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建国之后,我们国家开始收兑老银元,那么当时收兑的数量有多少呢?又是以多少的价格回收的呢?今天,让咱们一起来去看一些这方面的数据。 福建省的银元收兑信息较全,可以一窥当时的收兑情况。 ▼福建省国家银行历年银元收兑牌价一览表 1950~1953年,人民银行按重量和成色把银元分为甲、乙、丙三等以计算收兑价格。袁大头、站洋等为甲类,龙洋、船洋(正面有帆船图案)、孙中山头像银元、鹰洋等为乙类,其余的为丙类。1965~1973年,银元不分类,每枚兑价为1元。1973年4月1日起,每枚兑价为2.5元,1980年每枚兑价为5元。 50年代,在土改、三反、五反运动的影响下,群众大量将金银兑换人民币,购买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加上福建华侨众多,解放初期侨汇中断,造成金银收兑业务猛增。1952年,全省甲类银元167.5万枚。 1953年,随着城乡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展,物资交流日趋活跃,侨汇陆续沟通,收兑数量逐渐减少。 全省国家银行1949~1988年收购的银元数量统计见下表。 ▼福建省国家银行历年银元收兑数量统计表 这个数字相当惊人,仅福建省回收的银元数量就在1600万枚左右。 再来看看其他省市的一些资料: 在广州市人民银行1950年收兑金银外币统计表中,我们查到了当年收兑的甲类银元数量在328258枚,乙类银元数量在159400枚。 海口市:当时的海南行政区首府。《海口市志》记载,(行政区内)大多数县支行尚未成立,故货币斗争以海口为重点。截至1950年12月底,海口地区共收兑黄金3647两,甲类银元262042元,乙类银元80310元,白银1090元。收兑的黄金、白银统一由人民银行管理。此后每年均有收兑和配售,但为数不多。 江门市:时为县治。《江门市志》载,1950年共收购各种金饰367.753两,各种银圆35085枚。 花县:《花县志》载,1950年,银行收购银元1153枚,双毫15枚。双毫是2角和5角的银币,黄金无收兑。 安徽省: 《安徽省志金融志》记载:1949~1990年,累计收兑黄金64.86万两、白银990.85万两。其中1949年6 月至1950年12月,全省共收兑黄金4862.67两,白银37799两,银元308844枚。收兑工作集中在城市中进行,合肥、蚌埠、芜湖、屯溪等主要城市收兑量,占全省收兑总量的70%~80%。 上海市:没有1950年收兑金银的数字。不过,这个远东最大的金融中心持有黄金的状况,也有其特殊性。 1949年5月28日,上海解放的次日,市军管会即宣布取消金圆券、实施外汇管制和统一使用人民币。黄金由于保值性强,本应成为抢手的黄鱼,然而民间的黄金存量已经被国民党政府掏空,市面成交量很少,黄金(金块和黄金饰品等)也退出了投机,最后,只剩下银元一路走俏,黄牛选择投机银元,工薪阶层因为买不起也买不到黄金,又想保值,领到工资后去买黑市银元,加剧了投机银元。 人民币的地位岌岌可危。6月10日,上海市当局奉命查封了上海证交所。在证券大楼共抄没黄金(含金饰)3642两、银元39747枚、美元62769元(实际没收黄金81两、银元4488枚、美元2720元笔者注)、港币1304元,人民币1545万多元(旧币),以及囤积的大量物质。 上海周边各县有不完全的记录。《南汇县志》载:1950年收兑黄金13.6两,银元849枚。《崇明县志》载:1958-1984年累计收兑银元296410枚,黄金9704.6两,年均360两。《上海县志》载:19781985年间年均收兑黄金337.8两、白银19106两、银圆14472枚。 通过这些资料来分析,国家收兑银元的工作自解放初期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都没有停止过。当年的回收力度之大,可想而知。现在市面上能够见到的应该都是一些幸存者和出土货了!而这些收兑回去的银元,大多被回炉熔铸,以做它用。 有人说,当年用银价来回收银元,大量熔铸,实在是太可惜了;但也有人这样认为,如果不是建国初人民银行大量的收兑银元,使得老银元数量大大的减少,也不会造就它们如今的地位! 说明来源:网络,内容仅供参考 https://www.kaimen360.com/zixun-31210.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
关于建国后,银行到底回收了多少老银元?真实数据告诉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