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捡漏传奇故事——废品摊上淘到国宝重器

时间 : 2019-9-1 09:14

作者 : 陈鋆宽

 查看 : ( 3904 )  评论 : ( 29 )

摘要 : 保护历史文物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这句话说的自是不错。改革开放之后的几十年,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我们对于文物的保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有效的行动。可惜,近代中国的软弱,也让很多国宝重器历经 ...

保护历史文物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这句话说的自是不错。改革开放之后的几十年,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我们对于文物的保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有效的行动。可惜,近代中国的软弱,也让很多国宝重器历经磨难曲折。收藏君要给诸君讲起的这几件国宝级文物更是身世坎坷。 

废品堆里淘出的“镇馆之宝” 

  班簋高22.5厘米、口径25.7厘米,圆腹,腹部有四个半环形兽首耳,并连接着四个内卷象鼻形足,通体有精美的兽面纹饰。最难得的是器内有198个铭文。从文字中可以得知,它的主人是3000多年前周穆王时的贵族。铭文记录了他受周王册封和他父亲随周王平定东国之乱的功迹,铭文的最后一句是“子子孙多世其永宝”,以让他们家族的子子孙孙记住祖先这段光辉的历史。 

古玩捡漏传奇故事——废品摊上淘到国宝重器 

班簋为中国西周中期青铜器。穆王时毛班所作。何时何地出土无考,为清宫旧藏,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时散出 

  簋,最初是我国商周时期贵族盛食品的工具,后来演变成重要的青铜礼器。王公贵族们每逢重大庆典,都要铸鼎、簋等礼器来铭记。我国自古就讲究礼仪,天子在大型祭祀和宴乐中杀猪宰牛,用九鼎八簋盛主菜主食献给祖先、鬼神,可以说,班簋自一诞生,就身世高贵。 

  根据记载,班簋在北宋时期就已出土面世,并一直被收藏在各朝代的宫中。在乾隆年间,已是皇宫的“重器”,得到乾隆皇帝的喜爱。 

  可惜的是,班簋在清皇宫中的尊贵生活并没有延续很长时间。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慈禧太后逃向西安,宫中的宝物成为侵略者的囊中之物。班簋应是此时被抢出皇宫,后又或贩卖,或遗弃在北京。在此后的七十年间,班簋一直“大隐”于北京的“尘世”中,可能是它的主人也知道这是宫中的重宝而“秘不示人”。直到“十年浩劫”,才使班簋的命运又一次发生重大转变。 

“十年浩劫”期间,红卫兵小将四处“破四旧”,许多古代书画被烧,瓷器被砸,铜器、古籍被送到废品站、造纸厂、炼铜厂。为了抢救和保护古代文物,由北京市的文物工作者组成的“文物清理拣选小组”,当时在废品堆中每天“寻宝”“拣宝”。据1981年的统计,从1971年至1981年在废品站拣选到的珍贵青铜文物就达59件,其中包括班簋。 

古玩捡漏传奇故事——废品摊上淘到国宝重器 

班簋内部铭文 

1972年夏季的一天,文物清理拣选小组的呼玉衡、华以武师徒二人又来到北京有色金属供应站,从金属废品中拣选文物。由于呼师傅年岁已高,就让华以武一人,先进废铜堆中扒拉、翻腾。快到中午时,华以武猛然间看到了一个裹泥带锈的青铜器碎片,他赶紧抱出来让师傅“掌眼”。呼师傅经过仔细查看再凭借多年经验,已初步认定它们应该是古代的重要青铜器。师徒二人又仔细寻找到其它一些相似的碎片,并立刻把它们包好,带回到清理拣选小组办公处。当时,我国另一位著名的青铜鉴定家程长新也在这个小组内。经过程先生的仔细鉴定、考证,初步认定它是一件有铭文的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后来,程长新与呼玉衡返回废品收购站,将废品堆“过了一遍筛子”,又找到了几块碎片,经过仔细对接、辨认铭文,他们终于确定,这件宝物就是清宫的旧藏“班簋”。 

  为了重现班簋的风采,它又一次被请进皇宫。1973年夏季,班簋被送到故宫博物院文物修复厂,厂长蔡瑞芬将任务交给了经验丰富的赵振茂先生。赵先生经过整形、翻模补配、修补、对接纹饰、跳焊焊接、钢錾雕刻、做旧等多道程序才将班簋复原。班簋修复后最终收藏到首都博物馆。 

