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万历末期至康熙前期的一个世纪里(十七世纪),官窑衰落和对欧洲瓷器输出的剧增,加上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原因的催化,使景德镇青花民窑瓷器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空前繁荣的历史时期。窑工们摆脫了官窑的束缚,适应外销需要,使得这一时期的青花、彩瓷,无论器物造型、纹饰内容及其绘画风格、青花料的运用等方面,都显现出清新独特的时代特征。因此,古陶瓷学界把这一阶段称为“转变期” ![]() 天启-崇祯青花山水人物纹碗崇祯二年(1629年)墓出土江苏无锡市锡山区文物管理办公室藏 ![]() 天启青花携琴访友图碟 安徽萧县博物馆藏 “转变期”的景德镇青花瓷,所用青釉料有回青、石子青、浙料等;极少用进口的回青料,民用粗器多用石子青,精品用浙料。技朮上钴料的洗炼由水锻改为火炼, 浙料发色青翠、幽蓝、淡雅、亮丽。 ![]() 青花芦雁纹碗,崇祯二年(1629年)墓出土江苏无锡市锡山区文物管理办公室藏 ![]() 明崇祯九年(1636年)麒麟芭蕉纹莲子罐 大英博物馆藏 承接万历朝先勾线再分水的晕染技法,使山景呈现远近高 低的立体感,这种分水的画法在康熙时期达到了顶峰,渲染出多个色阶层次,被称为“青花五彩”。 ![]() 明崇祯苏武李陵故事图盖罐 英国巴特勒家族藏 ![]() 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青花山水纹净水碗国家博物馆藏 此时民窑在装饰图案方面,摒弃了过去官窑皇室的束缚,不再以龙、凤、藩莲等固定的图案为主题,而多见山水、花卉、禽鸟与人物故事的题材,并出现了融诗、画、书、印于一体的装饰风格。纹饰布局疏简,用笔自然生动,简笔写意,几笔勾勒,非常传神,富有生活气息。 ![]() 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青花山水博古图瓶,上海博物馆藏 ![]() 明崇祯十六年(癸未、1643年)青花隶书题记人物故事纹直颈瓶 ![]() 崇祯十六年(1643年)青花十八罗汉图笔筒 上海博物馆藏 ![]() 明崇祯青花人物故事图笔筒 天津博物馆 ![]() 明崇祯青花钱塘梦故事盘,上海博物馆藏 ![]() 顺治青花山水纹橄榄瓶,山东济宁市博物馆藏 ![]() 清顺治青花落花流水纹橄榄瓶,山东济宁市博物馆藏 ![]() 清顺治青花盖罐,北京市文物研究所藏 ![]() 顺治十年青花山水图象腿瓶 上海博物馆藏 ![]() 清顺治十五年青花人物纹盘 故宫博物院藏 ![]() 清顺治至康熙早期青花柳梦梅故事图盘上海博物馆藏 ![]() 大清康熙年制人物纹碗 ![]() 清康熙十年中和堂款青花釉里红楼阁图盘 上海博物馆藏 ![]() 清康熙十一年中和堂款青花釉里红山水图盘 上海博物馆藏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文章来源:https://www.kaimen360.com/article-4430-1.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或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 |
明末清初民窑青花的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