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有能力为儿童打造一座幸福的城市,那么我们就有能力给所有人打造一座幸福的城市。”这句话成为2024年湖南美术馆青扶计划第四期“蜉蝣计划”的开场白。 2024年7月27日上午,由湖南美术馆主办、湖南省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承办的2024年湖南美术馆青扶计划第四期“蜉蝣计划——儿童友好、永续行动、社会美育”展览在长沙开幕。聚焦于“儿童友好城市”,展览细分为“艺术行动篇”“生态美育行动案例篇”“社会美育行动档案篇”及“特别案例”,旨在增进公众对“儿童友好”概念的深入理解,并鼓励观众与作品进行更为深入的互动与回应。 为什么是“儿童友好”? 湖南美术馆“青年扶持计划”简称“青扶计划”,是集展示、实验、交流、推广、互动、研究等为一体的项目式公共空间,旨在通过对一些鲜明个案的推介与研究,以举办展览、画册出版、学术讲座等活动相结合的方式,为青年艺术家及策展人们搭建一个专业平台,推进本土艺术生态更加多元发展。自2022年以来,已先后以“湘域·转角” “城市雷达&向梦而舞”“我脑袋里的怪东西” 为主题举行了三届。自从推出青扶计划以来,湖南美术馆一直以开放包容的姿态积极开展了一系列艺术实践的探索,并广泛地与各界、各省产生了深入互动与交流。 开幕式展览嘉宾合影 湖南美术馆馆长田绍登表示,该馆在四号展厅持续实施“青扶计划”,旨在培育、发掘、甄选并推介湖南及其相关地域的青年艺术家所呈现的最新艺术探索与实践。此计划聚焦于当代艺术领域,期待通过持续更新的展览形式,使每一届都能为观众带来新颖的感受与深刻的启迪。相较于前三届,本次展览在主题设定与展示布局上实现了诸多创新,并与当前展出的儿童艺术展“缤纷的种子”形成了良好的互补与呼应。这一成果离不开策展团队与众多青年艺术家的共同努力与辛勤付出。作品均展现出高度的吸引力,衷心希望它们能够为前来参观的孩子们带来欢乐与启迪。 展览同期,2024年湖南美术馆“艺梦同绘· 缤纷的种子”儿童主题艺术展在美术馆一楼的第一展厅至第三展厅展出,呈现出属于儿童艺术作品的丰富多彩。而这次“青扶计划”中的“蜉蝣计划”这一展览通过独特的视角与课题,深入探讨了儿童与城市、未来及教育之间的复杂关系。 湖南美术馆策划部负责人何玲谈到本次与策展团队共同设置展览主题和话题的原因:“青扶计划关注一切前沿探索,而儿童艺术在近两年来备受关注。有越来越多的美术馆在做儿童艺术节和儿童艺术展,参展作品和展览陈列的同质化倾向也越发明显。我们就在想,利用青扶计划抛出这个话题,应该是可以给到当下的儿童艺术一些思考。不管是艺术机构,还是艺术家,抑或是儿童本身,在儿童艺术这个问题上还有哪些新的可能和方向。”展览以“蜉蝣计划”命名,借喻蜉蝣的生命之短暂,强调行动者或教育共建行为的紧迫感、迫切性。亦谐音“Project For You”,凸显艺术工作的公共介入性和社会美育行为。 分享现场 什么是“儿童友好”? “儿童友好城市倡议”于1996年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联合国人居署首次正式提出,倡议充分调动地方和各界力量共同创建安全、包容、充分响应儿童需求的城市和社区,2019年形成了明确的24个共建工作方向。2021年,“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正式写入我国“十四五”发展规划。 总策展人倪昆 策展人倪昆从2019年开始介入“儿童友好”艺术项目,并于2020年和重庆原·美术馆共同设立了以“儿童友好城市”为课题的三年期研究计划,先后推出多个主题展览。倪昆尝试通过美术馆平台来讨论“儿童/未来/城市/教育/艺术”等发现的内容。对于“美术馆该如何提出儿童这个话题”,倪昆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在场馆中激发儿童的主动性。 “‘儿童友好’其实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覆盖了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它更像是一个行动指南,可以连接各个专业领域人士的工作,告诉大家如何行动、如何工作,以便更好地推动这方面的发展。”作为本次展览的总策展人,倪昆将多年来关于“儿童友好”的策展实践与理论研究都在本次展览中全面展示,展览分为八个章节,包括垃圾游乐园、游戏里的教育、未来城市X折叠城市、永续行动X生态美育、赛博城市X数字化美育、文淑芳婆婆和她的绘画世界、档案室——行动中的社会美育、蜉蝣计划——艺术行动者。所展示的作品均为对“儿童友好”理念的艺术性诠释与回应,涵盖了艺术家及艺术家团体的创作实践,同时亦融入了儿童参与创作的成果。 针对当前城市儿童普遍存在的“自然缺失症”现象,来自西双版纳的艺术家鸿雁与资柏,通过其精心创作的作品向观众展示了热带雨林的独特魅力。他们巧妙地以自然为灵感源泉,赋予作品鲜明的特色与深度。在创作过程中,鸿雁与资柏运用了捶打、上色等精湛技艺,将热带雨林中的叶子与种子精心呈现于展览现场。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树叶上细腻的脉络,更蕴含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生命的勃勃生机。鸿雁表示:“我们鼓励孩子们去观察一棵树及其周围的生态环境,探索与之共生的其他物种,如昆虫等。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引导他们走出电视及电子屏幕的束缚,去亲身体验并了解这个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 曾先后在华-美术馆、OCAT馆群和广东时代美术馆任职的刘阳作为项目策展人参展,她详尽阐述了策划并执行艺术项目“城中村里的101束阳光”的初衷。在美术馆工作超过十年的历程中,刘阳深刻意识到,尽管机构在培养城市受众成为当代艺术观众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她观察到,城市中心区域的居民不惜路途遥远,专程前往美术馆观赏优质展览;然而,紧邻美术馆的城中村居民,尽管每日路过并乘坐地铁,却鲜少踏入美术馆。更为显著的是,在推行儿童艺术项目时,城市儿童展现出了高度的积极性,而城中村儿童即便经过多方努力动员,参与度仍显不足。 “鉴于此,我们在城中村内设立了两处空间,邀请艺术家入驻,通过共同创作的方式与居民建立联系,并借此向同村居民展示我们的工作内容。这些资源对所有人开放,且免费无差别获取。我们的想法是,无论孩子们当前处于何种状态,未来都有可能在某个领域相遇。因此,我希望我们的工作能为他们未来的可能性做出一些尝试。” “文淑芳婆婆和她的绘画世界”作为特别案例呈现。2014年,86岁的文淑芳婆婆在作为艺术家的女儿熊文韵的影响下,从零基础开始学习绘画,并在短短几年里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多以描绘重庆城市风景和日常生活为主。老太太被策展团队视为一位特殊的“儿童”,她的作品毫无功利心,与儿童在6-8岁之间所展示出的、对于绘画的天然亲近非常接近。策展团队希望借助这个特殊案例来深入探讨“儿童与艺术、教育”的问题,并结合艺术以及社会美育这个公共话题展开多维度的社会讨论。 在展示“儿童友好”相关经典案例的同时,展览也加入一些湖南在地艺术实践。展览第七章以文献的形式展示了来自五个不同城市的美育案例,其中三项与湖南有关:在湖南省怀化市辰溪县的乡村小学美育计划——以留守儿童为对象展开的罗子山乡村美育计划;湖南永州市宁远县的大元社乡村青少年艺术节和在湖南岳阳市有着大地艺术节属性的“艺术在田野”计划。 如何实现“儿童友好”? 对儿童友好,就是对我们的当下、未来、世界友好。湖南美术馆公共教育与宣传推广部副主任何灿辉表示,湖南美术馆自开馆以来,高度关注儿童群体,在儿童的需求下开展友好展览和友好公教活动,“艺梦同绘· 缤纷的种子”儿童主题艺术展及展览系列公共教育项目正是这一理念的实践成果之一。