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捞瓷”是收藏市场上对于从海底打捞出水的瓷器的一种称谓。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曾经有五艘中国沉船相继被发现打捞,从而将原本深埋在海底的一个个历史碎片重新捡拾起来。特别是近期有媒体报道称,经过7年的保护性发掘,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表面的淤泥海沙贝壳等凝结物被逐层清理,船舱内超过6万件南宋瓷器得以重见天光。此消息一经发布,立即引发了业内广泛关注,海捞瓷也再一次成为众人热议的焦点话题。近日,古陶瓷鉴赏家、收藏家胡智勇在接受中国文物网采访时就表示,海捞瓷品种多样,有些精美程度堪比官窑瓷器,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近日,媒体披露位于广东海陵岛的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里,在水下博物馆沉睡八百多年的南宋商船“南海一号”,经过淤泥清理后已进入沉船内部发掘和文物提取阶段。 自郑和下西洋打通海上丝绸之路起,中国的瓷器便开始了大规模出口。一艘艘航船,颠簸在浩瀚的海洋,些许水面的灿阳照射在瓷面上美妙绝伦。亦是东方审美向西方的缓缓前进与渗透,在每个碗钵的瓷面上,每个杯盏的盏沿上……遇不测风浪而致翻船,整船的陶瓷坠入海底,沉睡千年,近年打捞出水,重新流入市场——这便是海捞瓷的由来。 资深陶瓷藏家及陶瓷鉴定专家李卫国表示,十几年收藏热至今,国内的高古瓷及明清瓷被收藏殆尽,剩下的有残缺也不被收藏家喜爱。再加上之前南海一号的打捞直播与黑石号沉船的发现,使海捞瓷成为持续焦点及争论热点,藏家们也瞄上了回流瓷及海捞瓷。 海捞瓷,其前身本属于明清两代的外销瓷器,外销中途沉船入海,近年打捞出水的瓷器称作海捞瓷。据史料记载,16、17世纪的欧洲人认为拥有中国瓷器是一种荣耀,他们大量收藏中国瓷器,从而带动了中国瓷器的出口量。 李卫国分析,中国向海外出口瓷有三个高潮:一、唐宋时期。这个时期出口量要小一些,当时受船体的限制,人们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遇上海浪、台风,九死一生。这个时期的瓷器出口主要是湖南的长沙窑。基本以生活用具居多,比如执壶、瓦罐等。二、金元时期。主要是福建德化窑及漳州窑、湖田窑。三、明清时期。主要是景德镇陶瓷出口。郑和下西洋打通了海上丝路,促进了对外贸易,茶叶、陶瓷大量出口,也繁荣了国内市场。这一时期出口量大,瓷器的制作也较为精美。还有一些是国外图样、图徽定制的。 这一时期的瓷器繁复华丽。迎合了外国人的欣赏口味。 目前,在国外的跳蚤市场以及小的拍卖会上,都有中国人的面孔,回流瓷在当地的价格渐渐抬升。国内收藏界也认同这些瓷器的回归,价格节节攀升。今年以来,回流瓷升值了一到两倍。 海捞瓷之所以能够在国内外均受到藏家们的青睐,胡智勇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一是,海捞瓷虽然不能与官窑精品瓷器相提并论,但却有着与生俱来的历史背景,从中能够真实反映出那个时代,尤其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信息。通过对古代沉船中以瓷器为代表的船货的考古研究,人们不但可以了解当时的文化贸易等情况,还可以对当时的社会生活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从而能够更好地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 二是,与官窑瓷器相比,海捞瓷的数量要庞大得多,价格也更为亲民,非常符合大众收藏的需求,普通老百姓也都可以参与其中。根据过往资料显示,即使是一艘不满百吨的中国古代航船也可装载万件以上的器物。因此,海捞瓷的单件市场价格其实并不算太高。以曾经于2001年11月在德国斯图加特公开拍卖的35.6万件“泰兴号”沉船上的青花瓷器为例,在这次拍卖中,许多器物的单件成交价仅为10欧元左右。 三是,海捞瓷的发现过程本身就是认定其真伪的最佳证明。作为直接从海底打捞上来的瓷器,对于其年代和真伪的鉴定相对容易一些,真品率也会相对更高一些,而这些也正是那些热衷收藏海捞瓷的藏家们最为看重的一点。 但是目前的市场价位仍远没有体现高古瓷应有的价值。一则,横向类比,一把现代工艺师做的紫砂壶价格动辄数万元甚至几十万、上百万元,一件当代大师瓷卖到数万元也是常事,而同类型的回流壶目前一个才三万元。二则,纵观近年来民窑瓷器的市场价格,呈现的是一个稳健上涨的走势,而海捞瓷作为一种特殊的民窑瓷,比一般的传世民窑瓷包含了更多的文化价值;国外收藏者对海捞瓷的兴趣几十年有增无减,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海捞瓷本身的价值。正因此,也说明回流瓷、海捞瓷有巨大的收藏空间。毫无疑问,收藏家看好海捞瓷的升值潜力,也是众多藏家迅速接受它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它,其价格的涨幅是可以预期的。因此,将来海捞瓷回流瓷还有较大的升值空间。 更多古玩咨询,请关注微信:15238058124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文章来源:https://www.kaimen360.com/article-4941-1.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或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
再论海捞瓷的市场与价值的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