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509|回复: 4

欢迎来参观福建莆田----妈祖(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24 17: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妈祖成为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也是莆田市第一次世界级遗产
111.jpg
222.jpg
333.jpg
444.jpg

妈祖,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是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祇。古代在海上航行经常受到风浪的袭击而船沉人亡,船员的安全成航海者的主要问题,他们把希望寄托于神灵的保佑。在船舶启航前要先祭天妃,祈求保佑顺风和安全,在船舶上还立天妃神位供奉。
目 录


1
简介
妈祖原名林默,世人尊称林默娘,宋初期清源军莆田县湄洲岛人,生于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三月二十三日,妈祖本是我国宋代一位道德高尚、人所钦佩的杰出女性。她的大名在千年的岁月变迁中,不仅没有销声匿迹,而且成为了人们耳熟能详的“千秋不朽”、“万古流芳”(梁启超题天后宫联句)泽被苍生的天上圣母。清源军那时为莆田人陈洪进管辖

昌盛天后雕塑



妈祖是莆田望族九牧林氏后裔。妈祖曾祖父莆田人林保吉,参加北宋军队,林保吉参与了作战指挥[1]。妈祖祖父莆田人林孚,官居福建总管。父亲莆田人林愿(惟殷,又作惟悫),宋初官任都巡检,但林愿却毅然辞官,归隐回乡, 在她出生之前,父母曾朝夕焚香祝天,就在这个孩子即将要出生前的傍晚,众人看见流星化为一道红光从西北天空射来,晶莹夺目,异彩纷呈,奇光照耀得岛屿上的岩石都透出了颜色。由此天降异样,所以,父母感到这个女婴生的非常奇特,自然也就倍加疼爱。因她出生至弥月间都不啼哭,便给她取名林默,家里人都唤她林默。关于妈祖,最早史料记载于,南宋廖鹏飞于绍兴廿年所写的〈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谓:“世传通天神女也。姓林氏,湄洲屿人,能预知人祸福……”同样的记载也出现于明代的《三裁搜神大全》卷四:“林默母陈氏,尝梦南海慈航,与之优钵花,吞之,已而孕,十四月始娩身得妃,诞之日异香闻里许,经旬不散。”清代《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二八按《莆田县志》这样写道:“林默出生时,而地变紫,有祥光异香。林默则满周岁时,在襁褓中看见诸神像,叉手作欲拜状。五岁能诵《慈航经》,十一岁能婆娑按节乐神。

妈祖


少年时,一日在家静思熟读诗书,偶见一怪异道人从门前过,心中顿悟,拜之为师,得‘玄微真法’。故长大后,能通悟秘法,预知休咎,乡民若以病告,辄意。”这些都是说她有生有异能,少年慕道,精于占卜,长于医术,为民解忧;成年后的妈祖,这些特点更是突出,立志普济众生, 坚决不嫁, 父母最终也都顺从了她的意愿,使她更能专心致志地做慈善事业。由于平素精研医理,常为众人治病,教众人防疫消灾,也就赢得了大家的钦佩尊重,人们无一不感颂她的功德。林默素来性情和顺,热心助人。不图回报的为邻里乡亲们排忧解难,更是常引导人们趋吉避凶,预防海难。邻里乡亲遇到困难,都愿意跟她商量,请求帮助,久而久之,林默大仁大义的事迹也就逐渐的传开了.

生长在大海之滨的林默,还通晓天文气象,熟习水性。湄洲岛与大陆之间的海峡有不少礁石

妈祖 【画像】


,在这海域里遇难的渔舟、商船,常得到林默的救助,因而人们传说她能乘席渡海。她还会测吉凶,必会事前告知船户可否出航,所以又说她能“预知休咎事”,称她为“神女”、“龙女”。

987年(宋太宗雍熙四年九月初九),是年仅二十八岁的林默羽化飞升之日。这一天,湄洲岛上群众纷纷看见,妈祖同诸姐登高于湄峰之巅,告别亲人们之后,独自乘长风驾祥云,翱翔于苍天皎日之间,忽见彩云布合,人亦不可复见。此后,航海的人又常见林默身着红装飞翔在海上,救助遇难呼救的人。因此,海船上就逐渐地普遍供奉妈祖神像,以祈求航行平安顺利。
妈祖一生在大海中奔驰,救急扶危,在惊涛骇浪中拯救过许多渔舟商船;她立志普救众生,护佑渔民,专以行善济世为已任。历代对妈祖的赐封根据史料,北宋、南宋、元、明、清几个朝代都对妈祖多次褒封,封号从夫人、天妃、天后到天上圣母,并最终列入道教祭典和国家祀典。
妈祖乡人感其治病救人的恩惠,于同年在湄洲岛上建庙祀之,这就是名闻遐迩的湄洲妈祖庙(道观)。祖庙于公元1023-1032年(天圣年间)扩建,日臻雄伟。1403年-1424年(明永乐年间),航海家郑和曾两次奉旨来湄屿主持御祭仪式并扩建庙宇。至清康熙时,已形成了具有五组建筑群的“海上龙宫”。可惜,原有金碧辉煌的建筑群已废圯,现存原建只剩下“林默的父母祠”,规模较小。湄洲祖庙进行了大量的复原修建工作,另投资1亿多元兴建了妈祖新殿,新殿宏伟壮观,被世人誉为“海上布达拉宫”。经过千百年的分灵传播,随着信众走出国门,妈祖也从湄洲逐渐走向世界,成为一尊跨越国界的国际性神祇,并对于东亚海洋文化及中国沿海文化产生重大的影响,被学者们称为妈祖文化。
除莆田湄洲岛的上妈祖庙外,泉州的天后宫宁波庆安的天后宫,天津的天后宫,澳门的妈祖阁,台湾北港的朝天宫和鹿港妈祖庙,汕头妈屿岛的天后古庙,汕头市区升平路的老妈宫,漳州漳浦的乌石天后宫为中国天后宫有名的大庙。道教封号:辅兜昭孝纯正灵应孚济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
升天成神因林默救世济人,泽被一方,被朝廷赐封,沿海人民尊为海神,立庙祭祀。后因灵异非常,屡显灵于海上,渡海者皆祷之,被

圣母慈相


尊为天上圣母,庙宇遍海甸。妈祖信仰从产生至今,经历了1000多年,起初作为民间信仰,后来成为道教信仰,最后成为历朝历代国家祭祀的对象,它延续之久,传播之广,影响之深,都是其他民间信仰所不曾有过,不可思议的。历代皇帝的尊崇和褒封,使妈祖由民间神提升为官方的航海保护神,而且神格越来越高,传播的面越来越广。由莆邑一带走向五湖四海,达到无人不知,无神能替代的程度。

提到妈祖的显圣,始于1122年(北宋宣和四年)路允迪出使高丽,“感神功,奏上。立庙江口祀之,(徽宗)赐顺济庙额。”其后,妈祖的加封原因皆为“神雾神济兴、泉饥”,“以神助火焚强寇”(《湄洲屿志略·卷二·封号》)。
从1156年(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起至清朝,历代皇帝先后36次册封,封号由2字累至64字。爵位由夫人、妃,天妃(明永乐年间),立庙京师,而至1648年(清康熙二十三年)封天后。 并列入国家祀典,进行春秋祭祀,所属宗教为道教。
妈祖

湄洲祖庙


在宋,元,明,清到的国家祀典就达36次,清 朝咸丰给予最长封号“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佑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导流衍庆靖洋锡祉恩周德溥卫漕保泰振武绥疆天后之神”,后来同治十一年(1872年),要再加封时,“经礼部核议,以为封号字号过多,转不足以昭郑重,全部字后再加上‘嘉佑’二字。”道教 的妈祖阁为澳门最古老建筑之一。

