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1723—1735年)雍正帝虽仅十三年,但制瓷工艺极其精细,其更加重视制瓷质量,精益求精。尤其是唐英(雍正六年起至乾隆二十一年),开始以内务府员外朗之职奉命协助年希尧(淮安关税务兼差景德镇御窑厂窑务)烧造官窑瓷器,但一切烧造成事宜,供系他一人经营,先后管理御窑三十余年。任期次年(雍正七年)便派厂署幕友吴荛辅调查钧窑器釉的配制方法,获得成功。其本身懂得艺术,喜欢陶瓷,但开始对制瓷工艺不熟,但勤于钻研,在所撰《瓷务事宜示谕稿序》中称:“余于雍正六年奉差督陶。茫然不晓,惟诸于工匠之意旨,惴惴焉,萃精会神,苦心戮力,与工匠同其食息者三年,抵九年辛亥于物料,火候一生竞变化之理,虽不敢谡全知,颇有得于抽添变道之道。经过三年潜心实践,终于成为中国制瓷史上第一位带陶身份的制瓷大师,故在其位期间,新品种、精品倍出。此时的青花瓷以纹饰疏朗,造型秀美,工艺精湛闻名于世。 器型雍正青花瓷以轻巧俊秀,工丽妩媚而称之,颇可与明永乐、成化而媲美。其外形线条柔美,恰到好处,造型品种除大量的创新工作外,在仿永宣、成化青花瓷方面极为成功,在异曲同工之妙。 主要器型有碗、盘、杯、桃洗、瓶(玉壶春瓶、梅瓶、绶带耳扁方瓶、长颈瓶、橄榄瓶、绶带葫芦瓶等)、樽(观音樽、马蹄樽、琵琶樽、贯耳樽、环耳樽、兽耳樽等)、花觚、壶、罐(天字盖罐、莲子盖罐、荷叶盖罐、高装罐菊、笔筒、香炉、塑像等。 胎釉胎薄体轻,大器规整而不显厚重,小器小巧玲珑。瓷土造料精细、研粉、淘洗、澄浆、制坯、绘画、上釉等工艺要求甚为严格,火候适度。 胎体坚白细润,胎体轻薄,迎光透视莹润无瑕,有的略显淡青色(还原焰烧成),而明代成化胎多显肉红色。 w釉面呈青白或粉白色,光洁细润,无瑕疵,仿永宣青花釉面多有桔皮纹。 青料雍正时钴料以珠明料为主,也不排除用浙料。青花发色既有发色深沉或浅淡,官器多见,也有发色青翠、艳丽,多表现在青花笔筒,筒瓶或樽花觚上,还有一部分仿永宣的青花器,发色较浓艳、晕散,但飘浮于釉面中,当然也有部分发色灰暗的青花器,但呈色稳定。 纹饰纹饰既有工整纤细的一类,也有追仿永宣晕散的一类,还有水墨淋漓的一类。绘画技法有单线平涂、勾线涂描,也有勾线混水、皴擦、点染。仿永宣、瑞果图纹器,往往在有些纹饰上重笔点染来追仿苏料铁锈斑(凹凸效果)。 常见纹饰有石榴、三秋、九秋、菊花、牡丹、缠枝莲、缠枝宝相花、牵牛花、松竹梅、莲池荷花;灵芝、云龙、海水龙、龙凤、夔龙、云鹤八卦、雉鸡牡丹、海马瑞图、桃蝠;三国故事、羲之三爱鹅、东方湖、西厢记、刀马人物、文王仿贤、牧牛图、山水人物、教子图、八宝、暗八仙、梵文咒语、诗句等。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文章来源:https://www.kaimen360.com/article-5443-1.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或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
清代雍正青花瓷器鉴赏的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