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银元是公元一九零九年(宣统元年)由当时湖北省银元局铸造。是品特征:在币正面中铭满文宣统元宝’四个字,在其外分别从上下右左铭汉文宣统元宝’四个字,在其外镌一珠圈,在珠圈至廓缘廓肉上方环铭汉文湖北省造’四个字,在下方铭汉文库平七钱二分’六个字,即币值,在2点半位和9点半位各镌一六花星’,依廓缘环镌小方齿(马齿)。在币背面中镌一蟠龙图案,在其外上方环铭英文HU-PEH PROVINCE’,在下方环铭英文7 MACE AND 2 CANDAREENS’,在2点位和10点位各镌一六花星’,依廓缘环镌小方齿(马齿)。在币外缘匀铸边道。直径39.7mm。 我国近代工业的先驱者张之洞,在广东任两广总督期间,曾于光绪十三年(1887)奏请在广东广州创建广东钱局,采用机器制造银元,从而成为我国现代机制银元的开创者。 光绪十五年(1889),张之洞奉命调往湖北,任湖广总督,此后不久,便将广东的经验运用于湖北,并在湖北武昌筹建了国内第二家采用机器制造银元的官方铸钱机构湖北银元局,该局也是张之洞来到湖北后建造的第一家铸钱机构。湖北银元局所造银元,因含银量高,制作精良,广受欢迎而行销全国。湖北银元局不仅广铸银元,而且也曾发行纸币。但因该局纸币存世稀少,极难寻觅而很少为人们所熟悉。 现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就银元局的设立、沿革及其纸币发行时间和种类等,作简要考证与介绍。 光绪十九年(1893),张之洞在湖北筹建银元局的请铸银元折奏折中,提出如下几个主要建局理由:1湖北省据江苏、安徽上游,地当南北要冲,汉口、宜昌兼为华洋通商口岸,商家云集,用钱最广;2省内各州县征收丁漕,各局卡抽厘金、盐课,皆用制钱完纳,每年须用之数甚巨;3自同治以来,滇铜不旺,洋铜价值日昂,湖北鼓铸久停,近来市面现钱日形短缺,鄂省商民生计维艰,市面渐形萧条;4广东开铸银元,利用民便,成效显著,设局铸造银元,以补制钱之缺,是一变通利济之法。 鉴于以上几个因由,湖广总督张之洞和湖北巡抚谭继洵,于光绪十九年(1893)八月十九日奏准,在武昌洗马池街原宝武局旧址西侧之守备署旧址处,建造湖北银元局,任候补道蔡锡勇为总办。大约经过一年多的筹备、购置国外设备及安装调试,湖北银元局于光绪二十年(1894)十二月正式投产,开始铸造多种湖北银元:如大银元(重库平七钱二分)、两开(重三钱六分)、五开(重一钱四分四厘)、十开(重七分二厘)、二十开(重三分六厘)等五种规格。 光绪二十三年(1897)正月十二日,张之洞又奏准在银元局东侧原宝武局旧址处,筹建湖北机器铸铜钱局,又称湖北铸铜钱局,并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六月十七日建成投产。但是,该局因铸钱严重亏本及设备问题,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夏秋之交而停铸,并更名为湖北银元局新厂,划归湖北银元局管理。 随着铜元的大量铸造与广泛应用,光绪二十八年(1902)八月初一日,张之洞又决定将湖北银元局新厂(原湖北机器铸铜钱局),改称湖北铜币局,与银元局划分界限,各司各事,专门铸造铜元,并委任候补(试用)知府高松如为提调。 光绪三十年(1904)十一月,湖北银元局奉清政府之命,开始试铸一两重银元,名日大清银币。与此同时,署督瑞方将湖北银元局改称湖北银币局,并于当年十二月初一日,启用湖北银币局关防。 从此银元局更名为银币局。四年之后,又于宣统二年(1910)五月,湖北银币局与湖北铜币局合并,成立武昌造币分厂,改由天津造币总厂直接管理,名称为度支部武昌造币分厂。 由此可知,湖北银元局,自光绪十九年(1893)八月十九日奏准设立,几经合并、分拆、再合并,最终于宣统二年(1910)五月合并成为武昌造币分厂。此后,到辛亥革命及以后的民国时期,虽经多次隶属关系的变换,武昌造币厂的名称,除有时称分厂之外,其余时间没有大的变化。 https://www.kaimen360.com/zixun-33592.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
关于湖北宣统壹圆图文赏析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