台湾的妈祖信仰十分普遍,台胞三分之一以上信仰妈祖,台湾全岛共有大小妈祖庙510座,其中台南一地即有116座。它们的名字很多,有的叫天妃宫天后宫妈祖庙;有的叫天后寺、天后祠、圣母坛;也有的叫文元堂、朝天宫、双慈亭、安澜厅、中兴公厝、纷阳殿、提标馆等。福建、台湾、广东及东南亚的林氏宗亲都称妈祖为:姑婆、姑婆祖、天后圣姑、天上圣母姑婆等。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有妈祖信众2亿多人,仅在台湾就有信众1700多万。妈祖信仰流变全球,全世界各地种族纷纷信仰妈祖,祈求妈祖永保平安!
历代褒封宋朝
宣和五年1123年,宋徽宗赐“顺济庙额”,泉州南门的泉州府天后宫为妈祖的第一次封神地。
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宋高宗封“灵惠夫人”
绍兴三十年1160年宋高宗加封“灵惠昭应夫人”
乾道二年1166年宋孝宗封“灵惠昭应崇福夫人”
淳熙十二年1184年宋孝宗封“灵慈昭应崇福善利夫人”
绍熙三年1192年宋光宗诏封“灵惠妃”
庆元四年1198年宋宁宗封“慈惠夫人”
嘉定元年1208年宋宁宗封“显卫”
嘉定十年1217年宋宁宗封“灵惠助顺显卫英烈妃”
嘉熙三年1239年,宋理宗封“灵惠助顺嘉应英烈妃”
宝祐二年1254年,宋理宗封“灵惠助顺嘉应英烈协正妃”
宝祐四年1256年,宋理宗封“灵惠协正嘉应慈济妃”
开庆元年1259年,宋理宗封“显济妃”
景定三年1262年,宋理宗封“灵惠显济嘉应善庆妃”
元朝
至元十五年1278年元世祖封“护国明著灵惠协正善庆显济天妃”
至元十八年1281年,元世祖封“护国明著天妃”
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元世祖封“护国显佑明著天妃”
大德三年1299年,元成宗封“辅圣庇民明著天妃”
延佑元年1314年元仁宗加封“护国庇民广济明著天妃”
天历二年1329年元文宗封“护国庇民广济福惠明著天妃”
至正十四年1354年元惠宗元顺帝)封“辅国护圣庇民广济福惠明著天妃”
明朝
洪武五年1372年明太祖封“昭孝纯正孚济感应圣妃”
永乐七年1409年明成祖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
清朝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圣祖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仁慈天后”
乾隆二年1737年,清高宗封“妙灵昭应宏仁普济福佑群生天后”
嘉庆五年1814年,清仁宗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祐天后”
道光十九年1839年,清宣宗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祜安澜利运泽覃海宇天后”
咸丰七年1857年,清文宗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祜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道流衍庆靖洋锡祉恩周德溥卫漕保泰振武绥疆天后之神”
现代
2009年10月,妈祖信仰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
传承与发展
文化起源福建莆田的湄洲岛是妈祖文化的发祥地。有着千年历史的湄洲妈祖庙是世界上20多个国家和地区4000多座妈祖宫庙的祖庙。一年四季,前来妈祖祖庙进香朝觐的国内外香客人数达百万之众。每年的
农历三月廿三妈祖诞辰日和九月初九妈祖升天日,岛上民众要举行各种祭典妈祖的活动,同时海内外的妈祖信徒纷纷前来进香朝拜,整个湄洲岛人山人海、盛况空前,被誉为东方麦加。

信仰传播妈祖,作为民间神祈,道教神祇,护航海神,自宋经元、明、清等几代传播迄今已历千年以上。奉祀妈祖的宫庙,在中国沿海各省、市,例如莆田潮州揭阳汕头汕尾海陆丰地区:虎岛天后宫)、泉州漳州雷州湛江海南等以及内地除青海、新疆、西藏等3省、区以外的其他省份,都有妈祖庙。《妈祖宫集成》乃汇集全国30个省、市(包括港澳地区)500多县、市有关节妈祖宫庙的记载而成。随着元明清之间航泫交通的日益发达,也随着华人足迹遍及全球,其中包括日本、东南亚、加拿大、美国乃至法国巴黎、丹麦、南美的巴西等。