洒蓝釉钵:“有些年头的鸡食盆” 

  20世纪70年代的一天,一位老者手捧一件“大碗”来到位于后门桥附近的北京市文物商店地安门收购部,想要卖掉它换些钱。收购部的曹书田先生拿过此碗仔细观看后,感觉此器物比较奇特,大碗的釉色浓淡均匀,胎体厚重,外观略显粗糙,却也因此反而显得愈加古朴深沉。拿在手上感觉手头较重,大概是经常使用的缘故,碗内釉面有磨伤现象,且有污垢痕迹,已经不容易擦去。收购部的工作人员在和老者的交谈中得知,这个大碗在他家已经放了多年,曾经有过很多用途,做过放盐的容器,还做过一段时间喂鸡的食盆,他只知道这个十分结实的大碗有一定的年头。 

古玩捡漏传奇故事——废品摊上淘到国宝重器

 洒蓝釉钵为青花款明宣德年制 

  在明朝制瓷业的历史上,有一种颜色釉瓷器,虽亦系出名门,为宫廷御用窑厂烧造,却一直不像它的其他“伙伴”那样受到追捧,它就是洒蓝釉瓷器。这件看上去并不起眼的大碗,恰恰就是极为罕见的宣德洒蓝釉瓷器。 

  人们对于洒蓝釉瓷器认知度不高,不是因为其不够珍贵,恰恰是因为它的存世量太过稀少,难得一见,才使得人们对它的认知有限。 

  洒蓝釉瓷器属名贵窑器,于宣德时期为景德镇所创烧,之后不久停烧。到了清代康熙时期,才又恢复生产。因其在浅蓝底上有水迹般的深蓝色斑点,犹如洒落的蓝色水滴一般,故称“洒蓝”。洒蓝釉制品的烧制工艺较为特殊,首先上白色釉,在烧成的白釉上用竹管蘸蓝釉汁水,吹于器表,于是形成了薄厚不均、深浅不同的斑点,所余白釉底如同飘落的雪花,也因此,洒蓝釉又被称为“雪花蓝”。 

  传世宣德期间的洒蓝釉制品极为少见,已知全世界现存有三件,除了藏于首都博物馆的这件之外,其中一件藏于天津艺术博物馆,另外一件原收藏于侨居瑞士的仇焱之老先生手中。19801125日,在苏富比拍卖行于香港举行的拍卖会上,以370万港币被香港赵氏所得。 

  首都博物馆藏的这件洒蓝釉,高11.4厘米,口径25.3厘米,敞口,腹下渐收,矮圈足内有“大明宣德年制”青花双圈楷书款。造型规整,釉色美观,胎体厚重。此碗又叫“骰盔子”,据传是宫廷中用来掷骰子博大小时所用的工具。 

  如今,这件珍贵的洒蓝釉珍瓷究就静静地陈列在首都博物馆中,当我们在欣赏这件稀世珍品的时候,除了赞叹它独特的风貌,更应该庆幸在经历如此多的沧桑之后,这件凝聚着前人智慧的精品可以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 

命途多舛的《宣示表》 

  说起中国书法,绕不开钟繇、王羲之两位书圣。贾似道刻本原石《宣示表》就和“楷圣”钟繇、“书圣”王羲之有解不开的渊源。钟繇是中国最伟大的书法家之一,他身处魏晋时期汉字由隶书改为楷书的转型时期,奠定了汉字楷书的体式规范,被后人尊称为“楷圣”。钟繇的书法墨迹,以《宣示表》最受推崇。 

  《宣示表》,无款,小楷,共十八行,298个字,是钟繇写给魏文帝曹丕的一个奏文,内容是劝曹丕接受孙权的归附请求。中国邮政于2007115日发行《中国古代书法—楷书》特种邮票,其中一张就是《宣示表》。 

古玩捡漏传奇故事——废品摊上淘到国宝重器

 

