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暮之年的一代书画大师吴昌硕定居了上海,但是对于吴昌硕是哪一年来上海定居的?却历来说法不一。比较多的说法是宣统三年(1911年)夏定居上海;也有人认为,从1912年到1913年,吴昌硕都在上海。然而,吴昌硕从1912年至1913年在上海与“定居上海”是两个概念,因为清末民初,吴昌硕时常往返于苏州、上海。 吴昌硕1911年定居上海说的主要依据是吴昌硕于1921年12月所撰的《白龙山人传》开头所言:“余于辛亥秋,橐笔至沪,书画交获一吴兴王君,名震号一亭别字白龙山人,为人豪迈,相与接谈,若和风之拂几席者。”但吴昌硕于1925年5月所作的《白龙山人小传》中又说:“余与甲寅秋国变后,移家海上,始晤山人,意一经商巨擘耳。久久过从,乃知山人有了解智慧、毅力公益。” 辛亥为1911年,甲寅为1914年,相差三年。而在1913年初春时节,在王一亭的帮助及操办下,吴昌硕已举家迁至上海北山西路吉庆里923号。据此,有些研究者根据《白龙山人传》及《白龙山人小传》,认为“甲寅”应是“辛亥”的笔误。吴昌硕在《白龙山人传》中很明确地讲“余于辛亥秋,橐笔至”。而在《白龙山人小传》中则说“余于甲寅秋国变后,移家海上”。“橐”乃一种口袋,“橐笔至沪”是带着毛笔来沪,而非移家定居。亦有研究者认为“甲寅秋国变后”应是辛亥秋国变即辛亥革命,1914年已是民国四年。基于这些原因,吴昌硕于1911年定居上海成为相对集中之说。 吴昌硕“移家海上”究竟在哪一年?据笔者发现,有关吴昌硕“移家海上”的查考忽视了一个重要的地理中介点,即爱而近路(今安庆路)。吴昌硕在辛亥秋之前曾多次来沪上,并在吴淞租屋客居,而安庆路正是吴昌硕从吴淞到最后入住北山西路吉庆里的一个重要的中介驿站。 1872年,29岁的吴昌硕在新婚后不久,即随好友金杰到上海游览,并与海派书画早期名家高邕、胡公寿相识结谊。其后于1873年、1876年均来过上海。此时,海上艺苑已初现勃兴的势头,第一代海派书画家张熊、任熊、赵之谦、任薰、胡公寿、虚谷、任伯年、蒲华、高邕、钱慧安等已成气候,这使吴昌硕颇为向往。但他很清楚自己当时还很难跻身于这个群体,于是他于1882年举家定居于苏州城西寒山寺的西畮巷四间楼。 自此,吴昌硕在苏州与上海间开始了他艺术上的开拓期。1883年,吴昌硕因赴天津大沽口来上海候轮,经高邕介绍,拜望了慕名已久的海派书画翘楚任伯年。时任44岁,吴40岁,这是两位大师级人物的第一次晤面。正是这次在任伯年画室“颐颐草堂”的相晤,使吴昌硕产生了“移家海上”的想法。1886年吴昌硕来到了上海,并在自己的借住之处题斋名为“去住且随缘室”。不久,他又回到苏州。 1887年秋,吴昌硕来到上海,和任伯年、高邕、蒲华、虎谷等切磋艺事。这一年初冬,吴昌硕正式携全家迁往上海。初到上海时,曾住在吴淞江的小船上,时常到浦东作画办事。海上鬻艺生涯并不理想,作品乏人问津,出于经济考虑,只得又将家迁回苏州。吴昌硕此后又多次两地往返。 https://www.kaimen360.com/zixun-36214.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
关于一代书画大师吴昌硕是定居上海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