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彩婴戏纹大碗 口径 30厘米 一、成化斗彩色彩的工艺特殊性 斗彩之名最早见于清雍正年间【南窑笔记】所载,其中谈及彩瓷曰:“成,正,嘉,万具有斗彩、五彩、填彩三种。先于坯上用青料画花鸟半体,复入彩料凑其全体,名曰斗彩。”考古研究认为成化斗彩是借鉴于元末明初盛行于世的铜胎掐丝珐琅(景泰蓝)的工艺技法,而传承发展的瓷器品种。为适应纤巧的型体和优良的瓷质,线条精细遒劲,施彩规矩中略带率意,色彩搭配协调雅致,颇具法度。由于平等青钴料的呈色淡雅和景德镇细腻、温润、薄而通透,特殊瓷胎的效果,加之成化皇室赏玩背景等因素。使成化斗彩瓷器这个品种一出世,便成为皇家贵族身份的象征。 我国彩瓷发展的历史,在元代开始就是以青花为主线向前发展的。成化斗彩的制作是“釉下青花,釉上彩”的烧造工艺。属于青花填彩工艺,是五彩瓷的一个种类。根据其画图画意所需,以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技法,利用线条与施彩技法表达艺术效果的彩瓷品种。 釉下青花素描轮廓线鸡缸杯与釉上彩斗彩鸡缸杯对比图 (一)在成化斗彩艺术表达形式上,是在器胎上用青花料双勾纹饰轮廓,施亮青釉烧成素瓷后,在青花双勾线内施填需要的色彩。烧成器多以釉下青花和釉上红、黄、绿、紫等鲜丽的色彩拼绘纹饰,有釉上、釉下色彩争艳媲美之意,遂称为“斗彩”。斗彩的彩料丰富,有鲜红、油红、杏黄、姜黄、水绿、叶子绿、葡萄紫、“姹紫”等等。彩料品种丰富鲜丽,烧成器物上均能见到红、绿、黄三种色彩,一改传统青花呈色单调的格局。在施彩方面非常讲究,彩色透明鲜亮,极具明显的时代特点,每种彩色各具特点。如红彩,鲜艳而不浮躁,在纹饰中格外醒目。黄彩则变化多端,有娇黄、鹅黄,十分淡雅,娇嫩透明;杏黄色中微微闪红,密蜡黄稍微透亮,姜黄则色浓光弱。绿彩呈湖水般的水绿色,清澈透明。而松绿则色浓泛青。紫色多如熟葡萄,发色紫黑或为嫩茄皮的感觉,特殊者为浓黑紫色,似一层乌暗的金属氧化层,泛出五光十色的光晕。 在成化斗彩中还有比较特殊的色彩,如“姹紫”的彩料,也有写成“差紫”,呈铁锈褐紫色。这种彩料“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空前绝后的一种色彩”。“姹紫”一色只在成化斗彩中出现过,是成化斗彩典型的时代特征。它的特点是彩厚,色如赤铁,表面粗糙,干涩无光,具有厚重的焦灼感。再如红彩也很特殊,称为鲜红,艳如鸡血,鲜丽耀目,多施于主体纹饰中。它比明晚至清早期的枣皮红更鲜,更红,更艳。细察彩表面还有一层紫光,是年代久远形成的一种氧化硅凝胶光晕,这种红彩料也是成化斗彩的重要标志之一,后仿者难以企及。 雍正斗彩团花菊蝶纹盖罐 故宫博物院藏 (二)鉴定成化斗彩瓷同样要从胎、釉、彩、绘画、工艺、器型、款识进行综合论证。重点是要以斗彩瓷的釉下青花,釉上彩绘,施彩的细部特点为主线,以点连线,以线成面。综合分析,重点论证鉴析。在鉴定成化斗彩瓷中,“彩若是老彩,东西必定是老的。彩若不老东西也会不老,一切也就免谈了”。成化斗彩所施的彩料,主要是以含铜,含铁,含锰等金属元素为呈色剂的矿物质,并掺入含铅氧化物作为助熔剂,以降低烧成温度,增加颜色在瓷器表面的附着力。根据不同呈色,按所需配方,配制不同呈色彩料,按画图画意施色设彩。