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6日下午两点,由青年策展人丁晓洁、郭海潮策划的“学•缘 七校中国画专业研究生学术交流展”在首都师范大学美术馆举办,展览共展出37件作品。此次展览集结了包括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七个院校的十五位青年艺术家借由此次展览平台共同交流。开幕式上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王群、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吴明娣、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书记、副院长李楠、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博士生导师王贵胜、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陈辉、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高润喜、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主任汪港清、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韦红燕、嘉宾杨维民、艺术家代表王云云、郭海潮分别致辞发言。 中国画的发展历经过不同阶段,流转至今的中国画无论从语言、媒介或是表述方式上都无法回避与当代艺术发生的碰撞,“新水墨”、“新工笔”这些层出不穷的词汇和概念不断拓宽传统国画领域原有的价值观及其语义系统,同时也增加了阐释上的复杂性。 无论是水墨还是工笔在现实世界中都越来越急迫地寻求可以明确其身份以及脉络的落点,反之则是彻底地反叛与否定,这种选择看似是对传统价值的反驳和质疑,但从悖论角度来看否定又是另一种回归的便捷通道,它产生了另一层价值的空间,并在实践推移中不断重构新的“现实”。 在今天,信息的全球化、数字化、碎片化搅乱了任何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及其生产逻辑,这种外部介入影响了任何一种艺术叙述的规则,和产生现代主义所处历史背景相似的是,传统艺术中的古典精神在现代社会形态中不断被解构和挪用,而在此基础上任何一种形象或是符号又都无可避免地在产生之后就迅速消解,循环往复,整个艺术系统中漂移和不定义被视为常态,正像“实验”一词的流行意义一样,“过程”即是结果本身。 《学•缘——2015中国画专业研究生学术交流展》正是在此基础上的一次“循环”,此次15名参展艺术家师从刘庆和、刘进安、陈辉、高毅、高润喜、黄华三、韦红燕、汪港清、王贵胜、姚鸣京、张鸿飞(排名不分先后)等国画界知名教授,“学• 缘”不仅是一次学术交流领域的碰撞和探讨,更是一种返璞归真的自我观照,也是朴素精神的集体回归。可喜的是,在此次展览上,可以看到这些青年艺术家们对于国画传统的尊重、延伸以及创新与个性,这次展览也模糊了工笔、写意的界限,使得整体效果更为完整和包容。 在展览开幕式结束后,包括策展人、艺术家、嘉宾在内共同参与了“我们的未来——中国画研究生毕业生实践与探索”研讨会,会议中涉及:艺术毕业生的未来,走出学院之后如何成为艺术家?艺术与价值如何连接?面对现实,并不是所有毕业生都可以继续创作并做与艺术相关的工作,那么现实与理想到底该如何选择?艺术市场与艺术创作的主被动关系以及延伸出来的女性从事艺术创作需要面临的问题等。 该展将持续至2015年6月21日。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文章来源:https://www.kaimen360.com/article-2692-1.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或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
2015中国画专业研究生学术交流展介绍的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