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为止,入谱入书的明永乐通宝背三钱,仅见一缺角者,如(图1)彩图、(图2)拓片所示,为已故著名钱币学家王蔭嘉先生旧藏,现存上海博物馆。据介绍,1929年除夕,王蔭嘉先生在苏州是以五百大洋从一老翁手中购得此钱。(图1)彩图,摘自王蔭嘉著王健舆编《王蔭嘉钱币论集》,(图2)拓片,摘自邵磊著《收藏与投资丛书-钱币》。王蔭嘉先生将此钱视为至宝,秘不示人,甚至连钱拓也从不外传,以致钱币巨著《古钱大辞典》都未能将其收录书中。 1984年,马定祥马传德父子拜访王蔭嘉之子王健舆时,方始见永乐通宝背三钱之真容。其后不久,马传德先生在明代珍钱-永乐通宝折三一文中(此文载于《中国钱币》1985年第4期),首次将此钱向外界做了介绍:该钱楷书,直读永乐通宝’,背穿右铸有三钱’两字。制作精整,笔势磅礴。质为黄铜,生坑,原钱缺左上角,幸文字未损。直径为33.5毫米,厚3毫米。并称之为孤品。又据邵磊先生著《收藏与投资丛书-钱币》一书介绍,此钱重12.4克。 而实际存世的永乐通宝背三钱,不独王蔭嘉先生有藏,更不是所谓的孤品。笔者集藏古币40多年来,曾先后得到三品,二铜一银,如(图3)、(图4)、(图5)所示,均出自铁岭地区。与王蔭嘉先生所藏缺角永乐通宝背三钱酷肖,当系同一种版式。下面一一介绍之。 (图3)所示永乐通宝背三钱,青铜质,铜质精良,铜色暗红,质地光洁。生坑,通体硬绿锈,古气盎然。钱文楷书,笔力遒劲,背穿右三钱,铸工精湛。直径34.6mm,厚2。4mm,重13.9克。 (图4)所示永乐通宝背三钱,青铜质,铜质精细,铜色暗红。生坑,绿锈满身,间有红斑,包浆熟旧,古色古香,铸工精整。直径34.6mm,厚2.4mm,重13.7克。 (图5)所示永乐通宝背三钱,银质,通体锈色黑红,包浆莹润,色泽银白,铸工极佳。直径33.3mm,厚2.7mm,重17.9克。 如前所说,马传德先生在明代珍钱-永乐通宝折三一文中,曾说王蔭嘉先生旧藏之缺角永乐通宝背三钱质为黄铜。对于此种说法,笔者不敢苟同。因为从中国古代铜金属冶炼史来看,黄铜是在明嘉靖六年(1527年)以后才出现的,而比嘉靖要早近百年的永乐朝,怎么可能会铸造出黄铜钱呢?除非是后铸的赝品。但这种可能性不大,因为深谙明钱的王蔭嘉先生绝不会用重金购买用黄铜铸造的赝品钱。其实要弄清这个问题也很简单,只要上海博物馆对此钱做一下金相分析,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若是真钱,必为青铜。 https://www.kaimen360.com/zixun-32217.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
关于明永乐通宝背三钱鉴赏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