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华八尺横幅山水画作品《黄山烟云》 “画廊”本是舶来词。旧时是古玩店经营书画,并衍生出了专门买卖书画的画店。公私合营以后,书画和金银一样成为了一种特殊的商品,所有经营书画的商店统一归属国有,全国只有荣宝斋、朵云轩和各地的文物商店、外贸公司收购经营新旧字画,出口创汇。改革开放以后,文化部成立了中国画创作组,组织了全国的著名书画家创作书画,用以国内外展览、宾馆装饰、对外交流礼物、外销创汇。而此时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书画艺术品的商品化和市场化,逐渐出现了许多集体和个人经营的画店,大陆的画廊业拉开了萌生的序幕。 当然,在这一点上,香港和台湾的画廊功不可没,他们带来了画廊的理念,并最早来大陆找著名的画家收购字画,出现了松散的“签约”,但有些未出名的青年书画家作品很难进入流通领域,而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办的第一次艺术品博览会时,最激动人心的是有新加坡画廊老板在博览会上与并不出名的画家个人签约订画。随后海外画廊的入驻,让大陆的画廊不再是阳春白雪,揭开了海外画廊从公开市场渠道进军大陆的序幕,更重要的是它让画的好,但没有名气和地位的普通画家有了“大纸换小纸、软纸换硬纸”的公平竞争机会。 就在港台地区著名的画廊来大陆通过画店及画家个人收购字画作品的同时,许多内地画家纷纷出国办展售画,但绝大多数画家办展的地点在日本和港台地区,其中最著名的是范曾在日本成功举办了多次画展。 海外办展靠的是水平而不是关系,像中国彩墨画革命旗手宋涤在海外办展时,首先去的不是容易接受中国文化的日本和港台地区,而是在1986年去了德国,并获得成功。在亚洲金融危机泛滥之时,宋涤又在日本的大阪、东京、山梨县等地办展,结果获得了出乎意料的成功,有趣的是这些作品今天正在向大陆回流。 而此时的港台资金也在北上寻求在书画界更大的发展。像郭浩满在皇始晟内开办的“云峰画廊”,应该是海外资金入主内地画廊业的开始,并且引领了当时港台地区的书画收藏,扶持了许多内地画家的成长,大陆上许多土生土长的“画廊”也应运而生。各地涌现出了许多售卖旅游商品画的商店。在琉璃厂这条街上,除了百年老店“荣宝斋”以外,先后有港台出资的“云峰画廊”分店和内地出资的宏宝堂、北京画店、大千画廊、燕京书画社等大大小小的画廊布满了街道两侧。见证了过去的30多年里,国内的画廊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千辛万苦到风光无限,直到大陆拍卖市场的出现,才结束了大陆画廊的好日子,一直到今天画廊业仍然行走在无穷无尽的转折期里。 一个成功的画廊经营者,既要是诚实守信、多才多艺,又要是一个社会活动家,他要在政界、军界、文艺界、评论界、收藏界、企业界、金融界、新闻界与出版界等一个庞大的社会体系构成中行走得游刃有余,拥有着丰富的人脉资源。只不过这种人如凤毛麟角,而在众多的逐利经营者中确实有少数的“高人”有着把拐杖、轮椅全部忽悠给“范伟”的能力。只要有利益,他们从来不怕在太岁头上动土,就是在关老爷面前也要耍一耍大刀,只是因为这世道中尽是不把自己当常人看,其实再平常不过的所谓“书画家”和“收藏家”,根本不看也看不出什么是刀法,什么是真伪,这些人不被骗谁又被骗呢。 https://www.kaimen360.com/zixun-31190.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
关于中国画廊:飞不高的小小鸟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