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永乐白釉执壶 “官窑”就是封建王朝的皇家瓷厂,而景德镇官窑集中了从元代至清代最优秀的工匠和最好的原料,烧造出了当时世界最高水平的瓷器。 在中国五千年的陶瓷发展史上,景德镇明代官窑瓷器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其中永乐的甜白、宣德的青花、成化的斗彩精美绝伦,代表了明代官窑瓷器的最高成就。 这批稀世遗珍,是窑址出土物,因年代可靠,学术价值高,享有最权威的断代标尺,为我们广大古代陶瓷集藏爱好者及鉴赏投资人士提供了最为可靠的物证资料。 这些瓷器全都是景德镇珠山官窑遗址出土的“明三代”落选官窑瓷器贡品碎片,经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修复后的稀世遗珍,虽残却能代表明代官窑瓷器的最高水平和真实面貌。 今天展示永乐瓷。 明代永乐白釉单把四系壶 明代永乐(1403~1424)皇帝朱棣当政22年,政局稳定,经济发展,他推行节俭的政策,规定宫廷日常生活不准使用金银器,这极大地推动了官窑瓷器的生产。迁都北京后,南京作为陪都,两京宫廷所需瓷器大增,客观上促进了瓷业的发展。 朱棣是一个仪表堂堂而又讲究生活细节的人。他衣冠整齐,一丝不苟,为防弄乱胡须,甚至在睡觉时会戴上胡须护套。 在瓷器制作上,要求精益求精,器物制作必须轻薄规整,不许马虎。因此,永乐时期的瓷器制作可以说是明代最规整美观的,并以生产瓷胎细白,瓷釉呈半木光,温润而又庄重,精细而又含蓄的“甜白釉”白瓷最为著名。 明代永乐白釉军持 高20.9厘米 1983年出土于珠山。器身成梨形,下腹部有凸弦纹三道。唇口小颈,流细而长,流口饰凸起弦纹三道。圈足内有不匀的刷釉痕。器座为由下而上的多级台面,其与器身连接处为一中空的球状凸起物。 明代永乐白釉梅瓶 明代永乐白釉浮雕莲瓣纹束腰三足座 1983年出土于珠山。通体施甜白釉。器口作平底折腰盘。盘口饰双珠一圈,盘外高浮雕仰莲三层簇拥,束腰部饰浮雕缠枝花,底座台面绕以浮雕覆莲两圈。下部边口作凸线卷曲牙子纹,三足作云头式折而外转。其口部的一圈双珠尚有元瓷装饰的遗风,而一器装饰变形莲瓣达五层之多,当与永乐时宫中崇尚佛教有关。该器造型庄重、别致、构思精巧,是一件受石刻影响的陶瓷珍品。 明代永乐白釉三壶连通器 1983年出土于珠山。该器造型奇特。口作杯状,杯底有花形筛孔,通过颈部的内管及其下的三扁管与三个带圈足的球状皿相连通。颈之外层以镂空花纹为饰,器身饰凸起的弦纹七道,其间锥刻阿拉伯錾金纹样。从断面观察,除了三个球状皿的下半截为轮制旋削成型外,其余部分均采用模印分段黏接而成(其转折接合处作子母口),故部件多,结构复杂,成型难度大,当年成品率不会太高。 明代永乐白釉单把罐 明代永乐白釉金彩花卉纹敛口钵 明代永乐白釉八方烛台 明代永乐白釉锥花僧帽壶 明代永乐白釉双耳扁壶 明代永乐白釉盘口兽耳颈瓶 明代永乐白釉荷叶盖罐 明代永乐白釉爵 口径15.2厘米,高11.2厘米 1983年出土于珠山永乐地层。据宋人朱熹撰《绍熙州县释仪图》谓;爵的舟形口较尖的一端为“尾”,较圆的一端为“流”,口沿上的一对角形物为“柱”,腹的小环名“鋬”。该器口若舟,舟形口沿上着一对短柱,流短而圆,尾较细尖长,腹圆而浅,底似斧,有三足,外腹下部有一接头即弦纹一周,腹外一侧有一半圆形鋬,器内外均满施甜白釉,仅平底无釉,底心有支烧痕。 明代永乐白釉四系矮壶 口径17.8厘米,足径16厘米,高17.8厘米 1983年出土于珠山永乐地层。身矮腹丰,直口平肩,肩部有四系,流较粗短高过瓶口,浅圈足,足外撇,通体无纹饰,施甜白釉。其造型饱满,容量大。 明代永乐红釉刻花云龙纹梨形壶 明代永乐釉里红云龙纹梨形壶 口径4厘米,足径5.6厘米,高12.6厘米 1984年出土于珠山永乐地层。壶身作梨形,圆口,珠顶盖,弯曲流,盖沿与柄的上端各有一小系,圈足外高内浅且微外撇。壶身以釉里红绘双龙戏珠,其间饰十四朵小祥云,腹下部与盖均饰变形莲瓣一周,盖顶绘成花蕾状,流两侧与足壁绘有卷草。 明代永乐红地白云龙纹高足碗 明代永乐绿地酱彩龙纹碗 口径10.2厘米,足径4.3厘米,高5.4厘米 1984年出土于珠山永乐地层。碗内壁及圈足内施白釉,外壁绘酱彩双龙戏珠及变形莲瓣一圈。此碗为高温烧成后在外壁露白处填以低温铅绿彩,在经低温[700--800]摄氏度焙烧而成。集高,低温彩饰于一身,开启了宣德青花填黄,青花(矾)红装饰的先河。 