用700-800度低温二次烧成凝固彩料,色彩呈玻璃状。以达到写实最佳艺术境界表现效果。 斗彩团花折枝花卉鸢尾花蛱蝶纹天字罐 (三)成化斗彩设色丰富,彩料昂贵,采用不同矿料配比,提炼出多种极具时代特点的彩料。这些彩料是景德镇御窑厂匠师精选的特殊矿粉,提炼成本比黄金还贵,因提炼的成功率极低。虽然皇家官窑不惜工本,不惜代价,精益求精。御窑场只能按器物所需登记申请,使用时更是惜料如金,节点俭滴省用,丝毫不敢浪费,烧造了百世流芳的艺术名品。是成化朝制瓷匠师对我国陶瓷艺术的巨大贡献。 陶瓷鉴藏大师孙瀛洲老先生,在谈到成化色彩特征时曾说:“鲜红艳如血,杏黄闪微红。水绿、叶子绿、山子绿等皆透明。差 (姹) 紫色浓而无光。孔雀蓝色沉,孔雀绿浅翠透明。赭紫色暗,葡萄紫色如熟葡萄而透明。油红色重艳而有光。姜黄色浓光弱”。可谓五彩缤纷,美不胜收。成化斗彩在彩色使用上非常灵活,根据器物的纹饰和风格,或用一两种、或选三四种,或用五六种 (如斗彩鸡缸杯) 。用三四种彩绘的较多,用一两种或五六种彩绘的较少。无论选用几种设色,都恰如其分,素雅鲜丽,清新悦目。成化斗彩的创烧成功,为后朝历代的彩瓷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可以这样讲,若无成化丰富的色彩,便不会有后来嘉、万、康熙朝的五彩和雍正粉彩的成就。 斗彩鸡缸杯子母鸡画面 (四)成化斗彩瓷以其轻薄细腻,温尔文雅,玩赏性大于实用性誉称于世,赢得历代众多大收藏家的追捧珍藏。由于成化斗彩瓷的珍贵历来仿品甚多,不仅明代仿,清代也仿。不仅私坊民窑仿康、雍、乾官窑更是倾力仿制。 因为成化斗彩在万历时就已有仿品,而现在这些仿品的经济价值也非同小可。因此我们既不能随便认可,更不能一概否认。二者做法均不可取,都是不负责任的。不管是官方专家也好,民藏鉴赏家也罢,还是民间收藏家。瓷器真伪鉴定的核心是“识真辨假,去伪存真”。在成化斗彩瓷的鉴赏中,有些人看图鉴判,实是“雾里看花,盲人摸象”。另有一些人,一知半解,不懂装懂,不作研究,先判后审,不能客观公正的对待历史遗产。看老、普、残藏品,得心应手。看高、精、稀藏品,就不得要领无从下手。把假的看成真的是打眼吃药,但是把真的看成假的是对历史的犯罪。故历来鉴定家不愿触碰成化斗彩瓷器,遇到后也不置可否绕道走。敢于涉足成化斗彩瓷器,又经得起鉴定,检验肯定的鉴藏家,通常都是有超级功力的鉴定家。 当然在鉴定时“只有识真,才能辨假”。如果你手中无真品,却实也是无所适从。特别是对那些高仿品来说,因此要判断其真假,最容易的办法就是手中有真品。有道是“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对于手中没有获得真品或上手过真品的人,只凭从书本上所看到,或道听途说的支言片语就敢判断真假,那是一种很不负责的作为,更是犯罪万不可取!鉴定是把双刃剑,误判的同时即伤害了持有者,同时受伤害最大的应是鉴定者本人。成化斗彩难以鉴定的重要原因是: 1、存世量稀少,在鉴赏中只有认识真的才能辨识假的,但是真正接触认识成化斗彩瓷器真品的人少之甚少,因此在鉴定中缺乏应有知识容易走眼。 2、成化斗彩是历代名品重器,经济价值极高。历朝历代均有仿品面世,鱼龙混杂,新老仿品相互掺差,流传于世。一些人形成了“真伪不分皆为仿”的歪风邪气。 3、对于成化斗彩存世量及品种,后世既有真识凿见,真才实学,识真辨假的真言实语。