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福州多位资深收藏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哪些人最容易掉进“捡漏”陷阱。 易掉“捡漏”陷阱人群1:急功近利的“土豪金” “有钱,不懂行,老想着捡‘大漏’发财的,往往是(骗子的)狠宰对象。”福州的Z先生告诉记者,这类“土豪金”通常来说年纪偏大,在五六十岁以上,福州及周边地区早期暴发起来的各类“包工头”最为典型,正如Z先生的一位长辈。 该长辈经常从朋友的朋友、战友的朋友手里收一些“宝物”,价格不算贵,并且都有熟人的“人格担保”,表示“宝物”背后有非常曲折的故事,若非人生遭遇不幸,急需用钱,此番决不会低价出售。 “他前前后后买过十几样所谓宝贝吧,找我一看,都是些材质低劣的寿山石、假的宝剑、甚至还有假的貂皮大衣和塑料(11395,70.00,0.62%)盆景。不过好在这些东西价钱都不算贵,直到有一次遇到一个大陷阱,差点被骗走一套房子。” 据说是该长辈当年施工队里的一个老熟人,自称在新疆继续从事建筑事业时,机缘巧合获得了一块高达一米多的和田玉,因为急需用钱,所以想以低价转卖给熟人。 “老头子差点就换出去一套房子了,但是因为这次的事情比较重大,让我一定要去帮忙看一下。结果听说我要去,对方就以各种理由逃避,我当时就判断十有八九是假的。后来为了让老头子死心,坚持去看了一次,不出意外,果然系造假,而且那个人家里还放着一堆造假的赝品。”Z先生说,这世上哪来那么多低价出售背后的心酸故事,想捡便宜往往要吃大亏。 易掉“捡漏”陷阱人群2:半桶水的文化人 而有另外一群人,他们本身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对艺术品有兴趣,业余有所研究,算得上一知半解,也是被“捕猎”的对象。 “这群人有一个共性,贪便宜,好面子,不交流,容不得别人质疑。”据业内人士L先生总结,这类人以职位不低的领导居多。 L先生回忆,在他的职业生涯中遇到过不少类似的人,其中有一位特别喜欢在出差的各个城市的小摊子里“淘宝”,甚至出差欧洲都带一块所谓的寿山石回来。 这个人收藏十余年,很少向外人展示藏品。有一次很难得地请L先生去参观他的镇宅之宝——一副据称有好几百年历史的青花瓷对联。当下,L先生不好意思揭穿,但是一走出那人的家,就忍不住笑了,原来这副对联上的字居然是行楷体——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才创造的字体。 “他的藏品几乎都不给人看,也不和人交流,我感觉他心里也不是没有怀疑,但是害怕被质疑,无法承受十多年心血被否定。但实际上那次我看了一下,基本都是赝品。”L先生说。 “对这类艺术品收藏者来说,冤枉钱花得倒不是很多,因为价格都不贵,但感情伤不起啊!”L先生说。 事实上,艺术品投资最理想的境界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因为兴趣而进入艺术品市场,并且不断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学习成为收藏的手段,也是收藏的最终目的。“因为兴趣,才会减少急功近利而掉入陷阱的概率,因为兴趣才会不断学习,才会越玩越精,眼光越来越好,最终给你带来投资收益。 https://www.kaimen360.com/zixun-32004.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
关于艺术品收藏:捡漏差点吃大亏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