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人重视厚葬,成为习俗,殉葬品力求丰富而精细,被称为“明器”,是专门供死者在阴间所用。陪葬品中除少量石质品、金属制品、木质漆器以外,被大量使用的是陶制品,因为这种材质可历千年而不腐败。所以汉代是中国陶瓷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汉代艺术陶数量之多、种类之丰富,超过了以往。具有浓厚的生活与时代气息,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关系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为陶器大约在800—1000℃高温下焙烧而成,所以硬度较低,在地下潮湿环境中长期埋藏,受可溶性盐类及其有机质杂质的侵蚀,使器物强度降低,极易破碎、酥粉。所以陶器收藏中有一句“十陶九残”的说法,可见陶器的保护和修复是非常重要的。 陶方壶是汉代陪葬明器中最常见的器形,为仿制青铜器造型,有彩绘的、也有素面的。 本文将介绍一件汉代红陶素面方壶的修复。此壶为陶方壶中的一件普品。 此壶底足和盖子残碎严重,可以说完全不能“站立”。本文将介绍该件陶方壶的碎片拼对、粘结、补配、仿色作旧等过程。 一、粘接 在陶器修补中粘接方法主要有直接对粘法、灌注粘接法和快速粘接法,一般因器物的残碎程度而定。专业书籍中介绍的粘结材料主要有硝基纤维素、聚苯乙烯、丙酮溶液、502胶等。而本文介绍的是快速粘接法即利用“502”胶进行粘接。 粘接方法较为简单,本文不再赘述。 二、补配 补配修复是陶器修补中的关键技术,常用的材料有石膏粉、水泥、聚酯酸乙烯乳胶、钛白粉、滑石粉、虫胶清漆等等。因该方壶底部缺失较大,为简化修补方法并提高修补强度,首先在断裂面上打孔用502胶固定竹签,再进行塑形补缺将非常简单牢靠。 补缺时用少量水和开泥土不断搅拌,再过滤出溶液(主要是利用泥土的颜色),然后与快速固化剂及白土,红土,进囗透明丙稀等材料混合成粘土状。 补缺、定型。 定型后要快速依照器形进行修整。 然后将自然裂纹补缝,打磨,最后再涂胶洒上墓土打磨,此步骤应重复多次以产生一定的层次感,以达到仿真效果。此步操作因太投入,忘记拍照了,见谅!! 成品欣赏: 终于可以再站立起来了!! 最近,工作室业务量爆满,待修复器物也排满长队,也有金缮爱好者前来学习交流,所以,特招聘工作助理数名,另外,本工作室将在春节后适时举办培训班,用于文物级金缮修复教学,请有志同道合者加盟,共谋发展!欢迎关注西安残意金缮修复工作室。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文章来源:https://www.kaimen360.com/article-4722-1.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或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
汉代红陶方壶修复过程的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