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2月20日电 “艺术品收藏将成为最赚钱的投资产业”——半个世纪前美国《财富》杂志作出的断言,正在我国得到印证。 近年来,我国的艺术品拍卖、民间收藏市场持续火爆,已成为继股票热、房地产热之后的第三大投资热点,毋庸置疑地昭示着:我国艺术品收藏市场正在迎来“黄金时代”。 收藏市场的“蛋糕”大得诱人 权威部门统计,我国有组织的收藏爱好者队伍已达6800万人,若按“家家户户收藏”“自觉不自觉收藏”计,收藏者不下几亿之众。收藏的门类包罗万象,从古代的青铜器、陶瓷、玉器、书画、家具、钱币、服饰、匾额、文房四宝、古籍善本……到现代的革命史料、钟表、根雕、书签、烟标、火花、老照片、结婚纪念……可谓应有尽有。 五彩斑斓的艺术品收藏吸引了许多人的眼球,各地拍卖行在拍品的数量、质量和价位等方面连创佳绩。2004年,苏富比的香港春拍中国艺术品及珠宝等成交额达4.45亿港元,比上年的秋拍增长了28%,创历年之最;中国嘉德的春拍入账3.6亿元,再次奠定了其在国内拍卖市场中的“霸主”地位。截至2004年年底,各大拍卖行的总成交额高达69亿元人民币。 据业内人士保守估计,2004年,我国艺术品收藏市场的总成交额不下100亿元,但仍有很大的市场空间。我国艺术品收藏市场的“蛋糕”大得诱人。一个生机勃勃、潜力巨大的新兴产业,正在悄然形成。 专家预言,中国第四次收藏高潮即将来临 中国收藏家协会闫振堂会长认为,当前收藏市场空前活跃,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眼下,艺术品收藏已不仅仅代表一种雅兴和品位,更成为一种投资手段。在股市持续低迷的今天,不少人将目光转向艺术品投资。 一些名家书画因而被誉为“挂在墙上的股票”。统计资料显示,同样是年均投资回报率,金融证券为15%,房地产为21%,艺术品收藏则为30%左右。难怪有人说,“粮油是一分利,百货是十分利,珠宝是百分利,古玩是千分利”。 在2004年翰海春拍会上,当代国画大师陆俨少的《杜甫诗意百开册》山水画册创造了6930万元的天价纪录,而一位南方的民营企业家则在中国嘉德春拍会上以1650万元买下吴昌硕的《花卉十二屏风》。与此同时,全国收藏类期刊层出不穷,都市报纸收藏版争奇斗艳,央视艺术品投资节目收视率直线上升,这一切都为普及收藏知识、培育收藏市场、壮大收藏队伍做出了贡献。加上遍布全国的收藏组织、国有博物馆、私立博物馆举办的各种活动所产生的社会效应,大批酷爱收藏的名人明星效应,有力地推动了艺术品收藏市场的蓬勃发展。 收藏大国呼唤《收藏法》 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民间收藏文化高层论坛上,与会专家继续看好收藏市场,但也普遍认为,要确保收藏市场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当务之急是及早制定《收藏法》。 由于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权威鉴定机构,没有统一的鉴定标准,收藏界常出现一些怪现象:专家鉴定过的藏品到了拍卖公司被斥为赝品,而拍卖公司推出的拍品又被专家认为是假货。投资者和收藏爱好者常常被截然相反的鉴定结论搞得不知所措。 消除这一混乱局面的唯一办法是,从国家到地方建立起权威鉴定机构并制定出统一的鉴定标准,从而避免令出多门、各执一词的现象发生。作为收藏大国,我们需要以科学化、市场化的管理推动收藏产业的健康发展,热忱迎接收藏市场“黄金时代”的到来。 (记者 杨步月 吴广生) https://www.kaimen360.com/zixun-25281.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
关于艺术品收藏迎来“黄金时代”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