3
传播原因
根据泉州文史专家的研究,妈祖文化与妈祖精神的广泛传扬,跟泉州的海上丝绸之路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宋元时期,泉州号称“东方第一大港”,从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泉州海上丝绸之路造就了海上女神,形成妈祖文化的广泛传播。在古代,信息的传播很缓慢,要使一个人的精神,一个人的形像在广泛的地区产生影响,海上丝绸之路无疑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妈祖作为一个古代民间的神祗,为何她的精神能被海内外、世界上这么多人认可、赞扬和崇敬呢?这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妈祖身上聚集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妈祖她作为一个民间的渔家女,善良正直,见义勇为,扶贫济困,解救危难,造福民众,保护中外商船平安航行,凡此种种都是功德无量的事情,所以才会深受百姓的崇敬。很多民间传说将妈祖的智慧、才干神化了,夸张了。比如说,妈祖可以“乘席飞天”,发现哪里渔船有危险了,她就去抢救,海上救护工作做得很好。另外,妈祖腰间挂着桅灯,驾船在海上巡逻,看到哪里有风浪有危险,她就帮助客商、渔船脱离险情。妈祖做了很多有益于民众的善事义举,因此受到了海内外很多百姓的尊敬和膜拜。
琉球日本琉球天后宫。据文献记载,传入琉球的时间是在14世纪的明洪武年间(1368~1398)。琉球的妈祖庙有久米村的上天妃宫、那霸的下天妃宫和久米岛天后宫等3处。
海神天后的东渡日本。中国与日本来往极早而且历史非常悠久。
日本长崎市内的有三大唐寺——南京寺、漳州寺和福州寺。日本长崎的妈祖堂的最大特点是由商人“商会”先建妈祖堂,然后把它拓建为佛祖和妈祖合祀的寺庙,把妈祖奉祀在寺庙中。而其目的在于祈求生意兴隆、海上平安。同时,利用神祈的节日活动加强与日本团结,对日本的民俗起着深远的影响。后来日本商船上也安放了中国妈祖的神龛,作为海上航行的护船神。
东南亚妈祖的信仰,也随着华侨的南渡遍布于南洋各地。在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印尼、越南、菲律宾等地,都建有供奉妈祖的庙宇。其中以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比较典型。例如,在马来西亚马六甲的青云亭、宝山亭,槟榔屿的观音亭(广福寺)都有奉祀妈祖。在新加坡的天福宫,林厝港亚妈宫、林氏九龙堂等,也都供奉妈祖。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各地的地缘协会馆内也都兼祀妈祖。
台港澳台湾、香港、澳门的民间信仰大部份是从中国东南沿海,特别是泉州一带传去的。如道教的关帝圣君、慈航真人、清水落石出祖师、保生大帝、妈祖娘娘等到。妈祖娘娘一直被台、港、澳渔民和航海者奉为海上保护神,尤其在台湾同胞心目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影响也最为深刻。一千多年来,特别是自宋徽宗以后历代帝王对妈祖的信奉,加上宋朝的护国庇民、元朝的漕运保泰、明代郑和与王景弘下西洋及清代施琅平定台湾等,使妈祖信仰在台、港、澳的传播更加广泛。
台湾的妈祖庙。据统计,至1930年末,台湾妈祖庙有335座;1954年增至384座;据《台湾地区神明的由来》一书说,台湾民间祀奉天上圣母为神的寺庙,已经超过900座之多。妈祖庙宇名称不一,有天妃宫、天后宫、妈祖庙、天后寺、天后祠、圣母坛、文元堂、朝天宫、镇澜宫、安澜厅、双慈亭、中兴宫厝等;奉祀的妈祖,因来自大陆不同的地方而有不同的称呼,如来自兴化军称“兴化妈”,来自泉州的称温陵(泉州旧称)妈祖,来自龙溪的称“清溪妈”,来自同安的称“银同妈”等。 在台湾的妈祖庙中,以台南64座为最,高雄60座次之,再次为屏东及台中各49座,云林县48座,彰化县42座。可见,台湾妈祖庙自清代以后勤部不断增加,且几经修建,规模日益壮观。
现澎湖马公镇的“提标馆”是所有台湾妈祖庙中最早的一座。澎湖妈祖庙创建年代虽未记载,但据日本学者的研究,均创建于元大德年间(1297~1307),并且当时还在庙前开了一个墟市叫“妈祖宫市”。
台湾道教较早的妈祖庙,其大多数是由湄洲祖庙分灵至台。自清嘉庆到清光绪年(1796~1908)间,台湾海上贸易兴旺,经济发达,涌现出许许多多规模更大诸如台南大天后宫,竹南天后宫又建起露天妈祖祖象。台湾共有大型妈祖庙510座。在妈祖庙中有镇殿妈、二妈、副二妈、副三妈、四妈,又有三郊妈、斑鸠妈,还有温陵妈、银同妈、湄洲妈。除镇殿妈外,其他妈祖像可供每年轮流诞辰出巡之用。特别是早期的妈祖庙,在例定诞辰日有“遥拜”仪式,即在行“三跪九叩”礼节时,一律面向莆田湄洲祖庙施行。这一俗例充分说明台湾同胞永远怀念大陆的深远意义。
钓鱼岛2013年台湾保钓船计划出海赴钓鱼岛供奉妈祖神像。
4
历史传说
妈祖传说妈祖生平有许多传说,据《天后志》记载的有十五则,据《天妃显圣录》记载的有十六则。它们分别是:
A:莱屿长青:湄洲岛旁边有一个小屿,传说有一天,妈祖到小岛上游玩时将菜子撒在地上,不久菜子奇迹般成长,花开满地。随后,每年无需耕种,自然生长。当地人视仙花采之。以后,人们就把这个地方称为“菜子屿”。
B:祷雨济民:相传妈祖二十一岁的时候,莆田地方出现大旱,全县百姓都说非妈祖不能救此灾害。于是,县尹亲往向妈祖求救,妈祖祈雨,并说壬子日申刻就会下大雨。到了那天,上午晴空无云,丝毫没有要下雨的征兆,申刻一到,突然乌云滚滚,大雨滂沱而下,久旱遇甘雨,大地恢复往日生机。
C:挂席泛槎:相传妈祖在世时,有一天,海上起风浪,妈祖要渡海,岸边船只是有,但是船上没有船桨,也没有船篷,加上风急浪大,船手不敢开船,妈祖对船手说:你只管起船。随即叫人将草席挂在桅杆上用作船帆。船开上海面,乘风破浪,飞驰而去。
D:化草救商:相传妈祖在世时,湄洲屿西边有个出入湄洲的要冲叫门夹(就是今天的文甲),有一次,一艘商船在附近海上遭到巨风袭击触礁,海水涌进船舱,即将沉没,村民见狂巨浪,不敢前去营救。在这紧急时刻,妈祖信手在脚下找了几根小草,扔进大海,小草变成一排大杉划到并附在即将沉没的商船上,商舟免遭沉没,船中人免难。
E:降伏二神:相传在妈祖二十三岁时,湄洲西北方向有二神,一为顺风耳,一为千里眼。二神经常出没贻害百姓。百姓祈求妈祖惩治二神。为了降服二神,妈祖与村女们一起上山劳动,这样,一直过十多天,二神终于出现了,当二神将近时,妈祖大声呵斥,二神见妈祖神威,化作一道火光而去,妈祖拂动手中丝帕,顿时狂风大作,那二神弄不清所以,持斧疾视,妈祖用激将法激二神丢下铁斧,丢下铁斧之后二神再也收不起铁斧,于是认输谢罪而去。两年后,二神海上再次作祟 ,十分厉害,妈祖用神咒呼风飞石使二神无处躲避,二神服输,愿为妈祖效力,于是妈祖收二神为将。
F:解除水患:相传妈祖二十六岁时,那年上半年,阴雨连绵,福建与浙江两省倍受水灾之害。当时当地官员上奏朝廷,皇帝下旨就地祈雨,但祈求毫无改观。当地请求妈祖解害,妈祖道:灾害是人积恶所致,既然皇上有意为民解害,我更是应当祈天赦佑。于是焚香祷告,突然天开始起大风,并见云端有虬龙飞逝而去,天空晴朗了。那一年百姓还获得了好收成,人们感激妈祖,省官于是向朝廷为妈祖请功并准得到褒奖。
G:救父寻兄:相传妈祖十六岁那年秋天的一天,其父兄驾船渡海北上之际,海上掀起狂风恶浪,船只遭损,情况危急。妈祖哭道:父亲得救,哥哥死了!不久有人来报,情况属实。兄掉到海里后,妈祖陪着母亲驾船前去大海里寻找,突然发现有一群水族聚集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众人十分担心,而妈祖知道是水族受水神之命前来迎接她,这时海水变清,其兄尸体浮了上来,于是将尸体运回去。此后每当妈祖诞辰之日,夜里鱼群环列湄屿之前,黎明才散去,而这一天也成为当地渔民的休船之日。
H:恳请治病:相传妈祖在世时,有一年,莆田瘟疫盛行,县尹全家也染上了疾病,有人告知县尹妈祖有解难之法力。于是,县尹亲自拜请妈祖,妈祖念他平时为官不坏,加上他是外来官,告诉他用菖莆九节煎水饮服,并将咒符贴在门口。县尹回去后遵嘱施行,不日疾病痊愈。

妈祖


I:收伏二怪:相传妈祖在世时,湄洲有嘉应和嘉佑二怪,经常出没害民。有一天,一位船客遭怪物作怪,船将沉没。妈祖见之即化作一货船,前去救难。嘉佑见货船前来,立即来追货船。妈祖口念神咒,将其制服。嘉佑当即叩首服罪,妈祖将其收入水阙仙班。为制服嘉应,妈祖施计,于山路独行,嘉应以为只是民间美女,便起歹心前来触犯,妈祖一挥尘拂,嘉应见之不妙逃去。时隔一年,嘉应又出来为害百姓,妈祖说:“这个怪物不归正道,必然扰害人间。”于是叫村民带符焚香斋戒,自己则乘小舟,到海上出其不意,降服嘉应。妈祖也将嘉应收为水阙仙班一员。

