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要有一颗平常心,在还不具备一些专业知识和经验时,权且把它当做现代仿古工艺品来购买或者欣赏,才不至于上当受骗。如果能够从中淘得宝贝,权且把它当做文物收藏的乐趣来享受,切不可深陷其中. 乱世买黄金,盛世兴收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武汉市民对古玩、字画等藏品越来越感兴趣,使得古玩文物交易成为继股票和房地产之后,最“火”的投资方式之一。古玩行当的诡谲与欺骗也愈演愈烈。谁为我们鉴宝?市场上到底有多少黑洞? 去年12月25日,记者接到一个紧急求援电话,对方是武汉某知名高校的教师杨国清--爱好古玩收藏的他,在汉口一个摊位花3万元买了一幅著名画家周韶华的“最具现代意味和形态的中国画”。后来请武汉市收藏家联谊会的专家鉴定,专家表示,此画肯定为复制品,最多值200元钱。他一时傻了眼。记者随后同他找到了卖画的摊主。 对方表示:“古玩市场有特有的行规,并为业内人士一致公认和长期沿用,其中最主要的行规就是在古玩行业不打假、不三包(包退、包换、包赔,出售赝品不算骗人。古玩字画讲究的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只要一脱手,就不可能有退货的道理。”而这一市场的管理方则称:“圈子里的玩家如果失手,都只会自认倒霉。许多人在买假卖假,每天都有人上当受骗。但我国《文物法》对于文物交易的规定过于宽泛,作为管理部门也是无可奈何。” 据武汉市文化局有关人士保守估计,目前该市至少有10万名收藏爱好者,且在逐年增加。“因此可以这样说,类似杨国清这样上当的人是成百上千,在古玩市场,这叫交学费、长见识。只要涉足古玩收藏,几乎没有人不交学费的。古玩市场讲的就是眼力,眼力好受骗少些,眼力不好受骗多些。”这位专家说。 商人讲故事,自揭交易内幕--自封专家吃回扣2月7日,几次邀约后,一家古玩城的古玩商人罗志(化名向记者讲述了古玩市场的几个小故事。在这一行摸爬滚打了20多年的罗志坦率地表示:“古玩行当的诡谲由来已久。自民国时期以来,古玩行业就存在两种欺诈:把假的说成真的,把真的说成假的。目前市场上的情况有过之而无不及。” “有些赝品之所以能卖个好价钱,主要是仿造得非常成功。高科技手段被运用到文物造假上,使作伪登峰造极、自成体系。打个简单的比方,运用三维扫描技术做出的东西和原物一模一样,而硅橡胶翻模技术的运用,使仿品上的花纹与原物没有任何差别。”他说,“作旧的方法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不外乎物理和化学两种。 在物理的方法中,主要有移花接木,即通过粘贴、镶嵌和挪移的方法,把一些旧的、残破文物上的部件、皮壳,粘贴到新的文物上面,然后沾上土、上色,仅仅把真的那一部分露出来。而化学方法,就是用化学溶液对仿品进行浸泡,慢的3天,快的几分钟就能使器物变样。有些化学溶液能使铜锈从仿品中自然长出来,抠都抠不掉。经过浸泡的仿品,还需要同原墓中的墓土,一起埋到地下,再在其上种些有根系的植物,经过三五年,植物的毛细管就长到了仿品上,这时再拿出来出售,很能乱真。”“打算花大价钱买古玩的顾客,应该也是精明之人,也是不可能轻易上当的。”记者表示。“这就需要一个鉴定。而在由谁来鉴定的问题上,里面就有漏洞可钻。” 罗志说,他就拥有一批文物鉴定者,必要时候,便请他们出具多位专家的鉴定意见,消费者一般不会产生太大的怀疑。交易成功后,鉴定者就按交易价的10%收取报酬,估价越高,鉴定费自然就越高。罗志坦承:“有的所谓的鉴赏家协会或者个人,其实并不是什么都精通,也敢打起大招牌,自封为著名鉴定师、专家进行鉴宝,有时便在摊主与消费者间左右通吃。” 湖北省外销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蓝蔚也向记者介绍:“作为一个文物鉴定者,在对文物鉴定真伪时,实际上也在鉴定他的良心。在古玩市场上,这种人确实存在,纯属利益使然。在坑蒙拐骗消费者的同时,也给国家带来了危害。”他提醒收藏者说,目前,正规的鉴定部门只有省收藏家协会和武汉市收藏家联谊会,他们一般不对民间出具鉴定书,也不给文物估价。所以,即便是卖方出具了鉴定书,市民也不能轻易相信。