最具艺术品味的皇帝,所制御窑瓷器深受其影响,素以精巧淡雅清新脱俗著称。《饮流斋说瓷》赞曰:“(斗彩)康雍至精,若人物、若花卉、若鸟兽,均异采发越、清雅可爱……足为清供雅品,弥可 ...
分类 :
时间 : 2018-4-26 21:19
早在商晚期我国就有了“五联”形式的青铜羊形尊,西汉时有了“五联”陶罐,五联瓷罐器型丰富多样,堆塑别开生面,造型宏伟神秘。此外,还有三联、双联等多种器型,样式之多不胜枚举。乾隆官窑瓷器,特别是各种新奇淫 ...
分类 :
时间 : 2018-4-26 21:18
胆瓶因器型细长颈,肩部以下渐硕,腹下部丰满如悬胆而得名,烧制于唐代至清中晚期,是瓷器器型中的经典造型,由于造型典雅优美,给人超凡脱俗的无限情趣,为清代朝野各界所追捧。此瓶器型规整,层次清晰、胎质紧实细 ...
分类 :
时间 : 2018-4-26 21:17
在雍正审美思想引导下,御瓷绽放出斑斓夺目的新姿采,形成种类丰富釉彩缤纷的局面。同时,由本品造型与釉彩之组合可折射雍正皇帝对摹古的态度。在追求全面摹古之际,雍正皇帝绝不仅停留于此,而善于汲取前朝艺术精粹 ...
分类 :
时间 : 2018-4-26 21:16
古人喜戴冠帽,不单是为了美观、保暖等作用,更重要的是凸显身份、地位的象征。“冠”字是我国古人对帽子的称法,但那时的帽子与现代人所戴的帽子不同,“冠架”,是为支撑帽子的小型器物。而“冠”的种类,又可以根 ...
分类 :
时间 : 2018-4-26 21:15
轧道瓷创烧于乾隆早期,它是在督陶官和御窑厂工匠的不懈努力下,创造的一种釉上彩新品种。轧道工艺是在瓷器色地上用一种状如绣针的工具拨划出细如毫芒、宛如锦纹,细小的诸如凤尾型卷草凹纹,从此处隐隐可见白胎,传 ...
分类 :
时间 : 2018-4-26 21:13
红陶小口瓶,新石器时代磁山文化,高23.8cm口径5.2cm底径5.6cm。瓶撇口,束颈,颈以下渐广,至腹中部直径最大。腹部置双系,腹以下渐内收,平底。泥质红陶。以手制成型,胎体薄厚不均,具有新石器时代中期陶器的特征 ...
分类 :
时间 : 2018-4-26 13:33
在北京故宫的清代内务府档案中,有一种瓶被称作“双喜宝珠瓶”或“双带宝珠瓶”,现在叫做“绶带耳如意尊”。民国时期许之衡在其所著《饮流斋说瓷》“说瓶罐第七”中写道:“如意尊,如意尊高约六七寸,上杀、下丰, ...
分类 :
时间 : 2018-4-26 13:32
弘仁的孤松图《峭壁孤松图》轴,纸本浅设色,尺寸为120.3厘米X53.2厘米(约五平方尺)。悬崖峭壁上一棵孤松横空斜垂,松根盘错于壁缝间,峭壁下有石阶委迤而上,整个画面笔墨间净空灵。是一幅描绘安徽黄山松石之作。 ...
分类 :
时间 : 2018-4-26 08:30
《陶雅》评论雍正窑器有:“雍正窑极精之脱胎瓷画。有四绝焉。质地之白,白如雪也,一绝也。薄如卵幕,口嘘之而欲飞。映日或灯光照之,背面能辨正面之笔画彩色。二绝也。以极精之显微镜窥之。花有露光。鲜盆娥细。睫 ...
分类 :
时间 : 2018-4-26 08:18
陶瓷承载着中国数千年陶瓷文化底蕴。虽然陶瓷没有被列入中国四大发明之列,但从其诞生、到演变,瓷器一直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节奏、生活方式以至生活质量,可以说瓷的美学,永远无间断地在中国这片沃土滋长着。康熙三十 ...
分类 :
时间 : 2018-4-26 08:17
洋彩是十八世纪清宫与西洋文化交流互动产生的艺术珍品,它是雍乾时期清宫对运用西洋绘画技法描绘彩瓷的正式名称。此名称最早出现于雍正十三年唐英所撰之《陶务述略碑记》:“洋彩器皿,本朝新仿西洋法琅画法,人物、 ...
分类 :
时间 : 2018-4-26 08:15
笔筒乃文房雅器之一,中空以纳笔,是其最初也是延续至今的特质。“唯殷先人,有典有册”,发端甚早的中华文明,最自觉的将历史的经验加以勤奋的传承。文化,囊括了一切它所触及的物质世界。书典必有刀笔,笔从人而行 ...
分类 :
时间 : 2018-4-26 08:14
乾隆官窑瓷器造型的奇巧、纹饰的繁缛、制作工艺的复杂艰深,在我国陶瓷史上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那种繁而不乱、艳而不俗,奇巧而不怪诞、合乎法度的品味格调不仅让精美的瓷器熠熠生辉,在我看来更是为人处世的至高 ...
分类 :
时间 : 2018-4-26 08:13
雍正帝登基时已四十五岁了,但是登基晚有一个好处,就是在登基之前有更多的时间培养自己的艺术爱好。所以就艺术修养而论,雍正是清朝“十帝”中艺术修养最高的一位。他处理政务的压力很重,所以业余生活主要就靠艺术 ...
分类 :
时间 : 2018-4-26 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