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头窑是陕西渭南历史上著名的民间瓷窑之一,该遗址是我国传统制瓷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我国北方黄河流域著名的窑口之一,对耀州窑有着极为重要的继承、弘扬和发展,丰富了陕西地区的窑口分布,是北方民间瓷窑的典型代表,对研究我国北方古瓷窑有着重要意义。 尧头镇古称“窑头镇”,因瓷器窑较多而得名,又由于古圣人“尧”与“窑”的发音相同,久而久之圣人之尧这个优雅的字符慢慢地取代了瓷窑的“窑”。尧头镇这一地名一直称谓至今。 尧头窑遗址东至白家城,北至澄白路,西至西坡村,南至沟边,约四平方公里,整个遗址包括古遗址窑址,瓷片堆积层,古民居建筑群、古道、古树、作坊和高岭土等。 尧头窑始于汉唐,兴于宋元,鼎盛于明清。在明代,尧头窑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瓷釉品类得到很大的补充;至清朝时期,尧头窑工艺达到了鼎盛,瓷釉品质更加纯净,装饰艺术也进行了创新。在民国时期由于社会动荡,尧头窑由盛而衰,窑场规模缩小,产品数量下降,新中国改革开放后,有些尧头窑的老工匠在已废弃古窑址重新开始了传统瓷器的制作,古窑场的制瓷工艺得以保留和传承。 尧头窑在明代时期烧造品种丰富,造型装饰多样,产品以黑釉瓷为主,还包括青釉、酱釉、结晶釉、白釉、白釉黑箍圈、黄釉瓷、酱红釉瓷、铁锈花瓷、白地黑花瓷等色釉品种,很多具有自身特色,其中尤以明清时期刻印花青瓷及黑釉瓷最具研究价值。 晚明时期尧头窑所烧的透明青釉质量非常高,其水平已超过了以北方青瓷著称的耀州窑明代青瓷,可以说是我国明代北方地区水平最高的青瓷。 尧头窑主要烧制具有地方特色的民用陶瓷,古窑体系基本分为碗窑、瓮窑、黑窑、砂窑四个传统窑系。其中,黑窑尤为有名。黑釉瓷是明代尧头窑的主流产品,在明嘉靖《澄城县志》中记载:“黑磁”为该窑特产,“窑课钞二百八十九贯五百文”,表明此窑在明代不仅以黑瓷产品为大宗,而且还需给官府缴课纳税,成为澄城县当时的一项财政收入来源。 古往今来,澄城尧头窑烧制的瓷器,大部分是当地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用品,种类繁多。诸如缸、盆、碗、炉、罐、瓶、盏、托、灯、玩具等,用手工拉坯或脱坯成型,施釉,用倒焰式的馒头窑烧制,采用当地蕴藏的大量的高岭土,白碱土,其主要以黑釉为主,兼烧青釉、杂色釉。运用刻划花、青花、铁锈花及黄、褐、蓝、酱、窑变釉等进行装饰,题材极为广汜。 常见的有挺拔秀美的缠枝牡丹纹,也有栩栩如生飞禽走兽,多子多福的石榴纹,连年有余的莲花纹,喻意长寿的桃纹,五行的八卦纹,花鸟鱼虫,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吉祥图案,几何纹样等。无论是划花、刻花,形象均生动活泼,笔法简洁豪放,结构严谨匀称,造型挺秀大方,从而构成了尧头窑独特的艺术风格。 作为民窑,尧头窑的制瓷风格不受限制,风格多样,多取材于民间和普通百姓的美好祝愿。例如,黑釉堆塑老鼠罐。由罐身和罐盖组成,整个造型象征宇宙天体。罐盖喻天,罐身喻地寓意天地合一,盖钮为鼠形,鼠为生肖之首,寓意人类的繁衍生息、多子多福的祈盼。这老鼠罐自清代出品后,历经民国至现在,一直受人喜爱,产品久传不衰。 尧头窑有着极高的科学价值,展示了从唐朝到现代制瓷历史的变迁,是制瓷历史的实物例证,堪称烧瓷技艺的活化石,尧头窑对研究我国北方青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尧头窑的选址具有科学的合理性,在艺术方面,尧头窑瓷器有着与众不同的古朴风格和丰富的装饰艺术。社会方面,尧头窑对当地居民生活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对传承传统文化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文章来源:https://www.kaimen360.com/article-5399-1.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或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
尧头窑——千年黑瓷,陕西的黑珍珠!的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