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收藏家刘崇民先生给笔者发来一枚用特殊工艺制造的奇怪的金钱照片(见图1-0、2-0、),并附信一封。原信如下: 裴先生: 今发一特殊工艺制造的奇怪的金钱,请先生指教。 这枚金钱,已经入藏几年,我对它多少做了一些研究。这枚金钱直径37.6毫米,穿径10.2毫米,厚3毫米,重24克,含金量近先生给出的锻造合质金钱高值。钱文为篆字。一面为旋读孤子亲秉?老母,另一面为旋读孤妾犴?佥?千里。 这枚钱,可以说是前所未见,并且是前所未知的。从特征来说,我判断为是一种前所未知的古代金钱制造工艺。已经发现的古代金钱制造工艺,有铸造法(包括失腊法)、锻造雕刻法、锤鍱法。而我收藏的这金钱,非这三种方法制造,而是汞齐焊接法制造。当然,从钱面有锻造痕迹看,其应为锻体焊接制造工艺。 但钱文,有的写法特异,比较难识。我几乎查遍了相关字典、辞典,甚至台湾出的异体字字典、敦煌俗字典、龙龛手镜等,有几个字查不到。其中钱文中的犴,可能是异体分写字;秉,可能是拆分字;佥,可能是异体字。 而且,钱文让人费解。一枚钱上同时出现孤子---母亲,孤妾。唐及至宋以前,亡父母者皆称孤子。宋以后,亡父者称孤子、亡母者称哀子。孤妾是亡夫者的称谓。一枚钱上,同时出现孤妾追念丈夫、孤子追念母亲的情况,实在令人费解。 由此分析,此钱可能是唐宋时期的。但从钱文的倒装句和用字来说,又可能是辽代的。如,一面孤子亲秉?老母,按汉语读可能是孤子秉?老母亲。孤子秉?老此语史籍查不到,应是孤子送老的古称。另一面,孤妾犴?佥?千里,应是孤妾佥?千犴里。这里的犴里应是亡夫的称谓或名字。 先生博学,又是学语言文字出身,过手、过眼无数钱币。所以,烦请先生不吝赐教。因才疏学浅,自学解释,可能不准,甚至驴唇不对马嘴、南辕北辙,请先生指正。又让先生受累了! 敬颂安好! 刘崇民 2013年8月24日 复信兼博文: 刘先生来信的诚恳谦逊令我感动,其孜孜探究泉学的精神铭憾我心。中国泉界如多些如刘先生之泉人,中国泉学能不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刘先生所示钱品,我从06年始已有两见,一是06年在某拍卖公司网站,见过上拍一品,因图像不清,放弃了研究。二是去年东北考察时,在吉林泉友张苏先生金钱图册中见到一枚,因时间过紧连照片都未来得及拍,又错过了研究机会。这回刘先生发来清晰大图,使我大饱眼福,得到一次很好的研学时机。下面就把笔者几天来研学的点滴心得,联缀成文,作为给刘先生的复信,并就教于广大泉友。 一、这是一枚什么工艺制造的钱币? 通过刘先生的介绍,我们知道这是一枚折五大型金钱,含金量达80%以上。从实物看,这枚钱是二次成型的铸焊钱币。首先,用铸造法精铸出地子凹平的钱坯,从照片可看到钱坯缘郭加工的平锉的痕迹。在生产钱坯的同时,用锻打方法把黄金加工成0.5-1毫米方柱形金丝或称盘条,然后根据下颁字样,通过掐、堆、叠、盘、绕等手法,用金丝(条),制成所需数量金字,然后利用攒焊工艺把金字焊到钱坯上,完成全部制造。因为盘叠钱文时有文字模具,故花丝字能盘叠得大小一致,百钱如一。 这种锻铸花丝叠焊制钱工艺,来源于金银器制造的花丝工作。辽接收了大批唐宫廷工匠,所以辽的金银器制造,出于兰而胜于兰,精细的金银器物工艺甚至超过了唐代。锻铸花丝叠焊制钱工艺,由契丹发明并非偶然。此钱是不是第一种由这种工艺制造的钱币,目前还不能确定,要等到另外二枚锻铸花丝叠焊制钱,鉴赏过后才能得出结论。这种工艺还被西夏用在制印上,宋朝还把此工艺发展成制造铜雕母钱上。辽代在这个工艺上应引领了当时铸钱新潮流。 二、钱文的译读和简释 这枚钱与一般方孔钱钱文读序不同,而和先秦圜钱围绕穿孔按环状序读相近。钱面背各有六个汉字篆书体钱文。