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春拍喜讯连连,艺术品春怕上演抢货大战。最近这段日子对于古玩收藏爱好者来说,可以说是喜讯连连,最先开拍的纽约春拍给整个艺术品收藏交易市场看到了明媚的春天。而在刚刚过去得这一周的香港春拍也接踵而至,更让古玩收藏爱好者欢呼雀跃。 苏富比亚洲现当代艺术夜场吴冠中《红梅》拍出6680万港元 香港苏富比、中国嘉德(香港)、保利香港三大拍卖行轮番举槌,并分别交出了26.9亿港元、2.5亿港元、11亿港元总成交额的成绩单,情况优于市场预期。传统书画部分更是创下不少可喜的佳绩。嘉德香港力推的张大千《拟石溪溪山留客图》,就以1725万港元的成交价拔得专场的头筹。 近年来,受市场整体环境影响,拍品征集难度不断增大,而买家也变得越来越理性。不少大型拍卖公司将拍品征集范围延伸到海外,在本轮香港春拍展开了一场“生货”大战。与此同时,“民国热”与“书法热”也在香港与内地市场不断升温。种种迹象是否正为本地春拍传递回暖信号?内地买家又将在春拍迎来哪些新面孔?本报记者就此向业内人士进行探析。
名家旧藏“生货”受持续追捧 在首轮香港春拍,不少拍卖行纷纷打出“生货”、“硬货”的旗号,形成一道亮眼的风景线。嘉德香港在“观想——中国书画四海集珍”专场力推的张大千《拟石溪溪山留客图》,可谓名副其实的“生货”。这幅作于1948年的作品,是张大千盛年杰作,也是他拟仿石溪的罕有之作。这幅作品当年在上海展出后,即被重要藏家购藏,历经三代后首现拍场,最终以1725万港元成交。 在同一专场成交价位居第三的《幽谷图》,同样出自张大千之手。这幅张氏晚年反刍早年临古之作,极具美术史意义,最终以368万港元高价成交,超出预估价2倍。而在保利香港“中国近现代书画”专场上,张大千的作品也有不俗的表现。他作于1932年的《黄山青龙潭》以200万港元起拍,经过多轮激烈竞拍,价格一路飙升至810万港元落槌,成为本场成交价最高的拍品。 不过,并非所有张大千的作品都获得青睐,也有部分作品流标。市场人士认为,随着市场回归理性,买家越来越讲究拍品的来源出处,名家旧藏的书画精品往往比其他拍品价格要高得多。郭秀仪珍藏的齐白石专辑作品就全数高价成交。 名人收藏以传承有序的优势而受到市场追捧,今年这一趋势也显得特别明显:香港苏富比推出了张大千海外家属、李研山家族珍藏书画,袁世凯家族及“五十万卷楼主”莫伯骥收藏书画;嘉德香港也推出了日本著名美术史家旧藏、国民党资政王新衡旧藏、原台电董事长杨家瑜旧藏、香港艺术馆首任总馆长谭志成旧藏、香港原辅警总监曹峻安旧藏等系列。 本轮春拍也显示出书画藏家对书法作品的热情。在保利香港上拍的董其昌《临淳化阁帖》拍前已成为焦点。经过现场多轮竞价,此作最终以1300万港元落槌。随着碑学的流行,清代中晚期的书法家作品也受到市场青睐。吴大澂作品价格就表现出明显的上涨趋势。他的《篆书册页》在保利香港以236万港元落槌,远超拍前估价38万六倍之多。 “正所谓书画同源,古代很多画家同时也是书法家,但画的成就比书法更大,因此人们往往只关注他们绘画方面的成就,而书法往往只是画的附属品。随着书法清雅的审美价值被重新发掘,它将逐步自成一个板块,被更多藏家欣赏。”广州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主任陈铿说。 “书法热”与“民国热”也在内地拍卖行迅速升温。3月下旬举槌的北京匡时2015迎春拍卖会就推出多场书法专题,如“旧时明月:二十世纪文人墨迹”专场就囊括了民国时期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胡适等学人墨宝,而“医国医人:名医李其芳的朋友圈”专场则以民国名医李其芳为线索,上拍一批“其芳”上款、创作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名人书画作品,突出其历史价值。 现当代艺术已走进瓶颈? 现当代艺术板块向来是香港拍卖的重头戏。今年适逢吴冠中逝世五周年,香港苏富比为此推出了吴冠中“生命的风景”专题,呈现《红梅》、《荷花》、《彩山》、《墙上秋色》、《李村树(二)》和《江边竹林》等六幅创作于上世纪70到90年代的画作,六幅作品悉数成交,共拍出1亿5700万港元,超越拍前估价逾两倍。吴冠中的油画《滨海城市(青岛)》也在保利香港取得佳绩,经过多轮竞争后以3300万港元落槌。 嘉德香港在“中国20世纪及当代艺术”专场则把握“融贯中西,兼容并蓄”的美术史线索,由20世纪向当代进行延伸,呈现华人艺术先驱们在历经西方现代主义洗礼后焕生的丰硕成就。林风眠、关良、朱德群、刘国松、萧勤、朱铭等大家的代表性作品均有上拍。