也不乏一知半解,臆否恶断,真假不分的歪理邪说。因而鉴藏界部分专家也形成了,假的是假的,真的也是假的。对成化斗彩瓷器不依实物论证,真伪不辨都是假,少惹事非的怪异现象。 成化斗彩葡萄杯 (五)就后朝仿前朝瓷器来说。康、雍、乾青花也倾尽全力仿制永宣及成化青花,但这个两个朝代青花差距较大,还是比较容易辨别出是明还是清的。仿制好的仿古艺术品也是有一定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并不是凡是仿品就都是赝品垃圾。 成化斗彩则不然,从明嘉万到清康雍乾所仿制的成化斗彩和近现代的高仿成化斗彩。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经济价值悬殊天壤之别。因此在鉴定断代,准确掌握斗彩色彩的时代特征极为重要。 嘉万仿成化斗彩,因时代与烧制瓷工艺水平十分接近,只是在彩料及款识上有所区别。嘉万红彩红中泛黑 (即枣皮红)。黄彩用氧化铁做颜料,先施白釉再施黄彩,釉润有玉质感。清三代仿成化斗彩器,特别是康熙,雍正做工精细,仿得逼真到位虽是仿品但也是精细之作。清三代红彩中泛黄至清末已蜕变成牙黄色。黄彩用氧化锑做颜料,在胎上直接上黄彩,彩釉较薄但光亮。明晩至清代仿的较到位的仿品,经济价值也很高,但很少面世。 近现代仿品铺天盖地,有的仿品出于经济利益,利用了高科技设备,分析细化成化斗彩的彩料化学成份,用化学料进行配比使品质大增,有的几乎可乱真,但是没有古韵之味及岁月留下的痕迹烙印,更没有古拙的感觉。一般仿品从胎釉、做工、画功、色彩都不到位并没有收藏价值。 1、其釉色与真品虽有区别确不大,所以从釉色鉴别如功底不深较难区分。 2、造型就更不用说了,做到和成化斗彩瓷器原物完全一致基本不是太难的事,即使有的地方相差几毫米如不太显著的话,专业鉴定家也难察觉。 3、从胎质上来说,明清官窑所仿制的与现代高仿的成化本朝斗彩差别也不是很大,即使有所差异也很小。所以很多鉴藏家从胎质入手辨别成化斗彩,如果没有真品实物比较,最终结果也是难以判断。 但是任何时代的仿品都是有形无神。必将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历史痕迹时代烙印。后仿成化斗彩瓷器纹饰生硬呆滞,线条宽粗无力,色彩深暗无光泽。画面紋饰虽然也用点染画法也有浓淡之分,由于近现代的彩料与成化时的矿物质彩料截然不同,所以没有真品色彩丰富和谐,更没有透澈鲜亮的古朴及神韵。施彩非薄即厚,红彩经常配成红油漆状的颜色,又闷又厚又不清透。黄绿紫彩往往发暗不够鲜亮。因此真品永远是真品,仿的再好终归是仿品。真品变不成仿品,仿品也永远仿不成真品。仿的再好总会有不到位的地方,总会有时代烙印的蛛丝马迹露出破绽。 成化斗彩花鸟团花纹杯 (六)成化斗彩烧成后彩色薄厚不均,器物釉面光洁,用手扶摸彩釉面有凹凸不平凸彩挡手感。透过色彩可见彩面下青花纹线,色彩透明有玻璃胶质感。特别是绿彩,黄彩表面均有开片,片纹上翘,釉面滋润有宝光。放大镜下可见青花下沉明显,彩面有开裂纹现象。传世品或出土器彩色表面附有一层因岁月沧桑,而自然滋生的白色氧化钙化斑膜,侧光会反射出五光十色的动感蛤蛎光晕。由于矿物质色料的特殊性,年代越久,彩越鲜丽清透。仿品因彩料配方失传,年代越晚彩越暗淡混浊。因此,老胎上只能用老彩,新胎上只会用新彩而绝不会用老彩,老胎新彩是后加彩而只能用新彩。