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钧釉属低温窑变釉,入窑经二次烧成,是清雍正朝景德镇御窑厂创烧的仿钧釉品种。因在炉型窑中采用还原工艺手段烧制,故称“炉钧”。此后历朝均有烧造,盛行于雍正、乾隆时期。 此种釉有施于瓷胎上者,也有施于宜兴紫砂胎上者,烧成后釉中紫红、蓝、绿、月白等色熔融一体,斑璨淋漓。 清人撰《南窑笔记》曰:“炉均一种,乃炉中所烧,颜色流淌中有红点者为佳,青点次之。”《景德镇陶录》亦载,“炉钧釉,色如东窑、宜兴挂釉之间,而花纹流淌变化过之。” 炉钧釉主要以流淌的蓝釉形成自然的垂流条纹,其间密布红色或青色斑点。 雍正朝炉钧釉瓷器上那种红中泛紫、似成熟的高梁穗颜色,被称之为“高梁红”。 清雍正 炉钧釉水丞水丞敞口,折腹,圈足。器内外均施炉钧釉。足内阴刻篆书“雍正年制”双行四字底款。 从传世品及档案记载反映出雍正年款的炉钧釉以蓝、白或红、蓝等色相间交融,以不同的窑内气氛烧成各种变幻莫测的窑变釉面。此件炉钧釉水丞造型新颖,形制小巧,为少见的佳作。 窑内气氛瓷器烧成术语之一。烧成过程中当空气供应充足时,窑内氧气过剩,产生氧化气氛;当空气供应不足时,窑内缺氧,产生还原气氛。窑内气氛的性质直接影响瓷釉的呈色。 清雍正 炉钧釉铺首耳壶壶仿青铜器造型。撇口,束颈,丰肩,腹下渐收敛,高圈足外撇。肩部置对称象耳衔环,俗称“铺首”。 口、肩、腹、胫部凸起弦纹。通体施炉钧釉,釉质凝厚,釉色以深蓝与浅蓝为主色融熔于一体,流动自然,形成长短不一的垂流条纹,色彩斑驳。 此壶造型古朴,釉色素雅,其肩部以象耳装饰,寓意太平吉祥。 清雍正 炉钧釉菱花式三足花盆托花盆托呈六瓣菱花式,折沿,浅弧腹,里心平坦,内壁出筋12道,底下承以三足,外底暗刻篆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款。通体施炉钧釉,釉色以蓝色为主,其间密布星星点点的红、青色斑点,具有变化万千的自然之美。 清乾隆 炉钧釉琮式瓶瓶仿玉琮造型,小口,短颈,折肩,方腹,高圈足外撇。器腹折角处凸饰八卦纹。通体施炉钧釉,釉面蓝紫相间,色彩斑驳,外底署阴刻篆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 乾隆朝的炉钧釉以蓝、绿、月白色釉面为主,釉面流淌小,以蓝色釉点多见,造型更加丰富。此器仿周代玉琮形状,古朴敦厚,天蓝与淡紫色相互浸润衬托,清新素雅。 清乾隆 炉钧釉双耳三足炉炉直口,口两侧对称置环形耳,短颈,扁圆腹,底下承以三个锥形足。外底刻划篆体“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内外施炉钧釉。 在釉面密布蓝、绿相间的麻点纹,此种炉钧釉被称为素炉钧。它是在素坯上吹以翡翠色底釉(以氧化铜着色的粉彩颜料),再在面上吹以广翠色釉(以氧化钴着色的粉彩颜料),两种色釉经过窑火烧炼,相互交融,在釉表形成深浅、长短不一的垂流条纹,有的弯曲,有的垂直。由于釉中含有粉剂,故釉层厚而不透明。 器内釉面明显呈现似山岚云气与斑点交混在一起的片状纹,层层排列整齐,是为炉钧釉瓷器的一大特征。 清乾隆 炉钧釉直口瓶瓶小口微外撇,细长颈,颈、肩部凸起弦纹一道,圆腹,腹以下渐收,圈足微外撇。器内、外及圈足内均施炉钧釉,足边无釉。 此瓶釉色为蓝、绿相互交织。传世炉钧釉瓶、尊上青、蓝色釉居多,带红点者较少。此瓶即属青、蓝色者。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文章来源:https://www.kaimen360.com/article-10178-1.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或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
什么是炉钧釉?紫红蓝绿白融为一体的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