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绶一生以画见长,尤工人物画。所画人物躯干伟岸,衣纹线条细劲清圆,晚年则形象夸张,或变态怪异,性格突出。花鸟等描绘精细,设色清丽,富有装饰味。亦能画水墨写意花卉,酣畅淋漓。还长于为文学作品创作插图,能表现出原作人物的精神气质。其画手法简练,色彩沉着含蓄,格调高古,享誉明末画坛,与当时的顺天崔子忠齐名,号称"南陈北崔"。 其人物画成就,人谓"力量气局,超拔磊落,在仇(英)、唐(寅)之上,盖明三百年无此笔墨";当代国际学者推尊他为"代表十七世纪出现许多有彻底的个人独特风格艺术家之中的第一人"。陈洪绶去世后,其画艺画技为后学所师承,堪称一代宗师。 虽不以书法名世,但其于书法艺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也是相当惊人的。陈洪绶作书严循中锋用笔之法,他深谙掌竖腕平执笔的奥秘。其间虽小有以侧锋取妍处,但他能立即将笔调整过来。 如此高超的控笔能力,无疑只能以掌竖腕平执笔法为之方可。再有,书法所要求的“回藏”、“提按”、“顿挫”、“绞衄”、“呼应”等等笔法要略,在他的运笔过程中,似无一处有缺憾,只是他做了无痕迹罢了,这也正是大相不雕、信言不美、修养至炉火纯青境界的具体体现。 从其书作中,我们可以感到,陈洪绶作书,心态是愉悦恬静、轻松欢跃的,书写过程对他来说似乎是一种最甜美适畅的享受。因此可以说,陈洪绶已找到了一种执运笔法的最佳方式,而这方式正是书法执笔、运笔的“真义”,在这“真义”中,书法的中锋运行、回藏提按以及顿挫绞衄,全都是为畅爽书写且写出美感服务的。 陈洪绶,字章侯,号老莲,晚号老迟、悔迟,又号悔僧、云门僧。浙江诸暨人。明末富有革新精神和独创风格的画家。祖上为官宦世家,至其父家道中落。陈洪绶幼年早慧,诗文书法俱佳,曾随蓝瑛学画花鸟。成年后到绍兴蕺山师从著名学者刘宗周,深受其人品学识影响。 崇祯三年(1630)应会试未中。崇祯十二年(1639)到北京宦游,与周亮工过从甚密。后以捐赀入国子监,召为舍人,奉命临摹历代帝王像,因而得观内府所藏古今名画,技艺益精,名扬京华,与崔子忠齐名,世称“南陈北崔”。明朝覆没后,清兵人浙东,陈洪绶避难绍兴云门寺,削发为僧,一年后还俗。晚年学佛参禅,在绍兴、杭州等地鬻画为业。陈洪绶生性怪僻,愤世妒俗,身历忧患之时,所交师友多为正义之士。著有《宝纶堂集》。 楚调自歌 不谬风雅 —— 陈洪绶五言绝句诗轴 作者/刘秋生(刊于《中国书画报》2009年7月23日) 在文人书家于书坛上风云一时之际,画家们也高举 “书画同源” 的旗帜, 在书坛纵横驰骋。在当时的画家眼里, 日后书法的天下大约应该是画家的。 面对老气横秋的书法传统而言, 这的确是个振聋发聩的 口号, 而且还是不违背 “书画同源” 古训的口号。但书法界并没有自甘落寞, 他们欢迎画家来参与书法创作。 至于对画家创作的优劣评价, 却仍然不得不借重于书法自身的标准,而不是简单地套用绘画标准。 换言之,是画家们献身于书法而不是书法去卖身投靠绘画,其间的主次关系分明得很。 陈洪绶《行草诗卷》卷 20·5×355·5cm 上海图书馆藏 清初的陈洪绶即是当时参与书法创作的著名画家之一,他以画家的书法魅力有效地攫住了人们的心。他把书法的点、 画、 线条与墨块看成是一种视觉对比关系。 在他看来, 为了对比效果, 可以打散 字形, 从整体上去考虑点线穿插及其疏密的价值。这显然是画家的看法而非正统书家的看法。但我们倘以书法的标准去检验,他奔蛇走虺的一点一画, 绝无偏薄扁软之忌, 确是炉火纯青的书家手段。 因而,我们可以将他作为一种楷范,一种画家涉足于书坛, 但以书法原则为体、 以绘画理解为用的理想楷范。 陈洪绶除了创作一部分有创造性的山水、花鸟画之外, 还以更多的精力从事人物画创作。特别是一些绣像插图, 通过雕工的刻印, 传播极广,是明清木刻版画的经典之作。陈洪绶书法则 “撷古诸家之意” 。包世臣 《艺舟双楫》 列其书于 “楚调自歌, 不谬风雅” 的 “逸品” 中。 南京博物院所藏陈洪绶行草书五言绝句诗轴(见上图) ,纵 137.8 厘米, 横26.4厘米, 内容为其自作咏梅花诗, 释文:“香雪随香风, 满溪复满陌。似彼得道人,颇不自矜惜。 ” 作品通篇逸笔草草, 传神取奇, 笔致古意盎然, 面目独具。 陈洪绶将画家独特的审美带入书法创作中来, 作品结构多欹侧之变, 线条遒劲苍老,不但在抒情方面有第一流的自觉意识, 而且其艺术格式完全具有个性特征。将他的线条与明代另外几个书法家对比, 可见他的线条以遒劲取胜, 既有异于徐渭的粗放, 也有别于祝枝山的生辣。此外, 他在结构处理上有很强的构成意识, 且独具匠心; 空间的切割具有次序观念, 显得有条不紊。作品中, 笔画粗细变化较大; 字与字大小参差, 变化也很大, 如 “复”、 “似” 、“惜” 等字写得很大, “溪”、 “陌”、 “得”、 “自” 等字较小, 搭配合理, 妙趣横生。另外, 陈氏在单个字的处理上也比较注意, 如两个 “香” 字和两个 “满”字的写法, 都避免了雷同。作品只落穷款 “洪绶” 两个字, 后钤一方朱文“陈洪绶印” , 留出大量空白。