实践证明,在彩瓷鉴定中这是一条不可逆转的道理。由于年代久远成化本朝斗彩瓷,常在釉下青花轮廓线边有因年代久远产生的色彩老化收缩边,特别是黄绿彩边沿有或多或少的矿物质颗粒呈现。 成化斗彩色彩名称图 成化斗彩的色彩丰富,彩料多透明鲜亮。釉下勾勒青花料为国产青料平等青,呈色幽倩淡雅。孙瀛洲老先生对成化斗彩有鉴定要决:“鲜红淡抹绿闪黄,姹紫浓厚却无光”的经典概括。因此在研究鉴别成化斗彩瓷器彩绘的红、绿、黄等禇彩色类中。各种釉上彩,鲜明澈亮极具时代特征,所以成化斗彩所施用的彩料,是不可忽略的鉴定要素。 斗彩婴戏对弈纹碗-色彩对比示意图 特别是艳丽鲜明的矾红鲜红彩及“姹紫”彩。红色鲜艳而不浮躁,在纹饰中格外醒目。极具时代特征的“姹紫”彩,其彩层粗糙较厚,色如赤铁无光泽,后世皆无。是成化斗彩极具时代特征的彩色。因为矿物质彩料是不可再生的,在明末清初后已逐渐枯竭。“姹紫”彩色,由于彩料配方早已失传从嘉靖至今难以仿制。可谓鉴别成化斗彩的标志色彩,识别彩料对于准确鉴别成化斗彩瓷,具有举足轻重非常重要的作用。 成化斗彩瓷器中鲜艳的矾红彩,其红彩呈色的时代差异及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种: 1、成化斗彩--矾红彩 1.1、矾红彩也称深红彩,鲜红彩。在成化斗彩瓷中应用极为广泛,其色泽鲜艳尤如鸡血,纯正自然,施彩时先用淡黄彩打底再以红彩平涂,俗称“黄上红”。彩面薄厚不均,有浓淡色阶,厚重处红里透黑,浅淡处微微闪黄(是成化斗彩的主要特征),此色主要用于装饰花卉图案。(矾红彩自成化的鲜红呈色,明末逐渐演变成橙红,到清末已蜕变成牙黄色)。 1.2、浅红彩亦称油红彩,与深红彩颜色十分接近,但其色泽更深沉,更均匀,无浓淡色阶,其釉层也很薄与鲜红釉的最大区别在于其釉面有光泽,一般也无开片现象。、 1.3、橙红彩红中泛黄,色彩极其鲜明,醒目,令人印象深刻,此色应用不多,点缀出星点或花朵,且多用于成化彩瓷的早期产品。橙红彩施彩均匀无浓淡色阶,无光,不产生开片。 斗彩(姹紫)缠枝莲纹高足杯 成化斗彩团花灵芝云纹碗 台北故宫藏 总之,成化红彩是成化斗彩瓷中非常重要的色料。其中,深红彩的应用最为广泛,浅红次之。其他红彩的应用相对较少,但也都是不可或缺的色彩。这些成化红彩和其它色彩是构成斗彩瓷姹紫嫣红的最重要的元素。 2、成化斗彩--“姹紫”彩 成化斗彩“姹紫”彩细部特佂及微观图 “姹紫”彩的特点是彩层较厚,粗糙无光泽,很像一颗颗细小的铁粒排列于彩面的感觉。它是一种褐色的彩,色如赤铁,红中泛紫。这种彩至今难以仿制,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空前绝后的一种彩,是成化斗彩部分瓷器中含有独具时代特佂的色彩“姹紫”,这一色彩是孙赢洲老先生首先提出来的。 瓷器鉴定大师耿宝昌老先生,在明清瓷器鉴定一书中指出:“至于独具特色的姹紫,色如赤铁,表面干涩无光(过去有人对此色不甚了解,每清洗便误认为是汚洉而刮削,损及彩釉),作为识别成化斗彩的特殊依据,常凭此色便可定论。所有后仿者,均望尘莫及。”又指出:“在清康、雍、乾时烧配的盖,其他色彩都仿制的近似,惟‘姹紫’(差紫)一色不及远甚。可以肯定的说:凡带‘姹紫’(差紫)色的成化斗彩绝为真品。”常凭此色即可定论。 成化斗彩鸡缸杯““姹紫”彩微观细部图 成化斗彩鸡缸杯 (姹紫) 微观细部图 成化斗彩“姹紫”彩示意图 “姹紫”彩微观细部图
