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特征: 平首、方足、肩平微耸,腰略束;有廓,正面自首至裆有竖纹一条;竖纹两边右平左阳;背中部一道竖纹,两侧各一道斜纹。一般通长5cm左右,足宽2~3cm,重5g左右。 ■历史渊源: 当方足布盛行于晋地的时候,郑、卫、宋诸国也开始铸造新币,它们以方足大布为基础,取长补短,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一、抛弃了容易折损的尖足,改为抗击力较强的方足。二、加宽颈部并在头部添加了两个突出的小耳朵,故称为锐角布或有耳布。这种钱币大约长4.5~6.5cm,重13g。 ■样式变革: 方足布郑国铸的较重较大,时间可能较早,宋、卫两国铸造的较小这些布币与尖足布同时流行,但其文字、轮廓、铸工、铜料都比较好,其中卢氏一个地方就曾出过空首布、尖足布、方足布等,其制造精美,是当时重要的铸币地区。稍晚的还有韩、隰氏、皮氏、阴氏、大阴、平周等,也相继铸造了新币。它们一方面采用宋、卫轻型有耳布(锐角布)的重量与形制,但却去掉了空首布的耳朵,另一方面也保留了许多尖足布的形制,创造出了典型的方足布。此时正是三家分晋,战国时代的开始。 在古代还特指地名,古代战国时有以下地方称平阳。 ◆古帝尧所都,春秋晋羊舌氏邑。今山西临汾县西南。 ◆春秋鲁邑,在山东新泰县西北。 ◆春秋邾地,后为鲁地。 ◆春秋卫地,在今河南滑县南。 ◆战国赵地,在河北临漳县西。 ◆战国秦地,在今陕西岐山县西南,接宝鸡县界。 传世战国货币中,有一种方足布上有铭文平阳二字。 多数学者考证其主要铸造地为:古称河东平阳的今山西省临汾市一带。 传世还有学者考证为燕国仿铸的平阳方足布。 这种当时邻国仿铸的平阳布,其文字、形制风格均相近,其价与平常平阳相同。 先秦货币因铸造工艺限制,多为一个钱范仅能铸造一枚钱币,但大量的平阳方足布中也不乏奇品、趣品,甚至珍品!如异书、传形、反书等错版布币。 平阳在方足布中所占比重最大。曾数次出土的方足布中,平阳占到一半以上,属方足布中最为常见的品种。通常因铜质好,出土地又多见于北方,气候干燥,多数锈色漂亮,保存完好。 其面文笔画变化多样,可谓三晋布币面文变化之首,又因出土量大,所以收藏起来较其他品种相对容易且趣味性高。 从以上平阳方足布的币文中可见,这种大篆体的币文,书体不拘格调,豪放而简繁不一。它体现了二千多年前,工匠们的民间书法艺术,这就是它神秘而吸引藏家之处。 说明:内容来源于天眷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https://www.kaimen360.com/zixun-29170.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
关于先秦平阳方足布书写版式大观~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