J:窥井得符:相传妈祖十六岁的时候,有一次,与一群女伴出去游玩,当她对着井水照妆时,一位后面跟着一班神仙的神人捧着一双铜符,拥井而上,把铜符授给她,一起玩得女伴们都吓跑了,而妈祖则接受铜符,并不怀疑。妈祖接受铜符后,灵通变化,符咒避邪,法力日见神通,以至她常能神游,腾云渡海,救急救难,人们称她是“神姑”,“龙女”。
K:妈祖诞降:妈祖父亲林惟悫(讳愿),母亲王氏,二人多行善积德。惟悫年四十多岁时,已生有一男五女。但担忧一子难保传宗接代,所以经常焚香祷告,想再生一个儿子。惟悫夫妇的虔诚感动了南海观音,一天晚上,观音托梦给王氏并对王氏说:“你家行善积德,今赐你一丸,服下当得慈济之赐。”不久王氏便怀孕了。北宋建隆元年(960年)三月二十三日傍晚,王氏分娩时,西北处一道貌岸然红光射入屋中,并伴有隆鸣之声,妈祖降生了。因妈祖是女孩,父母非常失望,但妈祖生得奇异,因此十分疼爱。妈祖从出生到满月,一声不哭,所以,其父母给她取名林默。相传妈祖诞生在湄洲岛。
L:湄屿飞升:宋太宗雍熙四年,妈祖时年二十八岁,重阳节的前一天,对家人说:“我心好清净,不愿居于凡尘世界。明天是重阳佳节,想去爬山登高。预先和你们告别。”家人都以为她要登高远眺,不知将要成仙。第二天早上,妈祖焚香诵经之后,告别诸姐,一人直上湄峰最高处,这时,湄峰顶上浓云重重,妈祖化作一道白光冲入天空,乘风而去。此后妈祖经常显灵显圣,护国佑民,救人危难,当地百姓感激她,在湄峰建起祠庙,虔诚供奉。据传祖庙后的摩崖“升天古迹”处就是妈祖飞天的地。
M:驱除怪风:相传妈祖在世时,湄洲对面吉蓼城西面,有一座跨海石桥,是当地百姓南来北往的要道。有一天,忽然怪风刮起,刮断了全部桥桩,一时交通断绝,人们无法过往。百姓以为是风神所为,于是祈求妈祖解难。妈祖到石桥处察看,见远处天空一道黑气,知道是有怪所为,于是施展灵术将怪驱逐远去,从此石桥通畅无害。
N:收伏晏公:相传妈祖在世时,海上有一怪物叫晏公,时常在海上兴风作浪,弄翻船只。有一天,妈祖驾船驶到东部大海,怪物又开始兴风作浪,妈祖乘坐的船只摇晃的非常厉害。妈祖即令抛锚,见前方波涛中一舟上有一金冠绣袖、掀髯突睛之神在作怪。妈祖不动声色,掀起狂风巨浪与之抗击,晏公害怕妈祖的神威,叩拜荡舟离去。但怪物一时为法力所制有所不服,于是变成一条神龙,继续兴风作浪,妈祖说到:“此妖不除,风波不息”,在中游抛锚,制服神龙。妈祖命令晏公统领水阙仙班(共有十八位),护卫海上船民,后来晏公成为妈祖部下总管。
O:收高里鬼:相传妈祖在世时,有一个叫高里的地方出了一个妖怪,当地百姓受其害,染上百病,当地百姓前去求妈祖医治,妈祖给求治者一符咒,叮嘱百姓回去后,将符咒贴于病人床头上。妖怪知符咒法力巨大,于是变成一只鸟逃去,妈祖追出,见鸟藏在树上,鸟嘴还喷出一团黑气,妈祖口中念到:“此怪物不能留此,为患乡里”,追击并将鸟抓获。原来是一只鹪鹩,妈祖用符水喷洒小鸟,小鸟落地变成一撮枯发,妈祖取火烧之,枯发现出小鬼原相。小鬼忙叩请妈祖收留,妈祖于是将它收在台下服役。
P:铁马渡江:相传有一天,妈祖要渡海,可是没有船只,这时候,妈祖见旁边屋檐前悬有铁马,于是灵机一动,取之挥鞭,铁马奔海对面风驰而去,待人上了对岸,忽然之间,铁马无影无踪,旁边的人无不惊叹“龙女”的神通广大。
显灵传说

甘泉济师


妈祖显灵传说 之一:甘泉济师

据记载康熙二十一年十月,清军水师提督施琅奉旨率三万水兵驻扎莆田平海镇,等待乘风东渡台湾。当时正遇到干旱,军中缺水。平海天后宫旁有一被填废井,施琅命令挖掘,并暗向妈祖祈祷,井挖好后泉水甘口,解了老百姓、兵士用水之难,泉水从此不竭。施琅以为这是神赐甘泉济师,亲书“师泉”二字,此井至今仍存。
妈祖显灵传说 之二:佑助收艇
传说康熙二十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夜,施琅第一次率兵渡海攻打台澎,因缺风船行很慢,施琅下令回航平海。不久,忽起大风,战舰上小艇被风刮下海,不知去向。第二天风停息后,命令出海寻找小艇,均安然停在湄洲湾中,艇上人报告说:昨夜波浪中见船头有灯光,似人揽艇,是天妃默佑之功。施琅大为感动,命令整修平海天后宫,重塑妈祖神像,捐重金建梳妆楼、朝天阁,并请回妈祖神像一尊奉祀在船上。
妈祖显灵传说 之三:澎湖助战

澎湖助战


传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施琅第二次率兵东渡攻打澎湖,军中士兵感到神妃在左右助战,个个英勇向前,千总刘春梦天妃告之二十一日必克澎湖,七月必克台湾。后来清兵强攻澎湖七昼夜,并台湾统一。当时清兵出战攻澎之日,妈祖派千里眼、顺风耳二神将助战,即妈祖“澎湖助战”的神话故事。

