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自古就喜爱收藏。根据历史学者的考证,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三次全国性的收藏高潮:第一次在北宋,第二次是清朝的康雍乾盛世,第三次在清末民初。其共同的表现特征在于,上至帝王将相下到黎民百姓,踊跃参与其中,整个社会以收藏为乐事。而在今天,人们普遍认为,继房地产、股市之后,艺术收藏市场成为第三大朝阳投资产业,那么我们所处的时代,也成为全国性的收藏兴盛时期。 嘉德再推王世襄收藏专场 郭庆祥:收藏非赌注 态度需谨慎 上世纪70年代,收藏东方文化最主流的力量来自欧美国家 和港台地区,当时藏家喜欢具有高品位的老窑器物,而并不看好明清宫廷瓷器,觉得华丽有余,典雅不足,缺乏历史厚重感。后来行情颠倒了。上世纪80年代,香 港苏富比以15万元港币卖出的“游春图瓶”,在前些年的拍卖会上拍出了一亿多元人民币。人们对艺术品的收藏目的和喜好,使市场格局在三十年中发生了翻天覆 地的变化。因此,投资艺术品一定会升值是一个伪命题。因为现在的人对古代文化的修养远远不及前代,对皇家器物的追捧背后,也隐藏着这个时代的某些浮夸和虚 荣,人们收藏的目的由原来的个人陶冶情操变成了单纯的投资赚钱。 我记得在2002年,我的一位朋友请我帮忙,策划成立一家拍卖公司,当时一些在俄罗斯做生意的中国人,买回大量俄罗斯学 院派艺术家的作品,其中不乏列宾美院、俄罗斯功勋艺术家等重要名头。我朋友的这家公司征集到一些艺术水准颇高的俄罗斯油画,价格也很低。没料到,这些作品 在拍卖中大部分流拍。我终于明白,好的作品如果不顺应市场需求,并不能卖个好价钱。当时,具有俄罗斯情节的那批人大多没有经济能力购买,而有能力购买的, 又对这些作品不感兴趣。 那之后,我开始留意艺术品市场的变化周期。我发现,周期不同,人们所关注的热点也不同。比如说,上世纪70年代 日本人在全世界的艺术品市场“扫货”,他们对宋元时代老窑的东西很感兴趣,当时一只斗茶用的宋代兔毫盏,一般品相的需要四五万元人民币,好一点的要十几万 元人民币,某知名艺术品经纪人的一个客户就为这样一只兔毫盏和一位日本人竞价,花了47万元人民币买下来,这在当时可谓天价。但三十年后,这位客户再次找 到这位经纪人,想要出手这件兔毫盏,而此时的成交价仅为14万元人民币,这其中还不包括人民币贬值所带来的价格流失。 由此可见,投资艺术品一定会升值是一个伪命题。此前有文章标明曾几何时非常火爆的菩提手串艺术收藏品如今价格已有回落趋势。那篇文章所要阐述的观点正是如此。因此,艺术网呼吁那些想要通过收藏达到增值创收目的的藏家理性思考、谨慎投资,千万不要迷信小道消息也不要盲目跟从权威。收藏这玩意儿好玩儿,但会玩儿的人真心少。在投资艺术收藏品之前还是应该多学习知识,培养自己的收藏眼光这样才能聪慧地确定投资对象,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https://www.kaimen360.com/zixun-29785.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
关于投资艺术品一定会升值吗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