这种大胆留白的做法, 我想也是得益于画家手段吧。从作品可见, 在平整与跌宕中, 陈洪绶倾向于平整; 在激厉与冲和中, 陈洪绶选择了冲和。因此他的书风不太具有 “火气” 。 陈洪绶的这件五言绝句诗轴可以说是画家成功的书法作品。当然,作为画家的书法作品, 此作与同时代的书法大家的作品相比, 还是有些差距的。 陈洪绶《致祝渊诗翰》纸本 26.9×9.9cm不等 约1643 浙江省博物馆藏 陈洪绶《行书雷锋塔下画船少七绝诗》扇面 金笺 约顺治二年(约1645)上海博物馆藏 释文:雷锋塔下画船少,雷锋塔上虎啸多。所幸老莲已衰惫,若犹未也奈之何。 似元长辞社兄正。洪绶。 陈洪绶《行书致秋老道弟尺牍》纸本 释文:弟甚苦奔驰,又甚苦主人奔驰。不唯笔墨不灵, 即饮食亦无味。故每不敢赴人家之邀。或赴者,非象老与俱即 树石可赏。今象老绝弟已甚,耦影泼墨,殊不畅怀。两日勉从 老弟之约,亦少尽主人意也,况彦老只数扇二纸,何不发来了 之。雨中无雨具,不得勉湿命也。西老乞致谢。不一。洪绶顿 首。秋老道弟。 陈洪绶《致绮老道长尺牍》 美国宝蒙堂藏 释文: 老弟云约夏晨老登山,了旧公案。竟於以丁舅远我何也?丁舅之局已破,此後谎不能行矣。奈何,奈何。 悔迟合什 绮老道长 陈洪绶《自书岁前三日五言诗》扇面 纸本 上海博物馆藏 图片由年庄提供 释文: 陆陆过三日,匆匆尽一年。 新闻曾未博,旧得已茫然。既好游山矣,兼之贪酒焉。暂于此际悔,不觉复如前。弟绶似子久监道兄教。 陈洪绶《草书入山春事见五律诗》册 纸本 24.6×32cm 约顺治七年(1650)美国檀香山美术学院藏 释文:入山春事见,斸笋与收茶。秧未能青浪,田犹存紫花。游盘穷暮景,笑语度轻车。更喜钱多带,村醪竟不赊。绶。 钤印:洪绶(白文) 陈洪绶《行书语摘》轴 纸本 132.5×28cm 约顺治七年(1650)南京博物院藏 释文:泉石可以洗愚蒙,云松可以遗身世,俗尘不飞,人意自远。老迟洪绶。 钤印:洪绶之印(白文),章侯氏(朱文) 陈洪绶《行书赠伎董飞仙诗一首》轴 纸本 133×30cm 约顺治七年(1650)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桃花马上董飞仙,自剪生绡乞画莲。 好事日多常记得,庚申三月岳坟前。老迟洪绶。 钤印:洪绶(朱文),章侯氏(白文) 陈洪绶《自作岁前三日五言诗》轴 纸本 行草 114.6×32cm 约顺治六年(约1649)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藏 释文:既好游山矣,兼之贪酒焉。暂于此际悔,不觉复前如。 洪绶似尹人盟侄教。 钤印:陈洪绶印(白文),章侯(白文) 鉴藏印:张爰之印(白文),大千居士(朱文),恺乐堂藏(朱文) 陈洪绶《任头放眼五言联》 96.2×24.1cm×2 约顺治五年(1648)无锡博物馆藏 释文:任头生白发,放眼看青山。洪绶为振寰先生书。 钤印:陈洪绶印(白文) 鉴藏印:澂怀馆(朱文),陈 偶得(白文),公亮眼福(朱文),诸暨陈氏清惠堂学图书(白文),江南陶氏(朱文),海昌释达受六舟珍藏之印(朱文) 此联句佳、字奇、笔逸,实为对联中无上佳品。陈洪绶写来轻松随意,如入无人之境,隐约间透露出一股仙气。陈洪绶固是画家出身,于书法并无太大法度约束,同时,能在结字上别出新意,自标一格,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受,此联在书写中以顺势锋为主,强调字势的自然承接,强调一气呵成的奇妙之趣。仿佛老道一挥指尘般的自在洒脱。且在字的粗细、大小、正侧上都有独具匠心的安排,远远而观,飘逸潇洒,新气象无尘俗之气。加之其落款小字及收藏印章位置之奇特,均一破陈旧模式,使人有耳目一新的感受。“任头生白发,放眼看青山”,这是人生的意境,也是书家的情怀和追求。(胡传海) 陈洪绶《行书七绝诗》扇面 金笺 约顺治六年(约1649)武汉文物商店藏 释文:享尽山居尽日闲,入城虽傍碧波湾;寻思终是山居好,月夜柴门不用关。洪绶。 钤印:章侯(白文),绶(朱文) 陈洪绶《行书大夫生辰逢大雨七绝诗》扇面 泥金纸 16.7×51.7cm 约顺治二年(约1645)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大夫生辰逢大雨。斋公不必商量。悟他都是杨枝水,胜似亲拈一瓣香。 洪绶似翊宸道盟兄教。。 钤印:枫桥(朱文),陈洪绶印(白文),章侯(朱文)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文章来源:https://www.kaimen360.com/article-5829-1.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或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
都知陈洪绶书法欣赏的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