《宣示表》拓片 

  但是,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宣示表》的各种刻帖,都不是钟繇所书原迹。相传东晋丞相王导生前非常喜爱钟繇书法,战乱时,王导仓惶过江,抛下了所有的金银细软,东渡时还不忘将《宣示表》缝藏在衣服里随身携带。来到江南后,王导将它送给了王羲之。后来,王羲之又将《宣示表》送还给了王修(王敬仁)。晋穆帝升平元年,年仅二十四岁的王修不幸去世,悲伤的母亲知道儿子生前非常珍爱手中的这些墨宝,她要让儿子生前的最爱在他死后也能陪伴其左右,于是将它们放进王修的棺中陪葬,其中就有钟繇的《宣示表》。《宣示表》真迹就此在人间消失,也令后人再也无缘一睹其真实风采。 

  目前,诸君欣赏到的钟繇《宣示表》,均是王羲之的临摹本。王羲之临本在北宋时期藏于内府,南宋末年归藏贾似道。贾氏十分珍爱此表,命门客廖莹中、名工王用和摹刻上石,并在刻石正面镌有贾似道印记和悦生葫芦印章,刻石精妙绝伦。贾似道刻《宣示表》是单刻帖。它不但是单刻《宣示表》中声名最为显赫的刻本,也是目前仅存的宋代《宣示表》单刻帖刻石。 

  贾似道死后,王羲之临写的《宣示表》不知下落,但宋代刻帖原石却被深埋于杭州贾氏旧宅的地下,得以保存。明代晚期,有人从杭州贾氏旧宅的地下,将这方珍贵的宋代刻帖原石挖出。《宣示表》原石出土后,清代画家金农在背面刻写了题跋。并评价道:“清瘦如玉,姿趣横生,绝无平生古肥之诮”。有意思的是,金农在题跋中,说好友汪援鹑如果知道此石,定以“明珠一箪,黄金十饼”交换。之后,果然,汪援鹑以半顷湖田换到此石。从清代自民国,它曾先后辗转于多人之手。桐华馆主人金德舆、赵魏、张廷济均收藏过此石。清代金石家张廷济在背面刻写了题记。民国初,此石归镇江陈渭泉收藏。 

