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江山美如画。 《康熙南巡图》是清朝著名的纪实宫廷画之一。平定三藩之乱后,康熙皇帝在南方的统治得到了巩固,为治理黄、淮等流域的水患,整饬史治和安抚民心,尤其是为笼络江南的士大夫阶级,康熙前后一共进行了六次南巡,在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完成了首次南巡后,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第二次南巡也紧锣密鼓地随之展开。 康熙为了记录这次“南巡盛典”,降诏制作新的圣驾记实图,其中王翚得到御史宋骏业、老师王时敏第八个儿子宰相王和孙子户部左侍郎王原祁以及词人纳兰容若等人的推荐,于公元1691年六十岁的年纪带了学生杨晋,前往北京,担任侍诏总管这次出巡绘画的创作。 康熙读书图: 王翚,出生在苏州虞山,虽然不是宫廷画家,在民间极负盛名,善画山水。与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吴历、恽寿平和称“清初六家”,他们的画作被许多画家奉为圭臬。王翚的画工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善学习古人,又能革故鼎新,悟出“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为达成”的道理,成为集大成者。传言,恽寿平本初学山水,但见王翚山水画后,自叹不如,遂改花鸟。 清王翚画作: 《康熙南巡图》在王翚的领衔下,被划分为12卷,总长超过200米,可惜的是在清朝的灭亡之后,其中有几卷也不知去向。这幅图中大部分山水都由王翚亲自执笔,用的是熟稔的宏伟北宋笔法。其余像人物、界画及其他繁琐的细节由他的助理完成,此次创作共历时3年,于公元1698年完成。 作为宫廷画中的宏篇大作,《康熙南巡图》既具备官方绘画一贯的蓬勃大气,也拥有画风严谨,工整华丽的特点。画作的顺序是按着南巡的路线进行的,基本沿是京杭大运河,绘录济南、剡城、淮阴、扬州、苏州、杭州、绍兴等地南巡的情景。因画作篇幅巨大,在此无法一一叙述,特挑选其中的第一卷、第三卷、第九卷和第十二卷进行简叙。 第一卷:京师出发 画面从永定门开始,送行的文武百官站在护城河岸边。浩浩荡荡的队伍已经出了城门,康熙皇帝骑乘一匹白马处于队伍中间,被官兵侍卫前呼后拥着,沿途路旁有舆车及大象,前锋队伍已经越过石桥,抵近南苑,路旁扈从的仪仗队排列尽然有序,气势恢宏。皇帝出行威风凌凌之态跃然纸上。 出永定门: 仪仗: 皇帝出巡: 第三卷:南巡至山东境内 画卷的开始于丘陵地带,一座城池出现在群山之中,此即济南府。康熙皇帝带着一众随从登上城墙眺望。城门大开,南巡的先行骑兵正从城内出发,队伍有序地行进至绵延起伏的山陵之间。紧接着展开第二段情节,军队跋山涉水,途径村庄,到达泰安州和泰山,康熙皇帝率领扈从诸臣到泰山行礼。离开泰山后,雄峻的山势渐趋平缓,此卷至蒙阴县止。 局部赏析: 第九卷:从浙江出发,渡钱塘江,经萧山县,抵达绍兴府大禹陵 画面起始于钱塘江,江面辽阔平静,康熙皇帝乘坐的龙舟被众多小船簇拥着,已经快要驶抵岸边,为了搬运卸载物品,江面上出现许多挑夫、牛车、马匹等。随着绵延的树木,赫然出现一城门,为了迎接南巡的队伍,门洞结彩,此为西关,关里是一小镇,为西兴驿,沿途是行旅的村民,屋舍整齐。接着一条河带出萧山县,城有瓮城(古代城市的主要防御设施之一,多在城门外修建半圆形或方形的护门小城),门为两层,河流穿城而过,城内水路交汇,建筑鳞次栉比,热闹非凡,外城河中舟船络绎,岸上田连阡陌。经过柯桥镇,渐进绍兴府,繁华更胜,街衢店肆、亭台楼阁、宝塔青山等被细腻地描画。离开绍兴府,经过纵横的田间小路,绵延的田垄,到达大禹庙和大禹陵,康熙皇帝矗立于华盖下,周围戒备森严,正在接受官民的跪拜,再往后是起伏的青绿山峦,画面以此终结。 人马过钱塘江: 绍兴府城: 第十二卷 南巡结束回京 画面开头以官员、平民、牲畜别出心裁的排序组成“天子万年”四个字,军队正排列着准备从正阳门经过,康熙皇帝被众侍从抬着坐在步撵上,先行的骑兵已经越过石桥进入京师午门。午门内是分成来拍的排列整齐的卤簿依仗,间有舆车、大象。从画卷开始至结束,依次是规划有序的街道屋舍、大气的皇城、恢宏的紫禁城。至此声势浩大的南巡队伍结束了他们的旅程,《康熙南巡图》笔墨也就此停驻。 天子万岁: 京师天安门: 这些画是一场盛世的缩影,那些年,马放南山,刀枪入库,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繁荣富华。甚至传言,拿针去戳地里成熟的花生,都能滴出油来。这个年代叫做“康乾盛世”,这个盛世的肇事者叫做康熙。 也是从那一刻,伟大的君主把直线前进的中国历程硬生生折弯,巩固封建小农经济、压抑“资本主义”、闭关自守……倒退性的一切,让这个盛世孤芳自赏,画地为牢。 这盛世的美好,就像喷薄的夕阳,美得竭尽全力,不留余地。然后栖落黑夜,从此成空。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文章来源:https://www.kaimen360.com/article-6724-1.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或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
《康熙南巡图》的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