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是古老的艺术品交易方式,在几百年的发展历史中,一直占据着艺术品市场的统治地位。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微信的出现,拍卖作为一个古老的行当,和互联网搭上了关系。一种新的艺术品电商模式在大江南北迅猛发展,即艺术微拍。2013年被业界称为艺术微拍元年,2014年则是艺术微拍高速发展和激烈竞争的一年。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底,国内大大小小的艺术品微拍平台已接近100家。 事实上,这一依托社交媒体平台的艺术电商模式不是中国独有,而是世界趋势,根据《2015年TEFAF全球艺术品市场报告》的数据,2014年的在线艺术品销售额达33亿欧元,约为全球艺术品和古董总销售额的6%,并且以每年近30%的速度递增。其中,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社交媒体软件的艺术品交易成为令人瞩目的增长点。 显然,艺术微拍等新的交易模式的出现,搅动了传统的艺术品市场,虽然目前还不占主要地位,但其发展势头不得不让人重视,同时,由于艺术微拍没有门槛限制,运营者既有拍卖企业,也有很多没有拍卖资质的非拍卖企业,带来了很多问题,艺术品微拍平台的无序发展及交易纠纷等问题比较突出。这些问题应如何解决?未来艺术微拍会走向何方?艺术微拍等网络拍卖会否代替传统的一、二级市场拍卖模式? 艺术微拍怎么玩?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二维码技术的发展,网络艺术品交易出现了新的业态,最新趋势是移动互联网模式,其交易模式由网站在线交易向手机APP和微信平台延展。尤其今年上半年,这种向移动端的转移趋势更加明显,出现了多种类型的微信艺术品拍卖模式,即艺术微拍。 据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拍卖研究中心主任刘双舟观察,艺术微拍发展至今经历了几个过程,起初主要是微信朋友圈模式,即依托微信平台,在朋友圈中进行,其竞价方式主要是通过朋友圈的评论功能进行,这还是较初级的形式。此后,开始有了微信群拍卖模式和微信拍卖平台模式。前者主要是在专门的拍卖群中进行定期拍卖,后者则更专业,背后有专业的拍卖网站运营。 艺术微拍肇始于2013年,这种模式起初主要在朋友圈或微信群中进行,拍卖方把拍品的图片等内容介绍传到微信公共平台或朋友圈里,所有关注者或者“+”进群里的好友都能来竞拍,藏家可以通过回复公众平台竞价,也可注册成会员竞拍,打电话竞拍同样有效。有些微平台还有“O2O”功能:线上展示,线下预展,吸引买家到预展现场竞价购买。 2013年2月,一名叫胡湖的艺术市场从业者创建了拍卖群——阿特姐夫日夜场,群内大部分成员为艺术圈的媒体人及收藏者,该群在短短一周之内就卖掉了近50件作品,成交均价在3000元上下。而卓克艺术网旗下的艺麦微拍从2013年创立至今,已举行了100多期拍卖活动。艺麦微拍曾将朱新建的一幅《美人图》拍到16.5万元,创下了微拍单幅作品的成交价纪录。 随着艺术微拍的火爆,一些更专业的拍卖企业或电商公司开始参与进来。2014年,数百家公司开始在微信上出售艺术品。专家估计这些公司2014年的营业额每家都超过150万欧元,而销售额的平均佣金比例是5%。 注册国际艺术经纪人协会(CIABI)评估委员会委员、国家文化产业价值评估服务平台评估总监刘睿介绍,艺术微拍的交易标的主要集中在低价的艺术品,微拍售出的艺术品中74%的成交价低于1万元。2014年成交价最高的作品是阿特姐夫以32.5万元售出的。这些公司对市场进行了细分,比如,大咖拍卖从周一至周五每天举行一场日间拍卖,待售艺术品的成交价通常低于5000元,而周六晚间拍卖专注于更出名的艺术家,价格区间在1万元至10万元之间。和线下不同的是,这些拍卖的买进率很低,平均只有10%左右。 微拍迅速蹿红的重要原因在于没有门槛,不论是个人、机构,不需要取得拍卖许可证等资质,只要有微信群,就可以把艺术品晒出来,只要有人喜欢就可以竞买。 此外,艺术微拍打破了时空限制,非常便捷,微拍拍卖频率可以自行调节,加速了艺术品的流通。不像传统拍卖会需要买家到现场举牌,微拍只要一部手机在手即可。“任何人只要有一部手机即可参与拍卖的全过程以及拍卖后的支付流程,非常方便,微拍简化了拍卖流程、节约了拍卖成本、增加了参与程度、促进了艺术品交易的发展。2012年后,艺术品市场曾遭遇寒冬,大家一度不知道未来前景如何,没想到微拍又带来一种新的模式。”刘双舟说。 对消费者来说,当收藏圈进入微信时代,艺术品收藏正在从封闭小众圈子的爱好向大众消费转变。艺术微拍的兴起让很多人开始接触艺术品知识,提高了艺术欣赏水平,很多从来没有买过艺术品的人,通过微拍了解到艺术品交易过程,许多买家更是通过微拍买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张画。 对艺术家而言,尤其是年轻艺术家,微拍为这些知名度还不是很高的艺术家开辟了新的渠道。微拍的较低门槛给了年轻艺术家一个进场展示自己的机会,有利于培育新人新作和新藏家群体。 艺术微拍如何面对诸多风险? 