古玩捡漏传奇故事——废品摊上淘到国宝重器 

宋刻《宣示表》原石 

  《宣示表》较之钟繇其他作品,无论在笔法或结体上,都更显出一种较为成熟的楷书体态和气息,点画遒劲而显朴茂,字体宽博而多扁方,充分表现了魏晋时代正走向成熟的楷书的艺术特征,可说是楷书艺术的鼻祖。此石虽刻于南宋,但是贾似道很快衰败,久埋土中,清初才见天日。出土后得到收藏家珍爱,实属难得的珍品。2009年,北京市政府拨两千余万巨资购买,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文章来源:https://www.kaimen360.com/article-12243-1.html
欢迎添加微信zmkmsc或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芝麻开门收藏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捡漏知识积累至关重要
捡漏---就是很便宜的价钱买到很值钱的古玩,而且卖家往往是不知情的。捡漏,是一句古玩界的行话,形象的体现在‘捡’上,因为古玩界普遍认为捡漏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行为,故而,北方的方言,用一个‘捡’来寓意它的难 ...
时间 : 2014-05-01 08:42:00 | 发布者:大川韬滔 |
古玩收藏捡漏有什么套路
古玩收藏捡漏有什么套路?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大街小巷里面有很多的古玩店,但是其实大多数的古玩店主自己对古玩知识并不是很清楚,所以也不知道一件古玩的真假以及价值,这就存在让一些内行买家捡便宜的可能。那么要想 ...
时间 : 2015-07-21 21:48:59 | 发布者:大川韬滔 |
在收藏网上捡漏容易吗
在我们这个时代,有些收藏门类几乎已经不存在捡漏的可能,比如高古石刻造像、宣德炉、黄花梨紫檀、官窑器、名人字画等等,即使“跑地皮”、“刨地皮”或“铲地皮”,掘地三尺,你再也别惦着会有那么个纯朴善良的老乡 ...
时间 : 2017-10-26 09:31:00 | 发布者:myadmin |
从1.8万元到380万元、9万元到7200万元,古董收藏的捡漏神话!
玩收藏没有不梦想着捡漏的。捡漏往往富含戏剧色彩,因此,它的故事性甚至比刷新天价纪录更让人津津乐道。|缠丝南红玛瑙朱雀钮宝玺“丛云”|首先就是被称为2017年最励志捡漏故事的主角——缠丝南红玛瑙朱雀钮宝玺“丛 ...
时间 : 2018-05-02 08:53:00 | 发布者:hepeng388 |
翡翠交易规则你知道几条 别再总想着捡漏啦
翡翠受到大众的喜爱,一方面它浓郁的色泽、透亮的光彩、莹润的质感、细腻的肌理都是人们钟情于它的理由;另一方面,翡翠不仅具有诸如平安、幸运一类的美好寓意,并且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翡翠的确具有某种磁场效用的保健 ...
时间 : 2018-12-18 10:55:00 | 发布者:陈鋆宽 |
玩翡翠想靠赌石捡漏 缅甸公盘有漏可捡吗
v前面小编和大家讨论过了在翡翠产地和加工集散地捡漏的问题,得出的答案是在这些地方捡漏其实非常难。那么,真的如有些消费者所说的那样,捡翡翠原石的漏要更加容易吗?或者说,普通消费者应该把翡翠原石纳入自己的 ...
时间 : 2018-12-18 11:16:00 | 发布者:陈鋆宽 |
青田石 一方印章换一套房是真的吗 赌石捡漏有没有可能
青田,被誉为我国“石都”,而这里也出产我国“四大名石”之一的青田石,在青田,每年都有价值20亿以上的石材成交,更有数不清的青田石印章和山子摆件从这里走向全球顶尖艺术品市场。材质最好的青田石一般由名家雕刻 ...
时间 : 2019-01-10 15:25:05 | 发布者:陈鋆宽 |
仿古瓷捡漏几率小 切记勿贪小便宜
古代瓷器在国内古玩收藏市场上一直都非常受欢迎,古香古色的东方韵味,令无数收藏爱好者为之倾倒。从古代瓷器不断走高的拍卖价格,就可以看得出它有多么珍稀。古代瓷器年份久远,在漫长的岁月中,历经战乱、天灾等考 ...
时间 : 2019-03-28 14:13:00 | 发布者:陈鋆宽 |
收藏经历中捡漏趣事有哪些
在收藏的世界里,经常会有一些关于捡漏的神秘故事…那么,在你周围或在你的经历中,是否有一些关于捡漏的有趣的故事呢?说到捡漏,小编最近在互联网上看到了许多关于捡漏的故事。如果你感兴趣的话,下面就跟随小编一 ...
时间 : 2019-05-22 09:33:35 | 发布者:陈鋆宽 |
潘家园能捡漏吗
潘家园古董捡漏一直是国内外古玩家研究的热点,有不少人成功地在这里捡到了宝贝,实际上间捡漏的时候有一些不成文的行为规则。早在清末,琉璃厂就有卖古董的一些规矩,说什么价就是什么价,说多少佣金就是多少佣金, ...
时间 : 2019-07-07 06:46:44 | 发布者:陈鋆宽 |
怎样在古玩市场中“捡漏”呢
捡漏是一个让人愉悦的词,它意味着你能以最少的钱获得最高的回报。上世纪八十年代,捡漏非常盛行,据说当时几块钱的东西,到如今都能卖到几千万,所以,八十年代捡漏之风一度大火,到了九十年代就基本灭了,因为能捡 ...
时间 : 2019-07-14 11:10:36 | 发布者:陈鋆宽 |
民国收藏大家章乃器从地摊上捡漏千余件文物
故宫博物院景仁宫内,有一块镌刻着历年捐赠者名牌的“景仁榜”,张伯驹、马衡、郑振铎、陈半丁等人都名列其间。今天要讲的,也是位列“景仁榜”的收藏家——章乃器。 章乃器(1897~1977),原名章埏,后阅读《老子》 ...
时间 : 2019-09-01 09:36:00 | 发布者:陈鋆宽 |
分享到:

发表评论+

古玩捡漏传奇故事——废品摊上淘到国宝重器的相关评论

引用 danlanzi 2024-1-27 07:04
,欣赏 欣赏欣赏,
引用 sqj123 2023-6-13 11:26
,向潜心研究的泉友致敬!
引用 Chongdrurf 2023-2-18 03:27
,好物品,值得。,
引用 坚持自己的梦想 2023-2-11 09:52
学习欣赏参考收藏价值!
引用 会飞的鱼儿 2022-12-20 03:05
图文并茂 让人容易接受理解。

查看全部评论(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