成化斗彩“姹紫”彩三秋杯
斗彩蝠芦花绘纹"天"字罐
斗彩蝠芦花绘纹"天字"罐 (姹紫) 彩细部图 3、成化斗彩--赭紫彩 赭紫显褐色泛紫色,有二紫一红三绝色之称。以矿物质彩料氧化铁为呈色剂,赭紫色暗,犹如熟透的葡萄色,自然逼真又通透。常作主体纹饰和点缀用彩。 斗彩葡萄纹“天”字罐
成化斗彩葡萄纹高足杯 成化斗彩葡萄杯 4、成化斗彩--黄彩 成化斗彩黄彩以氧化铁为呈色剂,彩中含有黄金而富于变化,由于施彩先用白釉打底,黄彩显色特别鲜亮娇嫰明澈,是成化斗彩黄彩的重要特征。有鲜娇艳嫩的鹅黄色,有微微闪红的杏黄色,柔和温润的浅黄彩,沉而透亮的密腊黄,浓而不躁的姜黄色。因苍桑岁月和年代久远老化的自然变化,黄彩均有开片,呈鱼子纹状。在釉下青花轮廓线内,釉上黄彩有不规则的颗粒状收缩痕和斑斑点点金光闪烁。 (成化娇嫩的黄彩,到明末以后彩绘工艺直接在胎体上施彩,雍正改用氧化锑为呈色剂就没有成化黄彩娇嫩鲜亮感了,呈色逐渐变深,变暗,变薄,呈“鸡油黄”或黄红色)。 成化斗彩扶琴纹执壶 斗彩云龙纹碗 成化斗彩婴戏纹盘 5、成化斗彩--绿彩 成化斗彩中有多种绿彩,如水绿、叶子绿、山子绿等皆纯正。成化绿彩以矿物质氧化铜为呈色剂,釉面玻璃质感强清澈透亮,对光线较敏感,光线柔和时略闪黄色,而光线亮时即略闪蓝色。质感厚重胶质感较强,彩釉凸出釉面有凹凸的厚重感,彩面有开片纹,彩边有不规则的颗粒状收缩痕,在光线侧视下呈现金光闪闪的七彩蛤蛎光。(明末以后绿彩呈色混浊不清澈,变暗,变薄,发黑,无光泽)。 成化斗彩折枝莲纹杯 成化斗彩黄釉葡萄纹杯 二、成化斗彩 艺术价值 成化斗彩瓷器的经济价值主要体现在它的历史、工艺、艺术审美和文化附加值上。成化斗彩成名于成化,斗彩,也叫逗彩。是釉下青花与釉上色彩相结合,而发展创新的一个新品种。烧造技法是两次烧成,第一次先在坯胎上用青花勾绘出花纹的轮廓,施透明釉后入窑,高温烧成没有色彩只有青花轮廓的半成品。第二次按构图要求在釉上轮廓线内填上红、黄、绿、紫等多种色彩,再次入窑低温烧成。器型的画面上呈现出釉下青花与釉上色彩相斗媲美的艺术效果。成化斗彩的施彩技法有填彩、点彩、加彩、染彩等多种。 成化斗彩鸡缸杯 台北故宫藏 成化斗彩瓷主要是为皇室赏玩的需要而烧造,因其成本高(有烧一件斗彩等于烧十件五彩瓷的说法)、质量好、数量少,故在明代就成为极其贵重的珍品。明万历《神宗实录》记载:“神宗时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鸡缸杯一双,价值十万”。 三、胎精釉肥 润如凝脂 成化瓷器胎质洁白、胎薄质细蕴润细密、干涩;胎体秀美而轻薄,迎光透视呈牙黄色或浅肉红色;釉色微闪青黄,釉质肥腴,润如凝脂,上手抚摸滑润似玉,如同婴儿的肌肤,釉面并有微妙的吸附感。器物口沿部常有一周凸起的细窄垂流釉。为成化御窑器所特有风格,这种釉色和特点是鉴定成化瓷器的重要特征之一。 明成化 斗彩花鸟纹高足杯 成化斗彩的胎质和釉色十分讲究,胎质轻薄、洁白细腻,釉质肥润,光洁明亮,圆润、柔和,白釉中微闪牙黄,完美地烘托出各种色彩的艳丽和动感。成化斗彩的胎釉淘炼得极其精细,胎土几乎不含任何杂质。胎釉非常光润,感觉就像极品的羊脂美玉一样,滋滑温润、柔和莹润。器物釉色内外一致,表里如一。在器物的边角积釉处,会呈现淡淡的湖水緑釉,但并非所有斗彩都有这种緑色积釉。这种胎釉特质的形成,是由于成化瓷中的铁、钙含量极低所致。