本场最终总成交额达3810万港元。 与之相似的是,保利香港首次推出了“中国现当代纸上作品专场”。专场以“纸本”为承载媒介,对从早期水墨先驱到新文人画、观念水墨、新水墨的成长历程进行梳理。虽然该场拍卖的成交率只有60.82%,但拍卖方表示,该专场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将作品卖给藏家,更希望借此培养艺术家市场,以及各地藏家关注他们的平台。 不过,不少市场人士都从本轮香港春拍的反应感受到,现当代艺术反应平平,总体表现略低于往年。青年一辈未见“黑马”突围,不少“老一辈”当代艺术家的作品甚至出现流拍。在香港苏富比现当代亚洲艺术晚间拍卖上,曾梵志与方力钧拍出的作品都在估价内成交,而张晓刚、岳敏君以及曾梵志其余两幅作品流拍。“当代艺术重在思想性,但题材长年重复雷同也会令人审美疲劳。”陈绮雯说。 此外,中国当代艺术家也不再是买家唯一的选择。买家们对非中国籍亚洲艺术家作品的关注度也在不断增加。香港苏富比增加了日韩抽象作品的比重,而印尼艺术家的表现仍旧突出。在嘉德香港春拍上,草间弥生的作品《有南瓜的静物》成交价为333.5万港元,高出估价逾两倍。 张大千的《拟石溪溪山留客图》 市场对当代艺术已“累觉不爱”?有市场人士预测,随着“70后”藏家群体的登场,抽象的当代艺术在未来3-5年将有更广阔的情景。在上月提前开幕的香港巴塞尔艺术展受到热捧,就反映出这一趋势。而“80后”群体的对艺术潮流的反映则更为敏锐,只是其消费能力暂时未能在拍卖场上得到表现。新的藏家需要看到新的当代艺术作品,正成为市场的一股呼声。 不过,也有行家对此持有不同观点。“过去人们常常认为‘70后’群体会选择当代艺术居多,但我们了解到,目前也有相当部分的新藏家回归到传统书画中来。”陈绮雯表示,随着藏家群体的审美能力日趋成熟,他们对经典作品的认识也会更为深刻:“但‘70后’的审美也显得更为弹性,他们不一定再停留在过去对传统或当代进行刻板的划分,也不会只喜欢某一种藏品,而会对藏品进行跳跃式的重组,拍卖行也需要调整策略适应他们的需求。”
本地拍卖行着力发掘新面孔 “总体来说,这次香港春拍的成交还是相当理想,几乎可以说是‘无漏可捡’。”陈绮雯分析,由于拍卖行的估价都比较低,本次春拍吸引了不少买家。但买家们仍然做足了功课,经典的拍品价值都没有被低估。 香港首轮春拍呈现的回暖趋势,从上月纽约举办的“亚洲艺术周”已可见端倪。已故美籍收藏家安思远的藏品拍卖,更形成了轰动效应,吸引了众多国内藏家到纽约参加拍卖会,成为“亚洲艺术周”的最大亮点。有行内人士分析,安思远拍卖专场火爆,全因其藏品都是难得一见的“生货”,使之以远高于市场价成交。 不过,对于海外市场的春风能否吹进国内,市场反响仍然审慎。有分析认为,内地拍品资源与客户资源与国际拍卖行的交集并不多,香港首轮春拍的结果也对内地春拍影响有限。随着拍品资源的枯竭,内地拍卖行今春仍难逃征集难的困局。但可以肯定的是,内地不少知名的拍卖行正积极调动力量进行“扫货”,甚至还远赴欧美去探囊取宝。 “比方说,这次嘉德香港的拍品大部分都是从海外华侨那里征集回来的拍品。他们开始海外征集的时间也不长,但拍品给人感觉非常干净,值得国内同行学习。”但陈绮雯也坦承,目前广东拍卖行对海外市场的开发仍然偏少:“香港春拍吸引国内藏家的参与,反映出人们对‘生货’的期待,国内的拍卖行应设法满足市场的需要。” 一些原先比较冷门的民国文献,也成为内地拍卖行“生货”的首选。在北京匡时的迎春拍上,一批胡适文献表现极为亮眼,它反映了胡适在担任驻美大使期间的活动,极具史料价值,估价在10-15万元,最终却以78.2万元成交。而新兴木刻运动先驱李桦的珍贵手稿《身边杂记》,估价为3-5万元,竟一路狂飙到46万,超出估价十数倍。陈铿认为,随着藏家审美趣味的“知识化”,“有故事可讲的作品”自然成为拍卖行征集的目标。 而即将陆续举槌的本地春拍,在发掘文献与书法资源之外,也力求为市场呈现岭南名家作品的新面孔。精诚所至拍卖公司就为即将在5月举槌的春拍,带来了“岭南四杰”一些过去较为罕见的作品,如关山月作于1943年的《祁连山写生》,是他早年的写生代表作,中西合璧的痕迹明显。 艺术品春怕上演抢货大战,这对古玩收藏交易市场与艺术品交易市场来说,无疑使久旱遇甘露,古玩收藏爱好者对这消息都持积极态度,古玩收藏与艺术品市场完成调整,重新上涨看来已经开启。 欢迎添加微信zmkmsc或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
艺术品春怕上演抢货大战的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