而且隔行如隔山,即便是正规鉴定部门专家给出的意见,也不一定100%的正确。 故意炒作,吸引普通百姓--一夜富翁是吹牛 著名鉴赏家王立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是我国历史上第三次古玩仿制高潮,前两个高潮一个在宋代,第二个在民国。当代文物仿制登峰造极,整个市场光怪陆离,耸人听闻的事时时在发生。”古玩市场并非一般市民所能涉足,所需要的专业知识非常强,能淘到宝贝的也是极个别人。但现实情况却是收藏市场越来越热。 湖北省收藏家协会一位专家向记者介绍,主要是经济实力的推动,人们手上有了闲钱,开始抱着投资的心理买古玩。而文物艺术品升值的潜力非常大,拍卖市场上基本上是一年升值30%至50%,有些文物过两年再拍,升值一倍,这种情况刺激有钱人投向这个领域。 蓝蔚认为,古玩市场的暴利是让很多人沉醉于此的原因。在武汉,一些房地产开发商也加入了这一行列。而少数媒体和拍卖行的炒作,也为“收藏热”推波助澜。蓝蔚说,搅动古玩市场的另外一种力量是,一些投机分子故意炒作市场价格。据了解,这些人的操作方式其实和炒股票一样,先投入巨额资金,大量收购某个时期的古玩,使其价格一路飙升,炒起来后,再慢慢“放水”。 法律有空白,市场管理有待改进--收藏别做暴富梦 在处理杨国清3万元买了一张假画的事情时,记者注意到,管理人员并没有对有欺诈嫌疑的经营者进行处罚。武汉市消费者协会的一位人士对此表示:“古玩虽是特殊商品,但消费者遇到欺诈,只能自认倒霉,这种情况显然很不正常。但法律上,我们难以找到与之相对应的具体条文。” 湖北省收藏家协会的一位专家说:“依照我国目前的有关规定,对于馆藏文物的复制品是可以在市场上交易的,但是必须附有复制说明书,标明复制品的复制者和复制时间。但对于非馆藏文物以及非文物的古旧器物,它的复制我们国家还没有做任何规定,是个空白。”他说,正是存在这样的法律空白,很多经营者在经营复制品时,没有告诉收藏者是复制品,却当作真品欺诈收藏者。主要负责维护市场公平交易的工商部门,由于缺乏必要的古玩鉴定能力,在管理上显得力不从心。一些古玩市场自身的管理也显得很不正规。 此外,目前文物鉴定中存在的混乱已扰乱了正常的、合法的文物市场。“最大的问题是这个行业缺乏准入制度”,他说,目前我国的文物鉴定尚缺乏标准可依,在行业资格的管理上也没有明确规定,开一家鉴定工作室和俱乐部从事文物鉴定,根本没有门槛,不需要到文物部门申报,只要到工商部门登记或在民政部门注册一个民间团体就可以了。这是目前文物鉴定行业混乱、从业人员五花八门的根源所在。蓝蔚认为,文物鉴定有着很强的学术性和技术性,不是学问深、资格老甚至是考古专家就能担任的。因为一个优秀的文物鉴定人员既需要扎实的理论根基,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鉴定技能。 “现在民间收藏较为盲目。”武汉市收藏家联谊会一位专家说。他认为,收藏的出发点不能仅落到投资上,而主要是为了陶冶情操,搞收藏其实并不需要鉴定书。他建议,收藏爱好者首先应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给自己的收藏定一个门类,然后好好读几本书,提高文化修养和专业知识,先把脑袋武装起来,还要多跑跑博物馆看看实物,再转转古玩市场,先不要下手买,重要的是先看、先“练眼”。有了一定的眼力,可以试试手,交少量“学费”买一些不太贵的古玩,再找一些真正的鉴定专家请教、切磋。 经历了以上种种过程之后,还需要建立自信心,这是搞收藏的最重要心理品质,千万不能轻信别人。准备花巨额的资金购买时,买卖双方不仅要签订合同,还应设立一个鉴定程序。他说:“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有一颗平常心,在还不具备一些专业知识和经验时,权且把它当做现代仿古工艺品来购买或者欣赏,才不至于上当受骗。如果能够从中淘得宝贝,权且把它当做文物收藏的乐趣来享受,切不可深陷其中!” https://www.kaimen360.com/zixun-27010.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
关于民间收藏有点盲目古玩市场黑洞多多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