未来湖南美术馆将持续打造儿童友好型美术馆,助力长沙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 “缤纷的种子”展览现场 刘阳自2008年加入美术馆行业以来,在深圳与广州工作的十五年间,深度参与并见证了美术馆对儿童态度的转变:“起初,我们最为担忧的是儿童在展厅中可能损坏展品或制造噪音。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逐渐转变思路,开始思考如何引导儿童以更多元化的方式走进美术馆,体验其中的丰富内容。进而,我们进一步探索如何激发儿童的创造力,使他们成为艺术的创造者。当下,我们的关注点已不仅限于城市中的儿童,更延伸至那些可能生活在城市边缘,或尚未被充分关注的儿童群体。我们致力于探索如何将这些孩子引入美术馆这一公共文化空间,使他们能够充分利用我们最优质的社会教育资源,实现全面发展。作为美术馆从业者,我深感欣慰,看到越来越多的同行正积极面向未来群体采取行动。” 倪昆则表示,关于儿童问题的讨论,在很久以前就已经产生,并出现过很多相关的理论和尝试。我们在深入探究这些议题时,应积极借鉴过往的宝贵经验,在丰富展览的纵深度同时,也能给人更多思考的空间。 黄湘怡作品展示 长沙本土艺术家黄湘怡用作品呈现了她对生活的老街审视和思考。2019年,她将要结束在日本的学业,却因为疫情被困在长沙,在对未来的不确定中,她在自己居住了 20 来年的老街附近寻到了一块废墟,并将其中打扫干净,让废墟本身的环境也成为作品的一部分,由此完成了一场与老街的对话,并用影像的形式记录了下来。此种对废墟的深刻关注与再创作实践,无疑与展览的开篇章节“垃圾游乐园”形成了共鸣与呼应。 丹麦景观设计师卡尔-西奥多-索伦森注意到,孩子们喜欢在城市的废墟地自由玩耍。与成人眼中神秘、危险、垃圾等种种不良之地不同,废墟成为孩子们游戏和社交的天然场地,于是在1931年提出并推动了针对儿童的“垃圾游乐场运动”。首座垃圾游乐场于1943年在丹麦哥本哈根率先向儿童开放,随后在三年后传至伦敦,并演化成备受欢迎的“冒险游乐园”。遗憾的是,随着以迪士尼为代表的游乐园标准模式盛行,前者逐渐淡出人们视野。直至2000年后,“垃圾游乐场”运动在部分城市重焕生机,并与旧物改造、DIY等新兴趋势相融合。 包括黄湘怡的艺术实践在内,展览第八章节“蜉蝣计划——艺术行动者”邀请17位/组艺术家加入并展示各自的工作,并期望以此为契机去触及各类和“儿童友好”“社会美育”有关的公共话题。这些创作也指出在常规的艺术体制化及艺术消费化之外,还有哪些值得关注及探讨的新路径。比如,如何去看待和理解这些新型公共艺术家,如何去理解和认识“将艺术教育视为工作方法,去激活特定社区社群”的价值与意义。 “想象力越来越标准化,当大家都默认效率和标准,我们希望去将它打破。”倪昆也希望,通过这次展示,让这些迥异于惯常的(艺术)行动者的工作可以被看见,让更多的链接可以在对话中被反复获取,循环激发:“2010年,伦敦Hayward Gallery发起了为期两天的名为Deschooling Society的会议,项⽬汇集了艺术家、策展人和作家,围绕艺术与教育之间不断变化的关系展开辩论。在后来的多个国际艺术展中,也能看到对艺术教育、美术馆公共教育转向以及艺术教育与公众关系的定义和反思。但是,这些细节在我们的艺术现场中讨论尚少,一般只到公共教育转向,还未涉及‘艺术教育作为再批判对象’的普遍讨论,所以很多带有教育属性的艺术家工作被默认为‘非艺术’类的实践。”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0月7日,展期覆盖整个暑假时段。湖南美术馆希望通过更长时间的展示,为展览与观众之间的深入交流与发酵创造更多可能性,以便更充分地探讨展览关注的问题,并吸引更多人的参与和关注。 https://www.kaimen360.com/zixun-58273.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关于2024年湖南美术馆青扶计划第四期“蜉蝣计划——儿童友好、永续行动、社会美育”展览在长沙开幕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