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伯远帖 【年代】晋 【作者】王晋 【现状】北京故宫博物院 【尺寸】387 X 27 CM 【材质】纸本 手卷 《伯远帖》,是东晋王珣书写的一封信,信上47个字。只言片语中似乎诉说着萦怀的回想和与友人天各一方的怅惘。此帖书迹俊逸流畅,劲健灵动,其结字缜密,而又大小参差,疏密有致,正是信手写来,更显风流之美。帖后还有明书画大师董其昌的题跋,亦为乾隆帝所珍视。 《伯远帖》行书纸本,因首行有《伯远》二字,遂以帖名。此帖为晋代真迹,王珣书,故列希珍之宝。此帖行书,笔力遒劲,态致萧散,妍媚流便,是典型的王氏书风,是帖明末在新安吴新宇处,后归吴廷,曾刻入《馀清斋帖》,至清代时归入内府,并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同列为三希堂法帖之一。 东晋文人书法家集中在名门望族,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王、谢、郗、庚等。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为王氏一门最耀眼的人物。王羲之之子王凝之、王徽之、王操之善书法,王羲之的堂兄王恬、王洽等人也均有书名。王洽长子王珣,王羲之的侄子,留下了现今唯一得见的东晋文人书家真迹——《伯远帖》。 《伯远帖》在北宋时为内府所藏,著录于《宣和书谱》,后来流散于民间。董其昌见到这本墨迹的时候非常高兴的题跋》:既幸予得见王珣,又幸珣书不尽湮没,得见吾也。“乾隆年间,乾隆帝以此贴与唐临摹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米芾临王献之的《中秋帖》一起称之为”三希“,并建立了三希堂。清朝灭亡后,《伯远帖》从宫中流出,为收藏家郭宝昌所得,后来又典当给香港一家国外银行。1951年底,典当期满,周恩来总理知道后,指示用重金收购回归国家所有,现在收藏与北京故宫博物馆。 晋人的尺牍作品最能体现其情致韵度的”风流“。寥寥数语,都是寻常琐碎之事,可是到了晋人的寿礼,不仅言语简淡,而且翰墨精妙。《伯远帖》正是这么一例。 东晋王珣《伯远帖》前隔水乾隆御书: 1、家学世范,草圣有传,宣和书谱。 2、唐人真迹已不可多得,况晋人耶!内府所藏右军快雪帖,大令中秋帖,皆希世之珍。今又得王珣此幅茧纸家风信堪并美!几余清赏亦临池一助也。御识。 3、乾隆丙寅春月,获王珣此帖,遂与快雪中秋二迹并藏养心殿温室中,颜曰:“三希堂”,御笔又识。 东晋王珣《伯远帖》后隔水乾隆御绘枯枝文石及董其昌跋文: 乾隆御绘题文:王珣帖与其昌跋皆可宝玩,即装池侧理亦光润堪爱,漫制枯枝文石以配之。乾隆丙寅春正,长春书屋御识。 董其昌跋文:晋人真迹惟二王尚有存者,然米南宫时大令已罕,谓一纸可当右军五帖,况王珣书,视大令不尤难觏耶!既幸予得见王珣,又幸珣书不尽湮没得见吾也。 东晋王珣《伯远帖》高清大图及全贴释文: 珣顿首顿首,伯远胜业情期群从之宝。自以羸患, 志在优游。始获此出意不克申。分别如昨永为畴古。远隔岭峤,不相瞻临。 东晋王珣《伯远帖》王肯堂题记: 右晋尚书令谥献穆王元琳书,纸墨发光,笔法遒逸,古色照人,望而知为晋人手泽。经唐历宋,人主崇尚翰墨,收括民间珍密归于天府,不知其几矣!而尚有遗逸如此卷者,即赏鉴家如老米辈亦未之见,吾于此有深感焉!元琳书名当时颇为弟珉所揜,故为之语曰:“法护非不佳,僧弥难为兄。”法护,珣小字;僧弥,珉小字也。此帖之绕颇为近世王穉登山人滥觞,其劣于乃弟得无谓是!己巳冬十二月,至新安,吴新宇中秘出示留赏,信宿,书以归之。延陵王肯堂。 东晋王珣《伯远帖》沈德潜行书《三希堂歌》: 江左风流数王氏,司徒以后多闻人。羲献父子树清节,法护文学超常伦。勋名一家著史册,翰墨百代留精神。快雪时晴洵书圣,中秋姿媚中藏筋。伯远一帖推后劲,遒逸自足追前尘。东晋至今十六代,离合聚散同烟云。太清楼空几泯灭,宝晋斋废疑沉沦。至宝阅世永不坏,鬼神呵护留乾坤。从来法物聚所好,归之秘府纷罗陈。圣皇勤政得清暇,披玩卷轴时讨论。一字品题物愈重,图球并作天家珍。三希名堂世希有,何啻采凤兼白麟。吾皇寄意别有在,字同义异穷圣真。寓意于物匪留意,颐神养性常欣欣。游心理窟无心步,濂溪易通曾有云:唯士希贤贤希圣,圣人希天直欲探天根。万里虽远终可到,立志恢廓无涯垠。士人黾勉臻上达,而况上圣德性通高旻。法书珍重只简翰,游泳六艺缘依仁。小臣拜手敬瞻玩,摩挲那敢指掌扪。昔人笔墨贵凤髓,睿藻箴勖扬龙文。承命作歌识卷末,疑有宝光腾起烂烂辉星辰。乾隆丙寅春三月,臣沈德潜奉敕敬题。 作者简介: 王旬(350年至401年)字元琳,小字法护,山东临沂人。官至尚书令,晋代著名书法家王导之孙、王洽之子、王羲之之侄。王王旬以文词书法称绝,但书迹传世绝少。传至今日,仅存《伯远帖》卷(真迹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一卷海内孤本!是“三希”中惟一的晋人真迹!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文章来源:https://www.kaimen360.com/article-6789-1.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或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
晋王旬《伯远帖》的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