妈祖显灵传说 之四:托梦建庙
传说宋绍兴二十七年秋(1157年),莆田城东五里处的白湖这个地方,有章氏、邵氏二族人共梦神指地立庙,随后验其地果然是吉地,于是建庙,第二年庙建成。宋绍兴三十年,海寇侵扰,百姓到庙里祈祷,忽然狂风大作,海浪滔天,敌畏惧而退。后来又来侵犯,再次显灵威,很多敌寇被官军擒获。
妈祖显灵传说 之五:圣泉救疫
传说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兴化一带发生瘟疫,无药可治,妈祖托梦给白湖一村民,说离海边不远的地下有甘泉,喝了可以疗愈疫病。第二天群众前去控掘并取水饮用,果然灵验。消息传开后,远近人都来取水,络绎不绝,染疫的人全都得救了,这口井被誉为“圣泉”。
妈祖显灵传说 之六:神女搭救
传说北宋宣和初年,莆田人洪伯通有一次航行在海上,突然遇到飓风,帆船差一点覆没,急忙呼神女搭救,喊声刚刚结束,大海突然风平浪静起来,洪氏躲过了灭顶之灾。
妈祖显灵传说 之七:神女救船
传说北宋宣和五年,宋朝派使者率船队出使高丽(今朝鲜),在东海上遇到大风浪,其中八条船沉了七条,只剩下使者所乘的船还在风浪中挣扎,忽然船桅顶上闪现一道红光,一朱衣女神端坐在上面,随即风平浪静,使者所乘的船转危为安。使者惊奇,船上一位莆田人告说是湄洲神女搭救。
妈祖显灵传说 之八:保护使节
据记载,郑和七次下西洋中,3次是船队遇到海寇掠夺和受到锡兰山国王亚烈苦奈儿陷害;1次是船队为苏门答刺国生擒;3次是船队在海上遇到飓风和险情。每次都说得到妈祖神灵庇护而脱险。
妈祖显灵传说 之九:天妃神助
据记载,永乐七年,钦差尹璋出使,同年钦差陈庆等往西洋;永乐十三年,钦差内官送甘泉于榜葛剌国,同年太监王贵等又奉命往西洋;洪熙元年(1425年)乙未,钦差内官柴山往琉球;嘉靖十一年(1532年),钦差给事中陈侃等人往琉球册封;嘉靖三十七年,复遣郭汝霖等出使;均得天妃神助而安全往返。
妈祖显灵传说 之十:庇佑漕运
据记载,道光六年(1826年),江南有一只千余艘的漕运船队,一日船队抵达黑洋,遭到风暴,得到妈祖神灵护助,整个船队二、三万人安然无恙。
妈祖显灵传说之十一:官员脱险
据记载,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御史孟劭前往台湾巡视,在海上遇到飓风,得妈祖神佑而脱险;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漳州镇总兵奉命南巡时,河流横急,遇到险情,得妈祖显应而平安无事。
妈祖显灵传说之十二:庇佑致胜
参考有关资料:1)康熙十九年(1680年),水师提督万正色驻守崇武,夜梦神妃佐风,于是进兵,迫郑军舍厦门入台湾;2)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钦差大臣福康安等赴台,返回至大担时迷失航向,得神火引导而顺返;3)乾隆五十二年,张均等率水兵剿海贼,遇风得神助,脱险并擒贼五十余名;4)嘉庆十一年(1806年),官军在鹿耳门赖妈祖佑助,击败蔡牵;5)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侵华英军驻进上海潮州会馆,裸卧天后神前,夜里梦见受到棍击,个个惊喊救命。
妈祖显灵传说之十三:使节脱险
据有关资料,康熙二年(1663年),张学礼等往琉球国,归舶过姑米山遇风暴;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册使汪辑等出使,归舟遇飓风;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册使海宝等奉命赴琉球册封存,归舟遇旋风;乾隆二十年(1755年),册使全魁于姑米山遇台风;道光十九年(1839年),册使林鸿年等赴琉球途中两次遇风暴。均得妈祖显灵庇佑而脱险。
妈祖显灵传说之十四:旱情解难
据记载:1192年夏,闽地干旱严重,瘟疫蔓延,群众向妈祖祈求保佑,祷天即下雨;嘉定十年(1217年),兴化大旱,百姓祈求于妈祖,神示梦下雨之时,果然灵验;宝祜元年(1253年),莆、泉大旱,两地共祷于神,旱情即除。
妈祖显灵传说之十五:神助修堤
据记载,1239年,钱塘江决堤,江水漫到艮山天妃宫时,水势倒流不前,百姓借势筑堤,大家都说是神力捍御;宝祜四年(1256年),又得妈祖神助建筑浙江钱塘江堤。
妈祖显灵传说之十六:神助擒寇
据记载,乾道三年,海寇侵扰,官兵数次围歼都无法得手,后凭妈祖神助获胜。嘉定十年,海寇再次犯境,官兵又得妈祖神助,擒蔻首而胜。景定三年(1262年),海寇作乱于兴、泉、漳之间海域,官兵得到妈祖神助,在莆田湄洲一带海域擒获海寇。
妈祖显灵传说之十七:神助宋师
传说嘉定元年(1208年),金兵聚集在淮甸一带,宋廷兴师北伐,向妈祖祈祷神助,宋朝军队三战三捷,解了合肥之围。
妈祖显灵传说之十八:护助剿寇
传说淳熙十一年(1184年),福建都巡检姜特立奉命征剿温州、台州一带海寇,临战前官兵乞妈祖神灵护助。战时隐约看见神在云端之上,于是乘风进兵,擒获贼首,大获全胜。
妈祖小传说清朝历史学家赵翼记下了一个很有趣的闽南、台湾的妈祖传说。若遇海难向神明呼救时,称“妈祖”,妈祖就会立刻不施脂粉来救人。若称“天妃” 则妈祖就盛装打扮,雍容华贵地来救人,所以会很晚才到。故海上都称“妈祖”,不敢称“天妃”,希望妈祖立刻来救海难中的渔船。
而台湾的妈祖传说,大概都是妈祖用裙摆挡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美军空投炸弹,也有妈祖让孩童起死回生等传说。
传说妈祖每次在海上救难后,都要给每位遇险者一碗热气腾腾,芳香扑鼻的兴化寿面,吃后不但会驱寒暖身,而且能逢凶化吉.久而久之,兴化寿面即被称为"妈祖平安面".且闻名遐迩,成为保佑平安吉祥的首选食品.每逢亲友来访,寿诞喜庆,逢年遇节,家人团聚,都要吃"妈祖平安面",以求吉祥如意,平安幸福。
农历三月十五日是台湾的医神保生大帝诞辰。保生大帝台湾民间俗称“大道公”,宋代福建同安县白礁乡人,因其精通医术、救人无数,被尊奉为神。
1、在闽台两地流传的妈祖与保生大帝斗法的故事,被用来解释闽台两地农历三月刮风下雨的现象。
2、「保生大帝」吴夲,俗称「大道公」,同安出身。农历三月十五日,为保生大帝诞辰,故又称为「大道公生」。可是这一天,不知为什么,每一年都会刮起大风,故又称为「大道公风」。
「妈祖」,本名「林默」,湄洲出身。在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妈姐诞辰。不知怎么每到那一天,必然下起雨来,所以俗称「妈祖雨」。
故事是这样的,大道公与妈祖,在还没成仙之前便互相较劲,看谁的法术厉害。由于两人旗鼓相当,皆神通广大,各种法宝全使尽了,依然分不出高下,天上诸神看他们这样斗下去也不是办法,便居中协调,双方言和,才结束了这场恶斗。
可是双方面心里都还是有点不平衡,大道公心理想:「好!她三月二十三日诞辰,我就施法下雨,把她脸上的胭脂水粉,洗个干干净净,看她出糗!」
而妈祖婆心里也想:「哼!说好不斗了,还那么狠,难道我怕你不成?三月十五日他诞辰那天,我就刮起大风,把他真人帽吹掉,让他变成四不像!」
就这样,每年三月十五日必刮大风,三月二十三日,则大雨不断。
3、人世间难免会产生纠纷,而神界也不例外。在台湾民间相传着这样一段传说:传说神界的单身贵族大道公与妈祖曾有一段友谊史,保生大帝得道后见妈祖端庄贤淑,便展开追求攻势,共同谱下一段“友情”。一日,妈祖乍见母羊产子之苦,毅然慧剑斩情丝与保生大帝断绝往来,大帝无端被抛弃非常懊恼,乃在妈祖诞辰(农历三月二十三日)遶境时施法下雨,淋洗妈祖脸上脂粉;保生大帝拉不下面子,就决定下场大雨将妈祖脸上的粉洗下来,让她也体会没面子的感受。妈祖不甘示弱,也在保生大帝诞辰(农历三月十五日)神驾出巡时作法刮风,要吹落大帝头上的帽子。因此每逢妈祖诞辰便经常下雨,而保生大帝诞辰则常会刮风,此即民间气象谚语:“大道公风,妈祖婆雨”的由来。
4、保生大帝和妈祖生前都没结婚。有一种传说是这样的。相传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日大都会下雨。其中有妈祖、保生大帝斗法的趣闻。妈祖上轿出发时,在路上中看见羊妈妈痛苦地产下一只小羊,心想结婚生子实在太辛苦,就断了出嫁的念头。
因此,几乎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日保生大帝诞辰日都刮风。每年农历三月廿三都会下雨。保生大帝和妈祖斗法的趣闻是民间的一种幽默。也是,民间对自然气候的一种神话的解释。在今天的科学看来,显得有些不科学。但是,我们不妨把它作为传说,让民间的保生大帝和妈祖更有人性。
大道公与妈祖婆的友情 ,妈祖为闽国人(五代十国),保生大帝大道公为宋代人,二神均为福建人氏,一在福建同安一在兴化湄洲,两地相去不远且双方均未婚即升天,因此民间盛传大道公与妈祖婆的友谊史。 民间传说大道公与妈祖婆原系一对朋友,当大道公的轿子抵达妈祖家中之时,妈祖见母羊生产之痛苦状,萌生悔意,毅然拒绝;
其实农历三月正值梅雨季节,刮风、下雨乃自然现象,转至神界的法力交战,而两位神祇呼风唤雨的能力,是海洋文化的表徵。
5
其他相关
相关建筑天后宫
泉州南门天后宫,又称温陵圣庙。泉州是妈祖文化的发祥地。这座天后宫的特点概括起来说,是我国现有建筑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年代最早,影响也最为深远的妈祖庙。妈祖文化的传播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创造的一大历史奇迹。在全国众多的妈祖庙中,泉州天后宫首先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也体现了这座庙宇的独特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天后宫最早建于宋朝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根据《泉州府志》记载,这座庙最早叫做顺济宫,清朝水师提督奏请朝廷将妈祖封为天后以后,这座宫庙也随之升格为天后宫了。
妈祖城

