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兆平,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历任呼和浩特画院院长,中国文化管理学会常务副会长,从长城到奥林匹亚艺术行组委会执行主席,第一届世界智力运动会创意顾问,亚洲艺术博览会组委会主任。曾主持安徒生全球庆典中国艺术展、都灵冬奥会中国传统艺术展。现任国际创意产业联盟执行主席兼艺术委员会主任,文化部国韵文华书画院艺委会常务副主席,中央美院创意生态顾问。 水墨生态依据的是人与自然万物有着共同的来源和本性,在探索中以为人与物并生于天地之间,人之体与物之体都是由天地之间的“气”所构成。“气”是水墨生态过程中的一种超系统的要素,是水墨生态统御性的存在。中国画没有“气”,就难以孕育出艺术的生命力,“气”对于中国画的意义是极为重要的。可以说中国画的“气”就是其生命力的载体,是由性而生,而中国画之“气”应为正气、浩然之气;更是正大光明之气。《大涤子题画诗跋》的一则画跋:作书作画,无论老手后学,先以气胜,得之者精神燦烂,出之纸上。石涛说:“天地浑镕一气”,“天地氤氲秀结,四时朝暮垂垂。透过鸿蒙之理,堪留百代之奇。”“写画凡未落笔,先以神会……务先精思天蒙……以我襟含气度,不在山川林木之外。”“真在气不在姿也”,这正是讲心、讲物、讲理、讲情而统一于“气”,这是“气”的理法精神的重要阐释。由此可见,水墨生态探索中的这种“气”,是水墨生态系统的内在灵魂,是一种超组织的系统存在。 水墨生态探索强调尊重自然,就是要求进一步认识自然状态与规律,并按照自然规律对待自然、顺应自然。即要“知得天地本来生生之意”,知得万物之性是水墨生态探索的基础。水墨生态首先是自然状态中的水、墨、纸的一种演绎,认识与尊重水、墨、纸的自然状态与规律是水墨生态探索的一个基础与根本。 水墨探索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以此作为最高的目标。从生态的角度看,这不是单纯的以人类为中心,而是一种通过人与自然的互补与协调而达到和谐的生态观,水墨探索关注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中心的生态观,及要求在互补与协调过程中要把握好竞合之“度”。即要求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是在四种关系的构成中生存生活的,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二是人与社会的关系,三是人与人的关系,四是人与自己内心的关系。这种多层次性的探寻,打破了生态的单一向度的环境性的探求,而是从系统角度、哲学角度来探索水墨的生态存在与生存环境,这正是水墨生态探索的哲学基础与起点。 水墨生态在自然万物中有自己特有的存在方式和规律,水墨的发展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在朱熹看来,人与物虽有共同的来源和本性,但是由于人与物的“气”的不同,所以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乃至物与物之间存在着差异,因而各有各自不同的“道”,即人有人的生存方式、物有物的存在方式。因此,人与自然万物相处,必须依照它们各自特有的存在方式和规律,而不是依据人的主观想象,更不能违背自然万物各自的存在方式和规律,以至于造成对自然的破坏。水墨生态的发展规律就是在历史与实践的逻辑过程中,需要我们体验、研究、提升与总结 https://www.kaimen360.com/zixun-35090.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
关于刘兆平解析水墨绘画:在水墨生态中生发文化精神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