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小四还想继续写第一批禁止出国的64件国宝的20-30件,但第二篇的阅读不高,所以还是停一停吧。继续故宫珍藏的专题。 在商代,玉器成为帝王垄断的珍宝,并且品种繁多,除了具有宗教色彩器物外,也有工具、生活用品、佩饰及陈设用玉器。其中最珍贵的为礼器、圆雕人物,如玉璋、玉琮、玉璧等,而又尤以人物雕为最上。商代早期玉器以琢出笔直的阴线、薄片状仪兵玉器为代表;商代晚期玉器艺术则具有象征性、装饰性的特点,如一些立体的人物、兽禽玉雕,主要突出它们的头部及目齿等器官的特征,省略琐碎的细部,均作象征性的勾划,重要细部施以圆润婉转的阳线,呈现出浓厚的装饰趣味。这种象征性与装饰性高度统一的艺术手法是商代晚期玉雕的主流。 在故宫的珍藏中,商代的玉石器共有28件,今天小四介绍其中的12件。 玉牛形ꄔ,商,长4.8cm,孔径0.9cm ꄔ(音勒)玉料为青绿色,在局部有褐色斑,成筒状。整体成牛形,一端较细的为牛头,另一端较粗为牛尾,四肢收于腹下。其横截面几近方形,两端之间有一通孔,孔壁有螺旋纹(小四想了很久,这个螺旋纹在那个年代是如何雕刻出来的)。 在商代的玉石器中以牛为题材的还蛮多,大都为牛头,整身的造型较少。而这件牛形ꄔ则很好的看出是牛的全身形,雕刻手法简练,中间的通孔较粗,可以用绳过链接其他器物。 玉兽面纹韘(shè),商,高3.2cm,直径2.8cm 该韘有黄褐色沁,圆筒形,上口斜,下口平。韘的正面凸雕着饕餮纹,鼻两侧各有一穿孔,背面近下口处有一凹槽。 《说文》曰“韘,射也”,说明此器为骑射之具。穿孔可用来系绳,缚于腕部,用时套于拇指上,张弓时,将弓弦嵌入背面的深槽,以防勒伤拇指。韘初见于商代,流行于战国至西汉,但到后期原先的功用逐渐弱化,其演变为一种装饰品。在商代叫韘,到了清代就是我们熟悉的扳指了,不过最初的作用不明显,都成为装饰品了。 玉龙形ꄔ,商,高2.3cm,长6.5cm,宽2.5cm ꄔ(音勒)也是用青玉雕制的,有白色沁,成圆筒形,两端粗细不等。ꄔ表装饰有夔龙纹,而且这个夔龙纹特点是“臣”字眼,并装饰有重环纹、鳞纹等其他纹路。 商代的玉龙,根据龙眼的变化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的龙眼为方形或菱形,中、晚期为“臣”字形。重环纹和鳞纹直至西周中晚期才出现在青铜器上,因此这件玉龙形ꄔ上的这两种纹饰对于玉器和青铜器装饰纹样的比较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玉兽首饰件,商,长4.5cm,宽2.6cm,厚1.5cm。清宫旧藏 这件兽首饰件整体呈梯形,上部凸雕着兽首,大耳,环眼,嘴部向内勾卷,有点像鸟喙,兽首旁有阴线雕出的鹰翅及爪。饰件中部隆起似瓦面,有二道凸起的弦纹的下部有点像剑柄,底边略宽,呈多棱状。 还有与此兽首饰件相类似的一件玉饰件出土在山东滕县前掌大遗址,但凸雕的兽首已失。故宫珍藏的这件玉兽首饰件是目前发现的同类器中最完整的一件。 玉虎形刻刀,商,高5.8cm,宽3.8cm,厚0.4cm 专家说这是虎,还说打造得栩栩如生。小四并不这样认为,为啥虎头上会有蘑菇状角?这件器为白玉雕刻,但已沁为黄褐色。这玉虎(还是按专家说的吧)胸前凸起的部分有一小孔,可以系绳穿戴。翘起尾巴多出一块,并两面已磨薄,可能作为小尖刀使用(我想可能不是挂脖子上的)。 在商代这种小型用玉打造的刀是比较常见的,都是采用各种动物的造型,龙啊,鱼啊,虎啊什么的,也都是在尾巴部分雕琢出刀刃,不仅可以佩戴,也能实用。 玉人首,商,高6.3cm,最宽2.6cm,最厚0.8cm 看到这个人玉人首,小四就不觉得自己嘴唇厚了~这件器物是青玉质地,表面上有了一些白色的水沁。