妈祖城, 这个众人瞩目的大项目眼下正在福建莆田湄洲湾畔如火如荼地建设中。于2005年8月1日开工建设的项目一期工程,即省道201线妈祖城段路堤工程,于2006年9月30日动工的二期工程,即贤良港祖祠围海造地工程,均已完工。三期工程即贤良港祖祠围海造地工程的护岸工程,也将动工。2006年12月5日动工的妈祖阁工程也在紧张建设中,妈祖城环城路也于2007年4月29日开建。

妈祖城选址在妈祖故里,即位于台湾海峡西岸忠门半岛东南部,坐北朝南,东临平海湾,南濒湄洲湾,西北环丘,与妈祖祖庙和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隔海相望,与建设和规划中的高速公路、铁路、港口、飞机场等重大交通设施相配套。其定位为“具有东南沿海风貌的花园城市、现代城市、旅游城市、文化城市、水上城市、水上都市”,并分近、中、远期阶段性目标有序推进。现 在着力于5.68平方公里核心区建设,计划三年内基本完成海堤护岸、道路、桥梁、造地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五年初具规模。中期规划16平方公里,由核心城区向东、北、西三方向拓展;远期继续向西北推进,与湄港新城中心融合为一体,总用地面积60平方公里,使其成为湄洲湾港口城市的政治、经济、文教、旅游、生活中心,成为海峡西岸一颗璀璨的明珠。建设妈祖城这个莆田300万人民的愿望,《莆田市妈祖城总体规划》是由莆田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和日本下都市建筑设计株式会社共同汇总、深化完善,整理完成的。2007年3月12日莆田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莆田市人民政府关于《关于〈莆田市妈祖城总体规划〉编制情况的说明》。
妈祖城集灵气、人气、财气三大优势。首先,妈祖城是一块风水宝地,其一,东、北、西三面为半岛山丘环抱,依山面海,负阴抱阳,藏风聚气,并与湄洲妈祖祖庙遥相呼应,充满了自然山水特有的灵气。第二,湄洲岛是妈祖祖庙所在地,妈祖信仰是中国在世界上具有广泛影响的民间信仰,妈祖文化是属于全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海峡两岸关系交流交往加强,以及京台铁路、京台高速公路出海点的确定,祖国内陆地区滨海旅游、台湾旅游热的不断升温,必将为妈祖城凝聚旺盛的人气。第三,因其周围聚集着东吴开发区、东吴出口加工区、木材加工贸易示范区、临港工业区和福厦铁路、向莆铁路、湄洲湾铁路支线、湄永高速公路、绕城高速公路及城市“四纵八横”主干路网等重大市政基础设施和东吴、罗屿深水大港口,妈祖城必将汇聚大量的财气。
妈祖阁
妈祖阁(道教宫观)俗称天后庙,相传妈祖原名林默,出生于福建莆田,平素扶危济困,乐于助人,因救海遇难,受到人们敬仰,并立庙奉祀。

澳门妈阁庙

澳门民间流传一种说法:“先有妈阁庙,后有澳门城”。可见妈阁庙历史之悠久。澳门的妈阁庙创建的确切年份至今未有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葡萄牙人未登陆澳门时就有妈阁庙。400多年前,葡人从妈阁庙附近上岸后,问当地居民:“这是什么地方?”因为语言不通,当地人回答说这里是“妈阁”。葡人误以为“妈阁”就是这里的地名,于是葡人把“妈阁”称为“MACAU”,译成中文就是“澳门”。这一历史性的误会一直沿用至今。闻一多先生在他的《七子之歌》中也说:“MACAU不是我的真名。” 千百年来,澳门人已把她塑造成慈悲博爱、护国庇民、可敬可亲的海上保护神,尊称为“妈祖”。澳门与妈祖文化关系源远流长,澳门半岛有供奉妈祖的庙宇,都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妈祖阁建于1488年,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妈祖阁背山面海,周围古木参天,风景优美,是许多旅游者必到之地。妈祖阁内,终年香烟缭绕,有许多善男信女在此叩首祈福。每年春节和农历3月23日妈祖诞期,即妈祖阁香火最为鼎盛之时。除夕午夜开始,不少善男信女纷纷到此拜神祈福,庙宇内外,一派热闹,而诞期前后,庙前空地会搭盖一大棚作为临时舞台,上演神苏戏。
莆田妈祖阁
2008年4月28日(农历三月廿三)天后妈祖诞辰日举行隆重的开阁庆典,正式对外开放。

妈祖阁


妈祖阁由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组织兴建,作为妈祖城建设中的组成部分,由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组织兴建的妈祖阁,是莆田妈祖文化的标志性新景观,将是妈祖故里最新的传世之作,其选址妈祖城西侧麒山之巅,与湄洲祖庙、港里祖祠、妈祖城连成一体,将成为妈祖故里的又一传世景观。寄托两岸人民热爱和平、追求和谐的共同愿望。建成后,它将与湄洲祖庙、港里祖祠、妈祖城连成一体,成为莆田妈祖文化的标志性新景观,是妈祖故里最新的传世之作。妈祖阁总建筑面积2274.9平方米,其中基座面积为1253.16平方米,兼容传统风格和现代气息,工程主体四层,总高32.3米,取妈祖三月廿三诞辰之意,工程总投资约3000万元。整个工程已与08年农历九月初九妈祖升天纪念日竣工。

妈祖庙
湄洲妈祖祖庙,尊称湄洲祖庙。是妈祖信仰、妈祖文化的发祥地,道教著名宫观,世界妈祖文化中心,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妈祖信俗》的申遗地、遗产地和主要传承地。
宋雍熙四年(987),妈祖升天后,人们怀念她、纪念她,就在湄洲岛建庙祭祀。这庙宇就是最早的妈祖庙。据文献礼载,当时的庙宇仅“落落数椽”,但“祈祷报赛,殆无虚日”。后来经过三宝等人的不断扩建修葺,到天圣年间(1023—1032),湄洲祖庙得到受妈祖庇佑的人们的不断“鸠资扩建”,“廊庑更加巍峨”。此时的祖庙已初具规模。

湄洲祖庙


元朝,湄洲祖庙得到进一步的扩建。洪希文在《题圣墩妃宫》诗中,描写了“粉墙丹住辉掩映,华表茸突过飞峦”的景象,反映出妈祖庙的建筑情况。明朝,湄洲祖庙又得到进—步扩展。洪武七年(1274)泉州街指挥周坐主持重建寝殿、香亭、鼓楼、山门。永乐初年(1403),郑和下西洋时,因妈祖庇佑有功,奉旨遣官修整祖祠(港里)祖庙(湄洲)。宣德六年(1431)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之前,亲自与地方官员备办木石,再次修整湄洲祖庙。清朝,康熙二十二年(1683)福建总督姚启圣重建钟鼓楼和山门,又把朝天阁改为正殴,后因姚启圣获妈祖保佑屡次建功,被皇帝封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所以人们也称正殿为太子殿。康熙二十三年(1684)靖海侯施琅增建梳妆楼、朝天阁、三清殿、道房。接着祖庙又建慈航殿、中殿、土地庙等。到清乾隆以后,湄洲祖庙己颇具规模,成为—座有99间斋房,号称“海上龙宫”的雄伟建筑群。

