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申遗成功3周年之际,围绕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科技成果开展的一系列活动近日在浙江杭州中国丝绸博物馆举行。 该活动包括3个内容:“古道新知: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科技成果展”展示了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科技成果;“丝绸之路文物科技联盟”倡议签名仪式正式举行;“古道新知: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科技成果”学术报告会围绕丝绸之路沿线文物的考古与保护、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科学认知等主题进行了研讨。 集中展示丝路文保科技成果 “古道新知: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科技成果展”以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8世纪为时间范围,以“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为空间范围,以历史为线索,以地点为单元,以文物为主体,分为“草原之路——丝路发端”“秦皇汉武——丝路开启”“都城西陲——丝路繁荣”3个板块展示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科技成果,体现了现代科技在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 在丝路类展览甚火的今天,“古道新知: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科技成果展”打破既有的展览框架。展览中的144件展品分别来自哈萨克斯坦萨尔马特女祭司墓(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哈萨克斯坦伊塞克金人墓(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甘肃张家川马家塬战国墓地(战国晚期、陕西临潼秦始皇兵马俑(秦,通过重新排列组合,使展览呈现出有故事、科学性较强的特点。 联盟促进丝路沿线交流 在“丝绸之路文物科技联盟”倡议签名仪式上,21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联合倡议,将致力于加强成员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开展丝绸之路文化遗产领域的信息共享、合作研究、人员交流和人才培养,针对丝路沿线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共性问题研发关键技术并开展示范应用。 有关专家表示,此次21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联合发起倡议,成立“丝绸之路文物科技联盟”,对于广泛集聚文物保护领域的科技资源、提升文化遗产的科技保护水平、更好地服务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和“一带一路”文化长廊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研讨丝路遗产保护 在由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主办、中国丝绸博物馆承办的“古道新知: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科技成果”学术报告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代表欧敏行回顾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丝绸之路遗产保护上开展的各种倡议。“从1988年到2002年的‘丝绸之路的整体研究’到2013年的‘丝绸之路在线平台’倡议,促进了跨文化的对话和相互了解。”欧敏行说。 作为一家国家级专业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近年来在丝绸之路纺织文化遗产领域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和抢救保护工作。“根据《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国际丝路之绸研究联盟和其他两家机构牵头发起成立了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联盟。但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首要任务是认知和保护,这就需要一个科技联盟。”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说。 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所长苏伯民在谈及丝路遗址保护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时表示,未来对于丝路遗址的保护应注重多学科交叉研究其建造工艺,从科技角度阐释建造技术的发展与材料工艺的交流;其次,应当从宏观微观不同层面深化认识遗址劣化的规律;再次,进一步发展更加精细化的壁画修复技术;最后,通过开展新材料在遗址修复方面的评价和研究,在土遗址加固技术方面通过各项技术和加固效果的科学检测和评价标准的实践,提高土建筑遗址保护的工程化水平。 https://www.kaimen360.com/zixun-35043.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
关于科技促文保——中国丝绸博物馆举办丝路遗产保护系列活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