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这个地域,传统文化氛围丰厚是大家都有体味的,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应该是得益于历代书画名家的支撑。从六朝时侯的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等画家个案,到明清时期的“金陵画派”、“吴门画派”、“扬州画派”等书画流派,一系列画家阵容的崛起,建构了江苏作为中国绘画重镇的牢固地位。而近十几年活跃起来的“后金陵画派”、“新文人画”派和“都市水墨”等,又为当下的江苏地域绘画增添了最辉煌灿烂的几抹色彩。 在此,“恒当代艺术空间”邀请了江苏十二位实力派名家,用他们的精品力作,为我们清晰呈现当下江苏画坛的旨趣与面貌,同时也展示出当下江苏一批画家在追寻现代性和本土化上所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徐文藻的山水画属于黄宾虹一路。墨气中见笔法,笔法中有墨气,透明而浑厚,清疏而复杂,极大地丰富了山水画的层次。徐文藻的山水画,在极力保持传统山水画正宗文脉的前提下显示出的个性和创造性,其笔墨精神远非某些江湖世俗客套所能貌得。周俊炜的画最耐人寻味处,乃是那种“笔与墨会,是为氤氲”的火候。他笔下的线条,随机,放松,又富于弹性,视之如燕舞花飞,美人顾盼,在化工之外充溢着一股灵气;他笔下的墨,磊磊落落,杳杳漠漠,既充分抒写了胸中性灵,又非无度的率意和恣纵的轻狂,有种“以神遇而不以迹求”的快意。 顾扬的画多有宋人的意味,流露出一种简净、天真的人文氛围。同时,顾扬还致力于工笔花鸟画现代化的思考和实践,其布陈与设色,自见个人家法,无处不与现代艺术理念相掩映,动摇了近年来花鸟画勾勒渲染的僵化状态。姚新峰善于在写意与写实之间自由转换,看他的画,时而恣肆放浪,时而凝练简约,让人如行山阴道上,应接不暇。姚新峰的画最动人之处,在于隐含于画面中的那份细腻的情感,他画中充溢着的那种对时光的依恋和对生活的热爱,如同一首恬静清淡的田园诗,不经意间就拨动了了观者内心那根最温柔的琴弦。从高洪啸作品的脉络,我们可以看到,他是从传统中走出来的,但同时又吸收其他艺术形式的营养,已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面貌。其突出特点是以线造型,在写实的基础上,富有装饰趣味。刘红沛不喜欢沿袭前人的笔墨程式与视觉经验,而是紧紧扣住中国画的写意性和韵律感这两大本源加以创化。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看不到陈词滥调的笔墨技巧,但写意性的画面所包含的沉郁的韵律和节奏时刻击打着读者的心扉。张兴来的山水画,用水独得玄门,用墨五彩俱显,放逸之余不失真元气象,充分体现了画家对水与墨的理解与把握。他的湿墨山水画法,点线结合,色墨交融、用笔相生,气韵生动,绵密的笔意和松动的内部空间相因相成,在近乎抽象的视觉符号中传达出中国传统笔墨丰厚的文化蕴涵。王国斌一直醉心于传统笔墨充沛的表意性。他的笔墨,厚重又不失通透,其本身就具有独立的美感,是凌驾于题材之上的。王国斌的用笔用墨可谓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手中那一管之笔,如同西楚霸王手中的画戟,猛气横发,东捣西戳,变化莫测,直看得人心惊肉跳。 古强的描绘题材非常广泛,从古代的逸士高人到普通的市民百姓,从古典的婉约含蓄的六宫粉黛到当下都市中的靓丽佳人,都为他们量身打造了各自笔墨,或图真,或造意,或写实,在清新与绚烂之间置换自如。张建华的山水喜欢采用北派刚硬的皴擦法,层层积染出厚实坚凝的质感、空间感;山石结构多吸收西方的立体构成,交叉穿插重叠,使其更具力度美和现代感。线与面的空间分割,墨与色的交融互补,产生虚实相生和装饰意味;而饱满的构图又在总体上增强了作品的视觉张力和心灵冲击力。 杨雷的作品在具象写实中不乏适度变形,给人以亦真亦幻、亦工亦写、亦彩亦墨、亦新亦古的新颖图式。而作者独到的色彩探索以及对江南景色的描绘,又使人身不由己地被带入一种特定的情境之中,被吸引、被感染、被溶化、被陶醉,并最终在心灵上产生强烈的共鸣。王法的花鸟画,闲适,疏朗,野逸,高古,堪与古人相表里。作者下笔求远,意境追幽,所以画面能做到几乎无人间烟火气。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社会中,能保持这般清明,这般素净,这般温婉,实在是让人感动的一件事。 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
关于因心造境——当代江苏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