湄洲祖庙



1966年,湄洲祖庙陆续遭到破坏,只剩下圣父母祠(佑德祠)和中军殿。祖庙的文物也相继被毁和遗失。唯有妈祖神像在林聪治女士等人的保护下得以幸存。1978年,中国大地春风化雨,万物复苏。林聪治等人率领众乡亲进行湄洲祖庙的重建工作。人们义务投工,硬是在祖庙遗址废墟上整理出祖庙地基。各地信众纷纷参与,踊跃加入修复湄洲祖庙的行列。不久,湄洲妈祖祖庙董事会成立,林文豪任董事长,林聪治任常务董事长,大规模的妈祖祖庙重修工作得以顺利进展。
妈祖像


面朝大海,高度42.3米(相当于14层楼高),全球最高妈祖圣像落成,作为第六届天津妈祖文化旅游节的重要活动,来自台港澳2500余名游客和表演家以鼓乐、舞蹈等传统民俗方式,向这和谐女神致敬。2012年9月28日上午,一条从水中央建起的6.5公里长的通道将来自台港澳2500余名游客带到了妈祖圣像(和谐女神)面前。他们虔诚地站立在圣像下,见证着这座全球最高妈祖圣像的落成。落成典礼上,两岸的民俗表演家用舞蹈、锣鼓等特有的方式,庆祝这一盛典。妈祖圣像的落成将加强两岸文化交流。
滨海旅游区妈祖文化经贸园项目是台湾妈祖联谊会发起,台湾大甲镇澜宫财团投资兴建的旅游经贸项目,总投资约80亿元人民币,项目整体开发建设时限为8至10年。妈祖文化经贸园坐落在滨海旅游区临海最东端,位处滨海旅游区南部填海区域的北堤路与东堤路交汇处,填海用地面积6.267公顷,主要建设世界最高42.3米的妈祖圣像、妈祖庙、妈祖阆苑、禅居会馆等建筑。未来,妈祖经贸文化园将定期举办妈祖文化节活动,将传统文化传承延续。妈祖圣像已建成,6000平方米配套广场和6.5公里长的对外通行道路已基本竣工。妈祖文化的历史标志性建筑——天后宫,位于天津市南开区古文化街,元朝建成,是中国最北方的妈祖庙。


妈祖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优秀文化遗产。在滨海新区建立妈祖文化经贸园及全球最大妈祖圣像,旨在促进两岸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今后还将在滨海妈祖文化经贸园内建设一系列文化旅游经贸项目,最终形成一个大型妈祖文化经贸区。希望借此进一步加深两岸民众的相互了解和友情,为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作出积极贡献。
信仰规模妈祖是受到中国渔民崇拜的海神,而在木船时代移居世界各国的大都是中国沿海的渔民,在他们走向世界各国之时,也将妈祖信仰带到了全世界,因此在全球华侨中,妈祖成了他们他们共同信仰崇拜的神灵。全世界的妈祖宫达五千多家,妈祖信徒达 2.5 亿人之多,几乎凡是有华人的地方都有妈祖宫,都信奉妈祖,妈祖成了90%海外华人的共同信仰。所有侨居海外的华人社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以妈祖宫作为同乡会馆或商会,是各国华人的政治文化及社区中心,也是各国华人的精神支柱。妈祖信仰因此成了全球华人的全球性共同信仰,妈祖信徒因此遍布全球,可以说,海外华人的信仰就是妈祖信仰,妈祖信仰是属于华人的信仰。到目前为止,妈祖信仰成了一个能横跨世界大多数国度又同时都作为华侨社区中心的网络体系,也是中国人在海外最庞大的精神体系。
★★妈祖信仰的庞大族群
妈祖信仰的规模十分庞大,自宋以来直至清代,妈祖成了三大由国家祭典的神明(黄帝、孔子和妈祖)由历代国家祭祀的中国十四个沿海城市的妈祖宫为核心,形成庞大的妈祖宫群,有一亿多妈祖信徒。台湾 2,300 万人口中有 1,700 万妈祖信徒,占台湾人口的 70% 以上。新加坡的妈祖信徒占总人口数的 70%。香港和澳门的妈祖信徒达居民人口的 50% 以上,马来西亚的华人人口占该国人口的重要比例而妈祖的信徒则占了华侨人口的 80% 以上。此外,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也有很大数量的华人,也都是以妈祖信仰为主要信仰。而在日本的华侨也是以妈祖信仰为主。所以,包括中国大陆在内的亚洲诸国华人世界中,妈祖信徒版块形成了庞大的族群,是华人世界的主流族群,像台湾和新加坡两地,妈祖信徒成了社会的结构主体,是两地社会的主导力量,而世界各地都有唐人街的华人社区,也都百分之百的成了妈祖信仰区,是妈祖信徒为主的族群聚集地。从此可见,妈祖信仰涵盖了华人世界的主要族群。中华民族杰出女青年林默诞生于一千多年前宋朝时代的福建省莆田湄州岛渔村,在世时就已成为人人尊敬的圣贤,并被渔民尊称妈祖;林默年轻时无私的关爱民众,观星象、学医术,为出海的人们指引海象,替穷苦百姓医治疾病不图回报;林默去世之后,历朝都有褒扬林默的义行义举,历代都有贤达伟人为立碑做传,妈祖圣名远扬,泽披后世,在后人的心中,妈祖就是众生仰慕的典范,就是我中华民族还有道教圣贤天神的代表之一。
邮票

妈祖邮票



志号品名:1992-12 妈祖 发行日期: 1992.10.04 发 行 量:10770万 全套面值:0.2元

发行价格: 0.2元 邮票规格:30*40mm 齿孔度数: P12 设 计 者:万维全
妈祖核舟艺术,这枚核舟是由河北省民间艺术家杨洪武精心雕刻而成的,现已被中国航海博物馆收藏。
小说长篇小说《天妃出身济世传》(明万历年间(1573-1615),“建阳书林”熊龙峰)又名《新刻金像天妃出身济世传》,《天妃娘妈传》,或《新刻宣封护国天妃娘娘出身济世正传》。
电视剧《妈祖的故事》(1987年,中华电视公司)
《妈祖外传》(1989年,台湾电视公司):侯丽芳 饰妈祖 郭美珠 饰三妈
《三妈再生》(台湾电视公司) : 侯丽芳 饰妈祖 郭美珠 饰三妈
《妈祖后传》(1990年,台湾电视公司):侯丽芳 饰妈祖 梅嫦芬 饰三妈
《妈祖过台湾》(1992年,台湾电视公司):侯丽芳 饰妈祖
《妈祖出巡》(1993年,中国电视公司)侯丽芳 饰妈祖 岳庭 饰三妈
《千里眼与顺风耳》(台湾电视公司)侯丽芳 饰妈祖
《妈祖拜观音》(1995年,中国电视公司):张庭 饰妈祖
《妈祖》(2000年,中华电视公司):张如君 饰妈祖 张莉莎 饰雨神
《天上圣母妈祖》(原剧名一代天后妈祖)(2008年,台湾电视公司):陈亚兰 饰妈祖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2008年,台湾电视公司) 王宇婕 饰妈祖
《妈祖》(2012年,北京网连八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刘涛 饰妈祖
电影《天后》(1975,台湾)
动漫海之传说-妈祖(动画)导演:林世仁
冥战录(漫画)作者:韦宗成
楹联妈祖,世界和平女神,道教天妃,受到亿万民众的信仰和尊崇。妈祖庙遍布世界各地,而庙宇的点睛之作楹联洋洋大观,林林总总,数量多,内容广,品位高,艺术成就突出,富有鲜明的文化特色,堪称楹联世界的一枝奇葩。
楹联反映了妈祖显赫崇高的人文地位。妈祖升天后,自宋至清,历代褒扬诰封,从“夫人”“妃”“天妃”“天后”,直至“天上圣母”,由人及神,把妈祖的神格提到了极限。许多妈祖庙楹联都反映了这一特点。如台北松山区慈佑宫楹联:“圣母普慈衷,海邦一体;斯人皆赤子,锡口咸宁。”上联径称妈祖是天上圣母,遍施慈爱,天下同体;下联说明这里的人都有一颗纯洁的心,妈祖会赐予幸福安宁。莆田灵川东汾龙津宫楹联:“女中复见皇娲圣,海内频修神禹功。”联中把妈祖比作炼石补天的女娲和治理洪水的大禹,地位崇高,功德无量。霞浦县松山天后宫楹联:“风调雨顺,四海龙王朝圣母;国泰民安,五洲赤子拜阿婆。”上联指出天下太平,风雨适时,五谷丰登,四海龙王都来朝拜妈祖。四海龙王原是海神,统领四海,权力显赫。后来妈祖神格上升,四海龙王地位降低,反受其制。妈祖统驭四海,凌驾于四海龙王之上。