是造就成化斗彩瓷器高品质的关键所在,是当时皇室对斗彩瓷器的高定位,因而才会生产出创意新、材料精、工艺绝、器型妙、品相好、数量少的千古绝代珍品。 四、施彩丰富 勾勒填色 成化斗彩纹饰线条纤细柔和,多用青花双线勾勒填色法,填色之淡雅之态;犹如轻歌漫舞,画意飘逸潇洒。成化斗彩器物装饰讲究;浓淡搭配,以平涂为主,只分深浅,不分阴阳,画面缺少层次感。花朵和人物衣服以平涂法绘画施彩。树叶、花朵无阴阳向背之分。人物衣饰,只绘单色外衣,无内衣衬托,故有“成窑一件衣”之说,山石也无凹凸之感。 明成化 斗彩婴戏纹杯 成化色彩具有清欣雅丽的色彩效果,旷绝古今。色彩特征是“鲜红色,艳如血,厚薄不匀;鹅黄色,娇嫩透明而闪微绿色;杏黄色,闪微红;水绿、叶绿、山子绿色,皆透明而闪微黄;蜜蜡黄,色稍透明;赭紫色暗;姜黄色浓光弱;姹紫色,色浓而无光。而彩色中的“姹紫”一色独具特色,色如赤铁,表面干涩无光,后代很难模仿,可谓成化一代的标志。 成化斗彩所施的彩虽然也多是红、黄、绿、紫、青蓝五色,由于在彩上再加其它色彩并进行多次入窑烧造,所以一色又可变化为多色,又因用彩淡雅,所以色彩既鲜艳秀丽又柔润优雅,这就是成化斗彩的独特之处! 弘治、正德二朝,因多种原因未烧斗彩。传承的就是优秀的,到嘉靖时按照成化时的图案和技术开始复烧斗彩,但在青花发色与斗彩色泽方面,都不能与成化朝同日而论。 明成化 斗彩宝相花纹高足杯 五、画风活泼题材丰富 成化斗彩的装饰和画风具有典型的时代风格,纹样结构即变化多端又富有动感,表现手法既有特色又得心应手,装饰题材丰富多样。匠师们按画图画意,在不同器物上精心配置合适的纹样和色彩,给人以恰到好处的美感。画面有自然随意的写实构图,也有规矩工整的图案和写形传神的表现。装饰题材以龙凤、海怪、天马、鸳鸯莲花、果树小鸟、子母鸡、团蝶、莲花、菊花、牡丹、宝相花、莲托八宝、折枝花果、四季瑞果、婴戏、高士、三秋、灵芝纹等为主,另有极罕见的落花流水、锦盒瓜果纹和莲托梵文等。在斗彩纹饰表现较为多见的是:各种花卉,有缠枝、团花状等多种纹饰表现手法。 在填彩时也不完全拘泥于青花轮廓线的限制,有时彩料溢出釉下蓝线也并无大碍,比较自然、随意性强。这也是成化斗彩的另一特点。这与康、雍、乾时期的填彩不同,清代彩绘图案化很强,则完全规规矩矩地将彩填在蓝线之内,决不敢将彩施画到线外。 明成化斗彩花蝶纹杯 六、器型纤巧精致多样 成化斗彩少大器,从现有藏品看大器确实极少,成化斗彩的主要器型有七大类:碗、盘、碟、杯、盒、罐、瓶。 从现有藏品看,最高瓶的高度约为19厘米,最大碗的口径为23 - 30厘米,高足杯的高度约为7.6厘米,盘的口径约为16 - 22厘米,罐的高度约为8 -13厘米,杯的口径约为7 - 8.5厘米。但无论何种器型,均具有端庄圆润、小巧铃珑、清雅隽秀的特点。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文章来源:https://www.kaimen360.com/article-7126-1.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或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
大明成化斗彩瓷器的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