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中国当代艺术品行情备显火热,天价纪录频出,不少专业人士提出质疑:快速上涨是否存在泡沫成分,支撑点是什么?它的热度到底能持续多久,是否会步中国书画过度炒作的后尘? 无论在海外还是内地,近两年中国当代艺术品的行情倍显火热,天价纪录频出,大有“一枝独秀”之势。2006年初,张晓刚的《大家庭》在纽约苏富比春拍以近百万美元的高价率先大幅飙升,吹响了中国当代艺术品强劲上涨的号角,随后刘小东的《三峡新移民》在国内以2200万元再创天价。在刚结束的2007年春拍中,陈逸飞的《黄河颂》以4032万元刷新了中国当代艺术品拍卖天价。此外,张晓刚的《三位同志》(1634.6万元、石冲的《今日景观》(1650万元、靳尚谊的《画僧髡残》(1601.6万元也均突破千万元大关。中国当代艺术品的快速上涨是否存在泡沫成分,支撑点是什么?它的热度到底能持续到久,是否会步中国书画过度炒作的后尘?面对上述众多困惑,眼下当代艺术品的火热受到不少专业人士的担忧和质疑,他们普遍认为高价背后有虚火。 虚火一:依赖海外市场缺乏自主性 当今许多国内热门画家、“市场明星”大多是海外先炒起来的,内地再亦步亦趋跟风,由于过度依赖海外市场,缺乏自主性,造成行情起伏较大。2006年纽约苏富比秋拍中国当代艺术品成交不甚理想,迅速对国内产生负面影响,内地秋拍相继流拍多多。 与海外联动过大,时时把海外当成“风向标”,是国内艺术品市场尚不太成熟的标志。 虚火二:行情上涨过快透支较为严重 前几年,国内一直是传统书画一统天下,油画被边缘化,许多名家的油画尽管区区几万元还惨遭流拍。近两年当代艺术品经过价值再发现,行情快速升温,但由“过冷”转到“过热”也是不合理的。许多画家在短期内价位上涨了几十倍、上百倍,动辄百万、千万元,透支现象相当严重,在一两年内把10年的行情全部涨完,也是非理性的市场行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当代艺术眼下正充盈着大量泡沫。 虚火三:人为炒作风行大肆抬高画价 某些画廊和庄家像炒股票一样炒画家,利用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放大效应”,大肆拉抬画价,搞虚假成交,欺骗不明真相的藏家。有些名不见经传的画家画价突升,令人一头雾水。更有些炒手利用人们的“崇洋”心理,在海外造势,推出“市场明星”。 如此种种,导致许多画家的市场价位与艺术价值严重背离,一些画家不再安心创作,而是一门心思钻营市场,最终成为市场的附庸。 虚火四:学术性降低题材“空壳化” 自上世纪80年代始,伤痕、写实、政治波普、反讽泼皮、图像等相继登场亮相,尤其这两年,在西方藏家、资金的推动下,政治波普、反讽泼皮在内地无限风光,成为市场一大主流,国内只有写实画派与之抗衡,市场被放在了第一位,学术性被无情地冷置一旁。许多画家为了达到快速出名的个人目的,一味迎合西方审美,政治化、符号化、概念化被当今许多国内搞当代艺术的画家视为快速走红发迹的捷径,艺术被严重玷污。 一种画风在市场走俏,大家都竞相模仿,当代艺术正日趋面临“空壳化”,演变为一场纯粹的“淘金”游戏。 虚火五:画价不具稳定性存在较大变数 由于老一代油画名家如徐悲鸿、刘海粟、潘玉良、常玉等人在中国美术史早以“盖棺定论”,再加之作品存世量稀少,所以他们的作品成为拍卖市场的“硬通货”。徐悲鸿的《奴隶与狮》、《放下你的鞭子》在香港佳士得、苏富比屡创天价。 反观当代画家,能否在美术史占有一席之地都是个未知数,再加之数量难以控制,行情、画价都不过是一时一势,将来能留住的毕竟是凤毛麟角。国内著名美术评论家高名潞就曾表示:“当代艺术品8成将被淘汰”,墙美术馆艺术总监王泊乔甚至认为比例尚不及5%。过10年回头再看,一些现在风头正劲的画家会不见踪影,投资他们的买家将大幅缩水贬值,当代艺术品的风险性无疑是较高的。 https://www.kaimen360.com/zixun-24276.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
关于当代艺术高价背后有虚火的评论