艺术微拍给艺术品市场带来了一股新鲜血液,但是表面的繁荣之下暗涌着激烈的竞争,面临着很多风险,这些问题有些是传统拍卖一直悬而未决的难题转移到网络平台,如艺术品的确权、价值评估问题,有些则是由于互联网的特殊交易模式带来的。 刘双舟曾在多个微信拍卖群中观察微拍的业务流程,发现目前微拍还是比较混乱,暴露出一些问题。“首先是网络图片与实物之间的误差问题,可能不是拍卖方故意造假,而是不同的电脑和手机显示屏色彩的问题,自然会造成一定的色差。二是艺术品运输配送中的意外风险问题,现在快递行业非常发达,艺术品可以很方便地送到全国各地,但是艺术品是特殊商品,其配送要求很高,一旦运输过程中发生损坏,如何赔偿是个问题,现在艺术品保险还没有跟上微拍的发展。”刘双舟说。 此外,微拍竞价过程中存在作弊问题,如哄抬价格、找托儿。由于目前微拍的运营方门槛很低,参与者鱼龙混杂,导致市场上存在一些卖方欺诈问题,如不交货、假拍、拍假等问题。还有的买家进行恶意竞买,拍后不付款。“我在一些微拍群看到,他们每天都要公布一个黑名单,就是拍了不付钱的买家,被拉黑,拒绝再次交易。”刘双舟说。 一旦出现以上纠纷,买卖双方维权都有困难。由于目前法律层面,对艺术品的网络拍卖还缺乏专门的监管,导致这一市场维权很难。“目前进行微拍的运营主体有些是拍卖企业,他们有拍卖许可资质,受《拍卖法》监管,但有些是非拍卖企业,《拍卖法》管不到,只能适用于《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而且微拍留存证据很难,如大家都是在线交易,签订合同的电子签名问题怎么解决等,目前还是问题。”刘双舟说。据了解,目前国家标准委已正式立项《网络拍卖规程》,艺术品网络拍卖今年将有法可依。 对于微拍目前存在的市场信用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刘睿认为,有兴趣参加微拍的,多是圈内人,有来自画廊机构的,也有艺术家、评论家、美术馆工作人员、媒体人士,更有资深藏家,大家相互认识,基于熟人关系形成的圈子来确保信用。 他们之所以会参加微拍,一是因为传统拍卖一般竞拍保证金都要10万元至20万元,而参加微拍不需要保证金;二是微拍有社区模式,大家可以以拍品为主题来聊艺术话题,比较轻松随意;三是拍品价格低,交易成本低,容易让人接受。 艺麦微拍就是通过老成员邀请新成员的方式,共建立了5个分群,成员总数已经达到600余人。阿特姐夫日夜场的微信群里大部分成员是发起人胡湖的好友。据微信群的管理人透露,群里的人们都相互认识,靠的是信誉,不需要保证金。 “现阶段的艺术微拍更像朋友之间的游戏,大家在一起很轻松地参与,而商业模式还很难说。甚至有人认为,艺术微拍可能跟微博一样,流行一段时间就过去了,不会是持久的方式。”刘睿说。 艺术微拍未来走向何方? 刘睿认为,未来艺术微拍如果想做大做强,首当其冲需要解决技术平台支撑与信用体制保证两方面的问题。首先需要一个完善的技术平台作为基础,因为仅仅依靠社交媒体作为载体,显然是无法容纳更多人群,无法提供更加丰富和人性化的服务。强大的技术平台是艺术微拍扩容的前提条件。 此外,微拍现有的活跃用户主要是艺术行业的从业者本身,依靠熟人圈来作为信用保证。这样的信用体系是脆弱的,客户人群缺少扩展的空间。如果能够参考国内大型电商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制定出完善的便于操作的信用体系,保证普通消费者的切身权益,这将使艺术微拍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包括电商、微拍在内的整个网络拍卖都只是实体拍卖的一个补充手段,短时间内还无法撼动艺术市场原有交易方式的统治地位。但在移动互联网的刺激下,新生业态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一旦找到合适的生长环境,崭新的商业模式将会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刘睿认为。 刘双舟表示,目前把艺术微拍定义为一种商业模式为时尚早。“艺术微拍能走多远,现在不好判断,因为新技术发展实在太快了,以前有博客、微博,现在有微信,未来是否还会出现比微信更新的社交工具,现在不好预测。但可以肯定的是,艺术品的交易受到互联网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刘双舟认为,未来那些可供大众消费的、可趋于标准化的艺术衍生品的网络交易将会得到更大更快的发展。 “网络交易与艺术品之间本身存在一些矛盾,网络适合标准产品的交易,这也是大多数电商主要做的,如大众日常消费的各种商品,而艺术品恰恰相反,是一种个性化很强的商品,不可能标准化,也不能够标准化。事实上,比起艺术品,更适合在线交易和大众消费的是艺术衍生品。”刘双舟说。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文章来源:https://www.kaimen360.com/article-2706-1.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或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
微信拍卖艺术品模式风靡大江南北的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