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举作高山石双清薄意方章--福建东南2013春拍拍品 林文举作善伯洞石梅竹争春薄意方章--福建东南2013春拍拍品 林文举作田黄石《岁寒三友》薄意随形章--重151g-福建东南2013春拍拍品 文/唐颖 图/福建东南拍卖 林文举 1956年生,福建福州市人,号涣亨居士,自幼随父林棋俤学习薄意雕刻。其秉承寿山石雕西门派传统薄意雕刻技艺,创作手法丰富多变,匠心独运,作品集文学、书画、雕刻于一体,在海内外久享盛誉。现任福建省寿山石文化艺术研究会理事。 以刀为笔,风骨超绝 1956年生的林文举和许多寿山石雕刻大师一样,也是福建福州人,他的薄意雕刻在整个寿山石薄意雕艺术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刀法得陈可应传授、雕刻受林清卿影响的林文举在花鸟薄意的表现上显得尤为出色,而他在人物尤其是罗汉薄意上则受到了父亲林棋俤的影响。他的薄意雕刻秉承了寿山石雕西门派传统薄意技法,博采各派之长,自成风格,在海内外也享有盛誉,韩天衡先生誉之为“有精湛的技艺,有炙热的情感,有文学的境界”。 林文举的雕刻线条风格在他的薄意人物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他的薄意人物雕刻秉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中所注重的“骨法用笔”的理念,并与寿山石雕刻加以深度的糅合,在巧妙安排构图的基础上,重视形体本身的结构,并将绘画线条技巧引入薄意雕刻中通过表现结构来更进一步表现物象的精神实质,以刀为笔,用劲健的刀法来表现薄意线条,因此,林文举所雕刻的寿山石薄意中,线条特点尤为超绝突出:利落瘦劲、概括明确丝毫不拖泥带水,在流动间带有书法的韵味,富有线条的形式美和力量美,但又不失寿山石薄意雕刻的细腻与精致。 天衣飞扬,吴带当风 在这种“骨力”十足的线条的勾勒下,林文举所刻画的事物的造型简洁,形与形之间既独立又配合,整体的气韵畅达连贯,而他的薄意人物通常都极富精神气质,尤其是他的佛教类题材的薄意人物,外貌鲜明,举止生动,衣褶飘举,观之有“吴带当风”的灵气,天衣飞扬中却丝丝分明,毫不凌乱,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譬如他的这枚田黄石《渡江》薄意章就将这种“林文举式”的薄意线条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枚田黄薄意章上相对两面分别雕刻了两位广为人知的佛教人物,一为中国禅宗始祖菩提达摩。传说达摩自印度航海来到中原,在行往北魏的过程中,他折下长江边的一枝芦苇杆投入江中,芦苇便化作一叶扁舟,达摩立于其上,飘然过江。薄意所表现的就是达摩“一苇渡江”的画面。在构图上,林文举尽量保持了芦苇的纤细与柔韧,从而衬托出达摩的法术之高。同时,林文举在线条的处理上果断利落,使得线条笔挺有力,韧而不柔,绵而有刚。即使是身披袈裟,衣袖飘举,四周祥云缭绕,人物的身姿依然挺拔落拓、稳若泰山,从而恰到好处地避免了因为脚下芦苇与江水所造成的头重脚轻的现象,表现出“谁谓河广,一苇杭之”的开阔的画面感。而另一位则是布袋和尚,他乃是弥勒佛的千万化身之一,号长汀子,是五代时后梁的高僧。构图中的布袋弥勒表情慈祥,双足立于布袋之上,周围烟波浩渺,雾气几缕,正是渡海弥勒。佛教中常有渡江、渡海的典故,清末画家王震有诗曰:“渡江渡海随缘驻,袈裟一袭神光普”,这一“渡”字,世人眼中是神通,而于佛家来说,演化的却是慈悲为怀、普渡众生的教义。 重写尚意,抒发性灵 在花鸟薄意的雕刻上,林文举也沿袭了“骨法”入画的用刀风格,整体画面清晰利落,概括明确,在层次上也显得非常分明,即使是树影重重也能交待得干净利落毫不含糊,加上林文举重写尚意,以意遣形,以简驭繁,以虚衬实,格外追求自然之美,因此他的薄意花鸟常表现出强烈的抒发性灵的写意风格,显出一种难得的傲然和舒展的气韵。例如他的田黄石《岁寒三友》薄意随形章,就分别雕刻了梅、竹、兰三种植物,各有特色。构图中三块太湖石错落摆放,作者巧用石皮的斑驳与厚薄不一来表现太湖石的远近,呈现出奇妙的纵深感。竹枝自直立的太湖石之后抽出,枝干劲瘦挺拔而竹叶舒展微微低垂,富有清新的趣味。而与竹相偎依的寒梅则与其形成鲜明的对比,盘结扭曲的粗壮树干显得遒劲有力,开满了繁盛而艳丽的大朵梅花,可谓“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在布局如此丰富却毫不杂乱的构图的另一面,作者又雕刻了一小株兰花,隆冬的寒梅与初春的幽兰同时在薄意画面中绽放,冬春之物共存于同一画面,看是混乱四时,却颇有禅宗之中“时时日日,日日时时,七颠八倒,孰是孰非”的意境。将中国传统中文人雅士之友的竹、梅、兰同刻一石,展示了作者所推崇的多种精神品格和超脱于四时之外的生命思考。 薄意雕刻至林清卿发挥到了极致的水平,后世一边从他的薄意雕刻作品中不断借鉴学习,一边又力求寻找属于自己的突破,林文举也同样如此,他的薄意雕刻在表现上下足了功夫,既有理法又重性情,一方面呈现出的充满骨力的独特线条风格,另一方面又保留了薄意雕刻中对自然的体悟和心灵性情的感发,称得上是一种大胆而鲜明的尝试。 https://www.kaimen360.com/zixun-57657.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关于林文举的薄意风格探索:薄意风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