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富春山居图》始画于至正七年(1347),于至正十年完成。《富春山居图》是元朝的书画,画家黄公望为郑樗(别号:无用师)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明朝末年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被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富春山居图》中较长的后段称《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前段称《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虽然黄公望晚年定居今富阳市境内,但画卷内容对比宽敞平坦的"富阳江"和山峰峻奇峡谷雄伟的"桐庐江",就可得知,富春山居图所画内容约80%在桐庐境内富春江的景色,20%为富阳的景色.
《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82岁时为无用师所绘,用三、四年时间才画成,画面表现出秀润淡雅的风貌,气度不凡,《富春山居图》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是黄公望的代表作。 明朝末年《富春山居图》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每天不思茶饭的观赏临摹。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富春山居图》焚烧殉葬,幸被吴洪裕的侄子及时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富春山居图》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前段较小,称“剩山图”;后段画幅较长,称“无用师卷”。乾隆年间,一幅富春山居图被征入宫,乾隆皇帝爱不释手,但在隔年又一幅《富春山居图》进入清宫。前者称“子明卷”是后人伪造;后者是“无用师卷”,这才是黄公望的真迹。但乾隆皇帝认定“子明卷”为真,并在假画上加盖玉玺,并和大臣在留白处赋诗题词,将真迹当赝品处理。直到近代学者翻案,认为是乾隆皇帝搞错了。从而保住了一个完整的无用师卷。 《富春山居图》主要有前半卷、后半卷两部分。其中前半卷称为《富春山居图·剩山图》,尺幅:纵31.8厘米,横51.4厘米,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被称为《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尺幅:纵33厘米,横636.9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目前流传较好的《富春山居图》的仿本主要有两幅作品,一幅是《富春山居图·子明卷》,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一幅沈周老师临摹的《富春山居图·沈周临摹本》,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https://www.kaimen360.com/zixun-30796.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
关于国画《富春山居图》的绝世传奇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