明代永乐青花海浪仙山纹双耳三足大香炉 1994年出土于珠山东门头。束颈,鼓腹,兽形腿,颈部饰以鼓钉,双耳呈"S"形,耳与腹部连接处饰有朵云状雕件。通体绘青花山石海水。该器造型雄伟,海浪纹气势磅礴。 明代永乐青花海浪刻白龙纹大扁壶 明代永乐青花伊斯兰花纹扁壶 口径3.3厘米,足径6.8厘米,高30.2厘米 1994年出土于珠山永乐地层。椭圆形足 底施釉 径部饰缠枝菊纹一周,壶身两侧各饰伊斯兰式花纹,周绘卷草。 明代永乐青花折枝花卉纹盖皿 口径21.8厘米,足径16.7厘米,高14厘米 1994年出土于珠山永乐地层。唇口, 鼓腹,矮圈足,盖作子口式,宝珠顶。盖面及器腹部各绘折枝花卉六朵。 明代永乐釉里红梅竹纹笔盒 长31.8厘米,宽7.2厘米,高8.2厘米 1984年出土于珠山永乐地层。子母口,平底,底部无釉。盒分隔成三格。盒盖与盖内均施满釉。盖面绘釉里红梅竹纹,侧面绘缠枝花。盒身外壁绘缠枝莲。传世之瓷笔盒,最早为宣德青花器。宣德器盖内绘有折枝花,此盒盖内素面无纹饰。其盒内之分隔形式与此亦稍有不同。此件不仅年代尚早于宣德器,且为釉里红装饰,为仅见的永乐孤品,亦为宣德青花笔盒的祖本。 明代永乐青花开光龙纹执壶 明代永乐青花松树小景纹大盘 明代永乐青花六出开光莲花纹花口折沿大盘 口径40.5厘米,足径23.7厘米,高7厘米。1994年出土于珠山永乐地层。折沿,菱口,孤壁起棱,矮圈足,白砂底。白釉泛青。盘心六出开光绘枝莲花。内壁均匀绘十二朵折枝四季花卉,内折沿饰一周缠枝莲纹,外壁绘折枝莲及灵芝。青花呈灰蓝,并有黑色结晶斑点。 明代永乐青花瓜瓞纹折沿盘 口径33.6厘米,足径20.5厘米,高6.5厘米。1994年出土于珠山永乐地层。敞口,宽折沿,浅弧壁,矮圈足外撇,白砂底,胎较厚,白釉泛青。盘心绘一瓜瓞。内壁以莲花。茶花。月季。石榴。芍药。牡丹等组成一周缠枝花卉,内口沿饰江芽海水纹一周,外壁绘折枝石榴。葡萄。荔枝。桃。樱桃。白果等瑞果纹。青花色淡优雅。此器所绘瓜果丰富生动,盘心绘两个西瓜蔓叶相掩,植于园地,外壁饰四季鲜果,给人以浓郁的自然意趣。 明代永乐青花并蒂莲花纹折沿大盘 明代永乐青花牡丹纹折沿大盘 明代永乐青花海浪白龙纹敞足梅瓶 明代永乐影青刻海浪青花龙纹罐 明代永乐青花龙纹盖罐 明代永乐青花折枝花卉纹直口大碗 明代永乐青花荔枝纹窝盘(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修复) 口径29厘米,足径20厘米,高5.5厘米 1994年出土于珠山永乐地层。敛口,浅弧壁,矮圈足,白砂底。盘心绘一株地上的荔枝,内壁饰缠枝花卉,内口沿饰缠枝卷草一周,外壁饰缠枝莲。石榴等花卉。 明代永乐青花海水龙纹爵、歇爵山盘 明代永乐青花菊纹执壶 明代永乐青花折枝秋葵纹玉壶春瓶 明代永乐青花缠枝莲花纹玉壶春瓶 明代永乐釉里红云龙纹梅瓶 明代永乐青花釉里红云龙纹梅瓶 明代永乐青花釉里红海兽纹高足碗 口径15厘米,足径4.5厘米,高10.6厘米 1999年出土于珠山永乐地层。侈口,曲壁,柱状足,足中空,施白釉,外壁宝石蓝釉,饰釉里红赶珠龙纹两条。内壁白釉,印赶珠龙纹两条。 明代永乐内红釉外釉里红点彩纹碗 明代永乐红釉高足碗 口径5.3厘米,足径4.3厘米,高10.7厘米 1993年出土于珠山永乐地层。侈口,浅弧壁,柱状足微外撇,内中空,饰白釉,内外通体施红釉,内壁隐隐可见印有双龙纹饰,碗心印有“永乐年制”四字双篆书款。由于红釉在烧成过程中的特殊原因,碗心所书“永乐年制”篆书款特别清晰,是迄今为止高足碗中纪年铭文最清晰的一件,弥足珍贵。 口径12.8厘米,高11.6厘米 1999年出土于珠山永乐底层。折沿,鼓腹,双鱼形耳,三足。外壁通体施黑釉,内壁涩胎。腹刻白书;“永乐二十一年岁次癸卯”,吉日喜舍湖坑大桥求”从器物形制与刻书内容来看,应为祭祀用器。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文章来源:https://www.kaimen360.com/article-6701-1.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或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
珠山官窑遗址出土的永乐瓷器!的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