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妙光(1963— )原名顾元凯,中国美院毕业,佛门书画家,擅长山水,书法。 1963年5月11日生于上海,三岁习字,兼爱描摹。 正文九十年代末,我到遇林亭窑址,满地皆是匣钵,到处都是沉在那个水里面,也是一道风景,但是没人去动心动念要去捡它。为什么这么好的东西,在我们中国大陆上面还要经历过多漫长的时间才有一个应有的一种认知度呢? 我八十年代中期的时候在浙美带日本留学生的时候,就接触过这样的问题。他们其中有的故意带有一点刺激或着挑逗的这个态度来问,说你们中国最好的东西是什么?我说我们好东西太多了,你随便挑一个吧!他们说你们最高级的东西就是天目,而且你们中国基本上已经没有这么好的东西了,最好的东西在我们日本。我经常会碰到这种带有刺激性的这样的问题,蛮好玩的。但是经他这一激,使我自己对这个问题引起了一些一系列的想法。当时,我回答他们说你们收的所谓的那几个天目盏,第一告诉你们那是次品,你们以为是好东西,但你们看的那个东西,那种审美和那种花里胡哨的东西,恰恰是与我们当时最重要的两个朝代的审美相背离的,实际上我们认为那是不够的。 建窑,它的历史时期非常悠久,我们认为建窑不是从现在文献资料里记载的那样是从唐才开始的。福建的窑实际上是跟福建的这个远古的历史是紧密相连的。而且甚至跟中华民族的原来的悠久的审美、工艺的制作、文化的追求,甚至很多民族的融合都是紧密相连的。这黑色的釉,其实它是属于一种青釉。我们讲这个青,过去讲最深的青,其实就是一种玄,玄天上帝那个玄色,跟天的颜色是一样的。在自然界当中我们知道实际上是没有一个所谓纯黑的色,实际上是一种深青色。这种深青色,应该代表我们中华民族原来最悠久的、最古老的北方民族的那种颜色。到了秦汉时期它成了官方的专用色。秦人尚黑,越人这边所谓南方的人,在早期的时候实际上他们也是尚青尚黑的。 建窑可以说是逐步逐步从原来受其他窑的影响,包括浙江的窑、江西的窑或来自北方的窑口的影响,到后来逐步开始提炼出自己最能够擅长表现的东西,可以非常坚定的说是在这个黑色的、深青色的色系里面寻求一种朴素的审美。我们到今天为止,甚至都感佩那种魅力。 不用讲它是泡当年北宋时候的白茶或者打出来的抹茶的茶花那些种种的奇妙,哪怕今天我们用现代的冲泡方式,那个点出来的茶汤,照样在这个黑色的底上能够承托出它原来的色来。同样我跟经常做茶道表演的几位朋友们交流过,他们认为只有白色的茶盅才能显示出茶汤之色,我说你们仔细比一比看,把德化白、江西景德镇白甚至有醴陵白等等之白,好几种白色的瓷盏拿出来,我们同样一样的茶水点进去,发现如何?没有一个是标准色,为什么?因为白里面它的色差是很大的,反而是会影响茶汤之色,反而这种深青色,表面看起来消失了它自己本有的颜色,它变成了一个非常幽远的一个天空,而衬托出星辰的光芒在上面闪耀。 所以在唐宋年间当时那种审美和那种工艺它不是偶然出现的,他有非常长期的积累,而且有实践实用过程中积累的这样的一些存在的理由。只不过到了后期因为包括我们外民族文化的进入,对于和西域国家的一种交流和出口的需要才产生了白瓷和青花。但是你们看到没有,实际上那个时候建窑如果说已经接近于式微的时候,另外一个替代品是白瓷和青花出现达到顶峰,实际上也正代表了我们这个唐宋文化开始慢慢的式微了。所以我们从建窑它的繁荣到昌盛到逐步的式微当中我们应该看到关于我们整个唐宋文化的这个起伏,恰恰我们如果再警醒一下看,我们应该看到我们这个整个文化的这种自觉自信它是怎么样被一种或者说摧折或者说降低的。所以到了今天到现在我们在重塑我们自己的本民族的这种审美观的时候,更需要我们重新去看这番历史。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文章来源:https://www.kaimen360.com/article-5299-1.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或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
妙光禅师说建窑的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