从顶部往下看,这玉人首有点略呈三角形,粗眉、大嘴、后唇、大耳,长脖子,头顶带着一顶阴刻线纹的冠。如果眼睛再大点,小四就想到了鬼吹灯中的某些石像。 玉高冠鸟柄形器,商,高13.2cm,宽3.5cm,厚1.4cm 这物件也是青玉质地,在下部有许多黑点。整体的器形为鸟,圆眼,勾喙,身上以双阴起阳线的手法雕琢鸟羽纹,皮褶纹。最奇怪的是,这鸟戴了一顶三节的高冠,鸟爪下下面还出现两个尖榫,应是插嵌于某物上,做器物之柄。小四不知道这东西是干吗用的,专家也没有啥意见。 玉三牙璧,商,外径15.2cm,内径6.2cm,厚0.6cm 这件牙璧为白玉质地,玉料外围有大片糖色,外缘已部分鸡骨白化,并有黄褐色沁斑。器身呈扁平圆形,身上有一道平直的切割痕,中间有孔。璧外出三牙,呈旋转状,每牙上有四齿(是不是瓶起子?)。 牙璧从新石器时代出现一直延续至两周。对于牙璧的用途,一直以来都没有明确的定论。有学者认为就像《尚书•舜典》里所说的“在璇玑玉衡,以齐其政”中的璇玑,为古代一种玉质观测天象的天文仪器,所以长期以来将其定名为玉璇玑;也有人认为是一种古代兵器或机械零件(飞镖?);还有学者倾向于其具有某种礼仪性质,非实用器,是一种神器。 玉兽面纹戈,商,长11cm,最宽2.1cm,厚0.5cm 戈是古代兵器的一种,但是这件就是人身的佩饰物了。这玉兽面纹戈为青玉质地,表面有白色水沁。此戈造型小巧精致,器身上雕有龙凤纹,柄端为一凤鸟,大勾喙,椭圆眼。戈身上端浮雕一龙首纹,以双阴起阳线雕琢出龙之“臣”字眼,蘑菇形角,大耳。戈身中间起脊,两面斜磨出刃,收尖。龙首上端还有一孔,可佩挂。 玉兽面纹戚,商,长15cm,宽14.7cm,孔径6.3cm 戚是一种兵器,商周时期青铜戚较多。玉戚为商代礼仪用器,非实用品,主要为兵权的象征(类似后世的虎符?)。该戚为青玉质,已受沁为黄褐色。玉戚中穿大圆孔,刃部为七个连弧。两侧各有两组凸齿。兽面纹“臣”字眼,卷云形长眉,卷耳,两眼之间有一方菱形。两面纹饰相同。 玉鸟形佩,商,高9cm,宽4cm,厚0.6cm 玉为青色,通体红色沁。器呈片状,两面稍凸。主要采用双勾阴线技法雕琢,两面纹饰相同。此玉鸟头顶高冠,额下有五个出戟,勾嘴,双目“臣”字形。冠的两侧各阴刻一铭文,似为:“牧”、“侯”两字。 玉鸟始见于新石器时代,商代较为流行并一直延续至清。高冠是殷商时期玉鸟常见的装饰风格。但刻有文字的商代高冠玉鸟,无论在出土器还是传世品中,这是迄今所知唯一的一件,极其珍贵。 玉人首,商,高4.3cm,宽3.4cm,厚1cm 该玉人首真是有点难辨五官了,青绿色玉质地,局部有白色沁。大致呈片状,正面凸鼓,背面稍内凹。玉人首主要采用阴刻等方法雕琢。“臣”字形双目,阔鼻,大嘴,头发用纵向细阴线装饰。虽刀法简洁,但五官非常清晰。两眼中间有一通孔,可供穿系或他用。 玉人首一般分正面像和侧面像两种,工艺上有圆雕和浮雕之分。最早见于新石器时代,殷商时期也较为流行。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文章来源:https://www.kaimen360.com/article-6679-1.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或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
珍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商代玉器的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