钱面六个字都是顺时针头尾相接,而钱背右旋第四字头尾颠倒和第三第五字成为尾尾,头头相接。本来契丹篆书与中原篆法就有很大差别,又加字形又是金丝盘叠,就更增加了译释的难度。刘先生通过查找字典,竟然译出了大部分钱文,实在是难能可贵。他译出的钱面六个字中的四个字孤妾千里,钱背六个字中的五个字孤子亲老母,都非常正确。这说明刘先生古代汉语功力深厚。 我虽然是中文系毕业,但几十年来,那点底子早都就饭吃了。好在我爱揣摩,就先从辨认偏旁部首入手,结合上下字以已知推未知。钱面紧接孤妾的第三字,是一个犬与¥上下组成。我把犬做为偏旁,结果在《龙龛手镜》犬第卄一,上声卷第二,查到了此字,猝。正村没反。暴疾也。读音促,得急病暴毙。第四个字,由该字字形与上字猝和后两字千里夹击而厘定为离字。至此,钱面六字全部译出:孤妾猝离千里(见图1-1--6)。译为白话文就是孤零的妾身,因(你)的猝然离去,和(你)已人神相隔千里万里。 钱背六个字,刘先生已译出五字,剩下的一个字,就仍从辨认偏旁部首入手,结合上下字以已知推未知。未译出的第四字上字为亲,下两字为老母,第四字必是和三、五字有关联的字。通过认定该字是由巾旁与木组成。于是通过查《龙龛手镜》与《疑难字典》,找到了它的异体字帓。《龙龛手镜》巾第廿四,平声卷第一,入声第四字,音未,忘也。考虑契丹篆书缺笔变形是常事,帓字应就是钱上字的变体。帓字在钱上应等于偎字,偎与上下字非常和谐,于是确定帓这里是作为偎的通假字或异体字出现的。认定钱背六字是孤子亲帓(偎)老母(见图2-1--6),意思是死去父亲的孩子,只能亲偎在老妈的身边。 三、钱文背后的故事 通过以上译释,可以知道这是一枚祭祀刚刚死去的丈夫、父亲的孤儿寡母的供养钱。钱面钱文孤妾,是逝者妻子自称,猝离千里是追诉悲痛心情。钱背钱文孤子是逝者儿子自称,亲帓(偎)老母,是对失去父亲孩子的生活情景的真实写照。正背钱文勾勒出辽代某位皇帝去世后当时的一段真实历史。这孤儿寡母易谁呢?种种迹象表明她门就是承天太后萧绰和她的儿子辽圣宗。 982年(乾亨四年),辽景宗崩,辽圣宗继位,尊萧绰为皇太后,摄政。时萧绰30岁,圣宗12岁,父萧思温于970年(保宁二年)被害,无嗣,使得萧绰无外戚可以依靠。而诸王宗室二百余人拥兵自重,控制朝廷,对萧绰及圣宗构成了莫大的威胁。她哭着说:母寡子弱,族属雄强,边防未靖,怎么办啊?,耶律斜轸、韩德让回答:只要信任我们,有什么可以忧虑的。于是让耶律斜轸、韩德让参决大政,并把南面军事委派给耶律休哥。后又让韩德让总管宿卫事,保障圣宗母子的安全。韩德让很得萧绰宠信,撤换了一批大臣,并下令诸王不得相互宴请,要求他们无事不出门,并设法解除了他们的兵权。靠这样,圣宗和萧绰的地位才稳定下来。983年(统和元年),圣宗率群臣给萧绰上尊号承天皇太后。 四、钱币带给人们的思索 锻铸花丝叠焊制环读汉文篆书祭祀供养金钱的显世,又一次以事实驳斥了契丹文化落后的污言秽语,以高超的锻铸花丝叠焊制工艺显示了契丹当时科学技术的先进。钱币方面各项领先于世界的创新创造,都为契丹文明的博大深邃增加了佐证,为当今人们更好地认识契丹了解契丹提供了新的可信的教材。金钱短小精炼,寓义深邃的钱文,为今天改进文风作出了榜样。当我再一次端祥这枚奇异的钱币时,耳边仿佛又响起萧太后指挥千军万马的号令声辽圣宗身先士卒的马嘶声 我的译释完全出于个人理解,还望刘先生和广大泉友毫不客气地批评指正! 泉痴山人2013/8/28于京东 https://www.kaimen360.com/zixun-29841.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
关于辽契丹环读汉字篆书祭祀金钱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