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的化学性很稳定,历经千百年也不会轻易腐蚀,古人觉得既然玉不朽,玉和人一起进棺材人也能不朽。玉蝉是放在死者嘴里的一种葬玉,之所以做成蝉形,据说能表达生者祝愿死者的灵魂如蝉蜕而升天之意;金缕玉衣则是死者穿的衣服,考究之极,奢华之极;玉耳塞是一根小小的玉棍,是塞在死者耳朵里的;玉鼻塞是U字形的专门塞在死者鼻子里的玉器;玉眼盖是用来盖在死者眼睛上的,就像眼帘那样薄薄的一片……那么死者的手里难道没有什么吗?有,死者的两只手分别有一个玉做的猪,称为握猪。 死者的手里为何不握羊,不握牛,而要握玉猪呢?那是因为先人在漫长的狩猎过程中,开始对捕获的野猪进行驯化,圈养,慢慢的,野猪就成了家猪。万一碰到天灾,颗粒无收,万一狩猎失败,什么野兽都没有打到,家猪就成了维持人们生命的食粮。所以,古人依赖家猪,进而崇拜家猪,家里猪多就是富足的象征,就是不怕饿肚子的保障。 我收藏了汉代玉猪两对半(共五个,东晋玉握猪一对,东晋滑石猪一对半(共三个,还有一个老百姓用的石握猪。这个专项收藏,在非收藏家的收藏里也算丰厚的了。 握猪在汉代是非常流行的,那时候好的握猪都用白玉做成。汉代早期的握猪造型很抽象,雕刻也很简洁,所谓“汉八刀”,图中的玉猪可见一斑,很生动。猪的本身因为长得圆润,线条不是那么复杂,如果像现代人雕刻龙那样对玉猪精雕细刻,适得其反了。这对握猪埋藏在地底几千年之久,接触泥土的那一半,已经钙化。即使这样,数年前买来的价格,每一个也要两千元。 到了汉代中晚期,握猪就比较写实了,卧伏状,条柱状,四肢俱全。 六朝以后,高档白玉做的握猪已经很少,虽然还是很简洁,但已经以石代玉了,滑石雕琢的握猪取代了玉雕琢的握猪。我收藏的滑石猪可以在地上像粉笔那样写字,可见其硬度很低。但是这三个滑石猪虽然形体比汉代玉猪要小,但在纹饰上仍有汉代遗风。 到了唐代清代,无论什么材质的握猪,都已经很少,用现代的话说,不时兴了。清代的握猪以圆雕的形式出现,刻画详尽,栩栩如生。由于过分的雕琢,反而不可爱。 我还收藏一只石握猪,青灰色,估计那是老百姓用的。既然达官贵人可以用握猪,平民为什么不可以用呢?平民也是崇拜家猪的,猪是大家的图腾。 让死者手中握置东西,是中国传统的葬俗,现代农村仍有这样的风俗存在,只不过古代人用握猪,现今的老百姓握一些钞票罢了。 https://www.kaimen360.com/zixun-25661.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
关于家有握猪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