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是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共经历了五个半世纪。在这么长的时间内,春秋时十二个诸侯国、战国时七个大国,许多国家都铸过钱。因为那时是社会经济、商品贸易迅速发展的时代,货币需要量增多,各国之间的交往,到处都要使用货币。各国各行其是,铸钱的形制也就五花八门。形成具有明显特点的有四个基本系统。 钱币所以叫布,来源于农具。布币是从像铲一样的农具(钱、镈)演变而来的。因此最早的布币,也叫大铲布。它有銎、似可安柄,粗重,颇类原始农具。以后发展到轻小的空首布。这种布有平肩弧足、尖肩尖足和斜肩等区别,并有干支、数字、地名等记载。战国时又发展为平首布,已无銎,布首扁平。虽尚未脱离农具形状,但也只是一种象征性质。有的铸上货币单位,如釿、孚等。战国时期还出现有圆首、圆肩、圆足的布币和带有三个小孔的三孔布。也有铸地名和记重的,如十二铢字样等。布币种类很多,铸地复杂,型体大小悬殊、形状差异很大。布币流行于黄河中游三晋和两周地区,因为这些地区是我国古代农业发达的地区。 刀币产生和流通于渔猎地区,如齐、燕、赵等国。它是从一种生产工具铜刀削演变而来。齐刀有齐法化刀、即墨刀、安阳刀等,刀身大而厚重,多流通于山东各地。尖首刀为燕国所铸,刀身薄小、细长,刀背只记于支和数字。明刀(也称燕刀)面背都有文字,有圆折刀和磐折刀(刀身弧度呈方折)之分。刀面上的明字有三、四种极不相同的写法。明刀的明字,有释为匽字的。在齐国境内也铸过明刀,即所谓齐明刀,多发现于山东博山,又称博山刀。此外,还有直刀、圆首刀,是当时赵国的铸币,流行于邯郸的广大地区。 楚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它的货币自成系统。除用郢爱(金币)外,主要用铜质仿贝。这种仿贝称为蚁鼻钱,有不同的文字铸在上面,一到三字不等。有的文字至今解释纷纭,也无定论。因为铜仿贝文字的形状奇特,也称为鬼脸钱。战国时,这种蚁鼻钱随着楚国领域不断扩大,流行地区也相对扩大。曾扩及到中原的陈、宋、蔡、鲁等地。 它的形状是从生产工具纺轮发展而来的。货币发展到圆钱,是在战国后期。这是货币形制的一大进步。它轻小、便于携带。体为圆形,它的孔,先圆后方;先无郭,后有郭。圆钱突破了原来各国各种的货币形制。战国后期,齐、燕和中原各国都铸有圆钱,如齐国有賹化国钱,燕国有明圆钱,两周、三晋地区有垣、共、蔺、离石等圆钱。秦国还有秦圆钱,不记地名,以朱、两记重。圆钱的出现,使货币形制逐渐趋向统一。是符合商品交换关系日益发展需要的。 总之,进入战国中期以后,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频繁,促使货币经济长足发展,各种形制货币的流通界限都在扩大,货币形制也在变化。货币形制趋向于使用简便的圆钱。秦始皇在削平六国之后,在这种货币形制趋向的基础上,以秦半两这种方孔圆钱,第一次实现了我国币制的统一。 https://www.kaimen360.com/zixun-32221.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
关于春秋战国时期钱币体系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