妈祖


楹联反映了妈祖恩德浩荡,普施人间,造福百姓的杰出功绩。妈祖德高望重,大悲大愿,大圣大慈,是护国庇民之神,四海民众大受其恩。对此,妈祖庙楹联普遍大加宣扬褒赞。如莆田忠门贤良港天后祖祠楹联:“后德同天,兴凤山俎豆;母仪称圣,承螺港渊源。”上联赞颂妈祖恩德浩浩,同天一样广阔无垠;下联赞颂妈祖仪表端庄肃穆,可称圣母。台湾基隆杜寮岛天后宫楹联:“天惠遍施工贾利,后恩广被雇渔享。”“天后”冠顶,标明宫名,突出尊崇,联意赞妈祖广施恩惠,工农渔商均受利泽。澳门凼仔天后宫楹联:“护国着高勋,荡荡巍巍昭日月;庇民施厚泽,肫肫浩浩沛乾坤。”上联盛赞妈祖护国功勋卓著,功高可与日月同辉,下联盛赞妈祖庇佑民众遍施厚泽,浩浩恩德充满天地。

楹联反映了百姓祈求妈祖赐福保安、和谐康宁的美好愿望。天妃妈祖神通广大,法力无边,能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如清代著名戏曲理论家李渔在“江阳天妃闸”题联:“世间无水不朝宗,岂止黄河一派;天上有妃能降福,何愁碧波千层。”下联直说妈祖(天妃)能够给百姓赐降福祉,就是江河湖海掀起惊涛骇浪也不用怕。清代林光贤题印尼丹戎小坡天后宫楹联:“圣德参天,庇万民吉庆;母仪配后,佑四海安澜。”“圣母”冠顶,联意道明了妈祖(圣母)德行高尚能庇护民众吉祥,保佑四海风平浪静。广东省樟林天后宫楹联:“海不扬波,稳渡星槎道迩;民皆乐业,遍歌母德恩深。”上联意指妈祖法力无边,能使四海不掀恶浪风波平,下联意指百姓和谐,安居乐业,处处歌颂妈祖的深恩厚德。
历史上,妈祖对中华民族作出巨大的贡献,宋代护国庇民,元代漕运保泰,明代使洋护航,清代协助定台,现代成为海峡和平女神。妈祖为国为民的功绩在楹联中也多有反映。如莆田平海天后宫楹联:“一勺泉甘,实济云屯万旅;半袍浪湿,克清日孽全台。”上联说施琅将军驻扎平海城,妈祖赐泉济师;下联说施琅将军带领舟师进攻澎湖,妈祖显灵助战,衣袍半湿。清朝林麟焻题日本琉球上天妃宫楹联:“累朝叠诰神功,岳降自鯑江,翊运凝庥,频现红灯宣圣化;重泽献琛逢盛世,皇华临马齿,抠衣展拜,永靖碧海耀吾宗。”史载:清康熙二十二年,皇帝派钦差汪楫、林麟焻往琉球册封。此行路途遥远,惊涛骇浪,危险重重,但封舟出闽江口,进入茫茫大海,不见山影,却能乘风破浪,飞快前进,千里海路,只有三昼夜就到达目的地——那霸港。原来是妈祖显灵护航,指挥两条大鱼白天引道,万只海鸟夜间回翔指航。汪、林两人大感其恩,举行册封典礼后,立即到久米村上天妃宫焚香朝拜。为此,汪楫欣然题写了“朝宗永赖”匾额,林麟焻挥毫撰写了上述长联。许多著名的妈祖庙大皆坐落于交通要冲,山清水秀,令人留连忘返的地方,楹联形象地描绘了这一特点。如福州马尾天后宫楹联:“地控制瓯吴,看大江东去滔滔,与诸君涤滤洗心,有如此水;神起家孝友,贯万古元精耿耿,望后世立身行道,无愧斯人。”
全世界5000多座妈祖庙,庙宇楹联数量十分可观,各有特色,且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首先是楹联文字精湛,言简意赅,小巧玲珑,寓意无穷。如山东烟台天后行宫楹联:“地近蓬莱,海市仙山瀛客话;神来湄渚,绿榕丹荔故乡心。”寥寥两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庙宇所在的奇丽景象:行宫似海市蜃楼、琼宇仙山,而妈祖故乡湄洲的榕树葱绿、荔枝丹红,却胜似蓬莱仙境,令人陶醉,令人向往。

请看湄洲妈祖祖庙楹联:“四海恩波颂莆海,五洲香火祖湄洲。”在词性方面,联中“四海”对“五洲”,“恩波”对“香火”,“莆海”对“湄洲”,都是名词相对。“颂”对“祖”是动词相对,其中“祖”是意动用法。在语句结构上,上联“四海恩波”与“颂莆海”是主谓结构,且“四海”与“恩波”是偏正结构,“颂”与“莆海”是动宾结构。下联的结构与上联完全一样。在平仄方面,对仗工稳,音韵和谐,抑扬顿挫,铿锵有力,形成韵律美。 再次是楹联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较常见的是运用嵌名法,以提高楹联的趣味性、灵活性和感染力。如莆田港里灵慈西宫楹联:“灵泽风樯通外国,慈云梓里仰西宫。”此联以宫名“灵慈”二字嵌名,称藏头联。又如明朝探花戴大宾题湄洲祖庙寝殿楹联:“齐齐齐齐齐齐齐齐齐齐戒,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朝音。”该联运用转类手法。上联“齐”字通古“斋”字;下联“朝”字通“潮”字。可以读成:“齐齐斋,齐齐斋,齐斋,齐斋戒;朝朝潮,朝朝潮,朝潮,朝潮音。”也可以读为:“齐斋,齐斋,齐齐斋,齐齐斋戒;朝潮,朝潮,朝朝潮,朝朝潮音。”联意是:信众纷纷斋戒,虔诚朝拜妈祖;海潮涨落有致,湄屿潮音成景。此奇联,堪为一绝。 在楹联百花园中,妈祖庙楹联开放的那么鲜艳,那么芬香。这一大特色也成为了妈祖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徜徉其中,回味无穷,令人陶醉,令人赞颂不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4 17:25:2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4 19:35:2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

点评

以后有机会来莆田的话,记得联系我了,我当免费的导游。呵呵  发表于 2013-11-24 19: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4 19:46:02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下古泉 发表于 2013-11-24 17:25
好文章

以后有机会来莆田的话,记得联系我了,我当免费的导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4 19:5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